◆王菊秋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飛速提升,國內高等院校學生校園文化組織管理模式,特別是在“一心雙環”組織格局下,高等院校的學生社團管理工作,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在我國現代化教育管理模式當中,“一心雙環”組織格局的創新性發展,對于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出路。如何對高校學生社團發展模式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社團的工作效率,成為了相關領域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之一。
自2016年以來,“一心雙環”組織格局管理模式,正式在我國高等院校的學生社團組織當中落實推廣。“一心雙環”組織格局是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頒布發表的新型團學組織格局。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一心雙環”組織格局中的“一心”指的是高校共青團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團體組織當中,始終處于核心與樞紐的地位,發揮著核心作用。“雙環”當中的第一環指的是,學生會組織,指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的重要學生組織機構;第二環即為學生社團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生組織,主要是共青團工作力量的延伸。
高校學生社團自主性較弱,主要是因為大部分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在組織各項活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嚴重的經費不足問題。通常情況下,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經費來源,主要為學校的行政撥款、會費收取以及社會企業和個體贊助等。目前,部分高校社團管理組織,已經明確地規定了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禁止向成員收取額外的會費。因此,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在組織開展各項活動時,經費受到了明顯限制。此外,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在組織活動時,還會受到活動場地、活動時間、活動有無指導老師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種種限制因素,都使得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自主性較弱。
當前,國內大部分地區的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組織的社團聯干部和社團干部,整體素質方面呈現出不均衡的發展特征。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社團聯干部和社團干部,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個人能力,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社團聯干部要對社團的工作充滿熱情和干勁,才能在實際的組織和管理中,充分地調動其他成員們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但是,就當前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社團聯干部和社團干部都不能具備所需的全部素質,嚴重阻礙了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發展。
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成員流動性較強。出現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為部分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內部管理制度較為松散,在組織各項活動時,沒有充分地照顧到團隊內部每一名成員的意見想法和感受,此種情況下,團隊內部的凝聚力難以通過活動得到充分提升。其次,部分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內部管理制度還不穩定,成熟性和完整性都較差,導致了高等院校在學生社團組織管理中,難以對成員的去留起到良好的約束效果。
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活動質量差,會直接影響到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在校園內的影響力以及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部分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對于活動組織的頻次難以進行科學有效地掌控。比如,部分社團因為經費不足,場地和時間難以充分協調等方面的問題,會導致活動展開較少,并且在組織活動時,也會出現場面較為混亂的情況。另一部分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組織活動過于頻繁,對于社團內部成員們的個人時間占用過多,此種情況也會導致成員出現不滿。
在“一心雙環”組織格局下,高校社團的創新發展,需要重新調整和明確自身的組織定位。明確在高等院校,黨領導高校學生社團,對相關的學生組織進行系統化管理。將團委作為核心,將學生會組織作為主體組織。在這一發展模式當中,高等院校學生社團以及其他的學生組織,需要作為連接學生會和校團委的重要紐帶,在這一重要前提下,堅持高校黨委對于高校學生社團的領導,應用“宏觀指導”聯合“部門培養”的方式,確保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可以更加自主地參與到各項活動的開展、組織和管理工作之中。
將強化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政治性建設,作為高等院校學生組織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在實際的組織和管理工作中,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管理工作人員,要明確地認識到,無論是在高校校內還是校外,高等院校學生社團都處于重要的發展地位。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特殊性決定了組織內部的學生群體,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共青團與校黨委。在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建設中,強化社團的政治性建設,可以對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成員進行思想層面的教育和管理,讓學生們在參與高等院校學生社團所組織的各項活動時,能夠以更高的標準對自身進行約束與管理。
針對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存在的活動組織模式保守、活動組織內容傳統等方面的問題,高等院校學生社團需要對社團運行管理體制進行創新,以此為基礎,全面地落實創新管理體制,可以提高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組織活動的有效性。比如,在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日常管理中,對社團活動的開展頻率進行了調整。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積極地吸收社團組織成員們的意見和建議,對社團的活動時間與開展頻率進行了科學化制定。
除了上述幾項措施之外,在“一心雙環”組織格局下,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創新發展工作,還需要對改革模式進行科學化調整。積極推進改革方案的轉化,將科學的制度和舉措,全面地落實到高等院校學生社團工作中,可以有效地確保改革方案可以真正地融入到高等院校學生社團日常的組織與活動之中。比如,共青團中央先后印發了《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與《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方案》之后,各個地區的高等院校以及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管理人員,都開始以此為基礎,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更加具有科學性的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管理細則。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不同高校根據本校的發展需求與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發展現狀,采取了直接按照上級文件落實管理以及在上級組織管理文件框架下,進行優化創新等兩種不同的改革管理方法。兩種方法都有效地踐行了“一心雙環”組織格局發展的要求,為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發展開辟了全新的發展路徑。
綜上所述,進入到現代化發展階段,“一心雙環”組織格局下,高等院校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正面臨著新的難題。對此,相關領域的團學干部和學生社團的組織管理者,需要結合“一心雙環”組織格局的特征與社團自身的發展特點,對管理工作進行創新性發展。明確學生組織的定位,強化社團的政治性建設,全面創新運營管理體系,推動科學化的改革與管理模式,為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