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最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guī)定了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誠然是一部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經過了長期的文化實踐和理論自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建設的經驗。回顧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引領先進文化的發(fā)展歷程,總結其經驗,對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1 毛澤東的文化建設思想
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中國革命實踐中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開啟了在文化建設領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建設什么樣的文化,對于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勝利具有重要意義。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高度重視對中國文化問題的研究,并把反封建的文化啟蒙運動與民族革命相結合,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方法論體系為指導,根據當時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和實際狀況,提出了建設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思想。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它區(qū)別于舊民主主義文化的地方,首先和主要的在于它是由無產階級領導,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毛澤東關于新民主主義文化本質和內涵的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
2 鄧小平的文化建設思想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思想,揭開了新時期在文化建設領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序幕。在新的歷史時期,建設什么樣的精神文明,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事關改革開放的成敗。1977年鄧小平復出后,從推動思想文化路線上的撥亂反正和科技文化教育工作的重振,到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從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到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提到新的高度、新的階段和新的境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把精神文化建設寓于物質文明建設之中,構建了一個嚴密完整的文化建設的思想理論體系,譜寫了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篇章。這既在理論上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學說,又為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3 江澤民的文化建設思想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世紀之交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并以此奮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什么樣的文化方向,是黨在世紀之交面臨的重大課題,關系到我們黨能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世紀之交,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深刻闡明了文化建設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戰(zhàn)略地位,以及文化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綱領,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思想,并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涵,使我們黨對在當代中國發(fā)展先進文化極端重要性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從而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奮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提供了強大思想文化保障。
4 胡錦濤的文化建設思想
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黨的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面向新世紀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思想,并以此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野下的文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推動建設什么樣的文化,既是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幟,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動力。面向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zhàn)略地位,強調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掀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提出了建設和諧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促進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同發(fā)展。特別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這一新概念,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要求,表明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覺,也進一步在文化建設領域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從而為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營造了良好氛圍,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思想文化保證。
5 習近平的文化建設思想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野下的文化建設不斷向前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自信問題提高到能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認識。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全體中國人民近百年來共同奮斗的偉大目標。要實現(xiàn)這個偉大目標,需要黨和人民艱苦奮斗、努力工作,要做很多事情。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要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而要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建黨以來至今,中國共產黨能夠在先進文化的前進道路上奮力前行、戰(zhàn)無不勝,正是源自于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源自于對文化建設規(guī)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源自于對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不斷以文化建設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
第一,要以順應時代潮流為先導,緊緊把握時代的新發(fā)展,深刻洞悉時代的新特征,不斷賦予文化發(fā)展的新內涵,增添富有時代精神的新內容,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第二,要以立足我國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為前提,我們黨必須一方面加強文化的先進性建設,另一方面在文化建設中又要把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以廣泛性體現(xiàn)先進性,以先進性指導廣泛性,促進文化建設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實、貼近實際。第三,要以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為根本,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作為靈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主線,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tǒng)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guī)范;第四,要以堅持文化創(chuàng)新為關鍵,不斷增強文化發(fā)展活力,努力形成以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為補充的文化發(fā)展格局,開創(chuàng)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局面;第五,要以增強文化自覺和提升文化自信為保障,不斷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價值和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現(xiàn)實內涵寓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六,要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的,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讓所有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讓所有的文化類型爭奇斗艷,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
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高舉中國先進文化的旗幟,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豐富發(fā)展創(chuàng)新中國先進文化的內涵,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和世界文化發(fā)展趨勢的文化建設之路。也只有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作者簡介
張曉旸(1994-),漢,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