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淑蓉 南京財經大學 江蘇南京 210046
私法層面看來,住房權兼具人身權、財產權雙重屬性。奧地利學者諾瓦克指出:“家就是我的城堡” ,說明住房除了滿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在更深層面,體現著住房作為公民的私人財產,其通過住房、居住顯示著對其個人財產的支配。同時,房屋作為私人領域,能使我們遠離、免受外界危險。這也是人身權所體現之處。
公法層面來看,公民住房權包括住宅權自由權和住宅保障權。我國《憲法》第39 條規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憲法具有最高權威性,憲法予以保障后也就具有了對抗公權力的性質,根本目的是為了防止國家對住宅權的隨意干涉。傳統憲法理論中的自由權和社會權在這里也有體現,自由權對應的是國家消極不作為,體現為不對公民住宅權的隨意侵犯或者干預公民住宅權。住宅保障權究其根本就國家要積極作為,主動保障公民住宅權的現實享有。國家要運用國家權力,主動轉變政府職能、采取有效措施將耕者有其田的思想轉化為居者有其屋 的實現。
住宅權是一項綜合性的權利。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故而住宅問題對于任何的國家和社會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解決住宅問題可以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條件的重要因素。從法律上來講,住宅會涉及很多部門法。例如,為了保護住宅權不受侵犯,刑法 規定了“非法入侵住宅罪”;為了保護住宅的所有權,憲法和行政法也對住宅的立法問題、拆遷和安居保障問題等涉國家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的關系的問題進行了規定。人權保障在國際上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保護,相關研究領域對其關注越發密切。
住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國法律和國際法都予以高度重視。在住房保障體系中,憲法作為根本大法,也會發揮著最有成效、最根本的作用。我國民法、刑法等部門法中也有對其保護,但是如果失去了憲法保障,任何人權保障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住宅權,也應該在憲法上受到保護。公民住宅權是住宅權的保障要以憲法確認為基礎,其他任何具體法律都是在憲法基礎規定上的再行具體化。憲法條文將公民權利寫出來究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了對其進行保障,除此,我們還要有具體措施確保權利的實現。各國常用的保障方式有:絕對保障,即指憲法直接對于公民的權利予以規定,任何法律、法規不得違背。相對保障,也是法律限制方式,允許普通法對于憲法規定做出一定限制。折中方式,既保留了違憲審查制度又有法律保留機制。
在公民住宅自由權方面,美國聯邦政府、德國、荷蘭等國憲法中都有具體規定。而在公民住宅保障權方面,意大利、巴西。印度等較為典型。隨著國家公權力不斷擴大,住宅權也面對著更多的現實危險,因此各國也選擇用憲法來予以保護。住宅問題日益凸顯,完善住房體系也顯得尤其重要。對于其他國家關于住宅保障的成功經驗,對我國有重大啟迪作用。起初,各國憲法的重點放在住宅自由權上,旨在抵御國家和第三人對住宅的侵犯,住宅也就成了公共領域 與私人領域之間最有力的屏障。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國憲法的保障重點也發生了轉變,逐漸對于保障權也有了重視。比如當今住房短缺這個問題,各國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干預,并且在憲法層面有了明確規定。
第一,當今社會,人類文明高度發達,大家對于政治權利、人身權利、自由等要求越來越關注。住宅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權,公民應當享有。相對于公權力而言,個人一直處在弱勢地位,因此國家和政府應當積極履行保障義務,在憲法上進行一定的權利規范。第二,對于住宅權的憲法保障有助于解決現實生活中住房權問題。近年以來,隨著公民自由意識覺醒,對于國家公權力的侵犯的反抗也越來越多。住宅,作為公民的私人場所,若都不能得到保障,其他關于自由尊嚴等更是無從談起。第三,隨著各國日益密切的聯系,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逐漸突顯,公民的基本權利保障也產生了變化。住宅權的國際化趨勢要求國家更加予以重視,因為任意忽視可能會導致國家問題轉化為全球問題。綜上所述,我們需要對住宅權予以重視。
我國憲法對公民住宅權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其沒有進一步的限制,也缺乏相應的救濟制度。同時,普通法律的保障的缺位和司法體制的不完善,加之住宅權的最大侵害來源又是國家和政府的公權力,導致當前公民住宅權的保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第一,房價過高導致住有所居這一問題日益嚴重。福利時代已然消逝,我國已經不是讓國家和單位來給你分房的時代,住房福利的時代已然消逝,高昂房價將大批人拒之門外。住房因它自己的特點,比如說價格高,使用時間長等也注定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都需要漫長的過程。第二,住房質量不能得到保障。利益的驅使使房屋的質量日益下降,各種高樓的裂縫、倒塌使很多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均在收到威脅。由于建筑成本過高加上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有限,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壓低房價,這又與開發商建筑商的盈利目的相沖突。他們只有降低標準減少建筑費用才能獲得更多利潤。法律法規對這種現象不夠完善的規定也加劇惡性循環。第三,對于公共利益任意定義及擴大使用,將其作為侵犯公民私人財產的工具。
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具體措施對我國公民住宅權予以完善。
第一,立法予以完善。公民住宅權也屬人權重要范疇,也應得到憲法的保障。住宅權在憲法上的權利宣告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憲法上先行確認有助于在其他方面進行制度保障。因此, 在我國公民住宅權的完善過程中首先就應當在憲法中將其確認和宣告,將公民住宅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權予以原則性規定,明確國家和政府在公民住宅權保障方面的職責。但是由于不能直接援引憲法條文,所以關于住宅權保障的部門法我們也應加快制定。《住宅法》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段過程。為了使得公民的利益不至再多受損害,我們可以先行頒布相應規章制度予以施行,作為一個緩和期。
第二,加強政府在保障公民住宅權方面的責任。上文所提住宅自由權,不是針對第三人而言,而是要對抗公權力的侵害。公民住宅權作為一項人權,國家和政府不可隨意侵犯,不能隨意對于公共利益進行擴大使用。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進入公民住宅,但是不可成為傷害公民財產的利刃。只有住宅自由權和住宅保障權兼顧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公民住宅權的實現。
第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在我國住宅社會保障有住房公積金、經濟適用房等制度,只有這些制度各司其職并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實現住宅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對于騙購騙租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解決房價過高和房源緊張問題。其次,我們還要保證住房質量,惡性競爭而壓低房價就會導致資金短缺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影響到我們的住房質量。我們要在此過程中加強監督機制,對于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全面保障公民住宅權受侵犯的可訴性,有救濟途徑才能更好地解決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