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楓 廣西南寧市保障住房建設管理服務中心 廣西南寧 530012
基于對現如今情況進行的分析,保障性住房居民通常為城市中工資水平較低的人群,在具體收繳物業費時,難度比商品房大,物業公司通常會為了維持運營逐漸降低服務質量,致使其無法滿足業主現實需求,使得物業費收繳難度越來越大,陷入惡性循環。
據有關調查表明,首先,現如今的保障性住房小區中,物業服務面過窄,通常只包括一些日常性的服務,同時,所開展的安全管理工作實效性較低,類似電瓶車失竊等問題時有發生。門衛對小區進出人員缺乏有效管理,使得許多非小區居民隨意進出小區,為小區及居民的安全造成了威脅。其次,物業開展的綠化工作質量較低,小區中也存在車輛的胡亂停放的問題。然后,物業工作缺乏有效性,居民反映的各種房屋質量問題無法得到及時反饋。最后,針對性服務較少甚至沒有,物業無法基于居民的差異化需求,科學定制和提供服務[1]。
在開展相關調查以后,可以得知,現如今在開展保障性住房小區物業服務的過程中,部門主管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一,個別官員害怕擔責閑置個別房源,導致此類保障房無法發揮應有作用。二,政府財政壓力過大。此類住房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以及相關設施經營收入等作為支撐。現如今的房屋規模不斷擴大,各類管理及行政人員的開支資金數量大幅度增加,但政府向民眾收取的物業費及房租依舊較低,導致政府財政壓力呈現出了不斷增加的趨勢。三,居民資產審核難度大,退出意愿較低。
現如今,我國缺少可有效滿足市場經濟體制需求的相關制度,居民個人收入及金融資產等不具備透明性,且缺少實效性較高的調查統計及監督控制方法。在資產審核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問題,致使個別不滿足保障房入住要求的人員入住進保障房內,背離了保障房的建設初衷。同時,現如今所設立的保障房退出機制內缺乏實效性較高的獎罰制度,退出概念相對模糊,使得住戶入住至保障房內不再愿意退出。
在具體開展物業服務的過程中,保障性住房小區的物業公司,應重視提供全面性及針對性較高的服務,特別是應采取高實效性的安保措施,以更好的維護小區居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同時,接受小區內部人員,包括居民等一同參與到物業服務中,并應重視對相關人員開展有效的培訓及教育,以大幅度提升物業服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及專業素質,有助于更好的為小區居民提供服務。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應委派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詳細記錄并開展有效解決,并應采取有效手段,提升居民對物業服務開展的民主監督的實效性,重視擴展和完善小區居民的申訴途徑。
應根據所規定要求開展物業費的收繳操作,并需要創建起完善、科學的機制,激發居民繳納物業費的積極性,同時,可在充分考量小區居民住房情況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物業費收繳操作,且嚴禁隨意變更收費標準。積極提升小區居民及物業服務人員的交流及溝通實效性,強化管理信息透明性,有效解決小區居民及物業服務人員間存在的各種矛盾。物業服務人員也需要對小區居民參與社區文化建設予以較高支持,有助于引導其養成優良的主人翁意識。
針對上述問題,第一,應依照政府指導價,設計廉租房等的物業服務收費標準,以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首先,合理提升住房租金及相關設施的承包價格,使得保障房管理的開展擁有更多的資金作為支撐;其次,經由居委會帶頭,鼓勵承租人自主參與物業服務,減少物業服務人員數量等操作,并設立起競爭性的激勵機制,以促進物業服務的整體實效性提升。第二,強化監督住建廳人員的質量,有效完善公示制度,以最大化的降低保障房資源浪費問題出現的可能性,使其實效性更充分的發揮出來,為真正存在困難的人們解決住房問題[2]。
第三,針對小區居民資產審核難度大等相關問題,物業服務人員應聯合政府人員組建成專門的工作小組,設計出清晰、有效的指標,適時開展入戶核查操作,并應注重擴大宣傳范圍,強化小區居民對退出機制的認識和了解,基于資產審核標準等,針對退出意愿較低且不滿足保障房入住要求的人員開展強制性的退出操作,同時,創建周轉金或者周轉房制度,在具體開展強制退出操作時,為相應居民提供周轉金或者其他周轉住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綜上所述,保障性住房為諸多工資水平較低的人群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在針對其開展物理管理操作的過程中,由于多種問題的影響,導致物業服務實效性始終無法充分發揮,深入研究相關的各種問題,積極探尋及創新出多種有效的解決策略十分重要,有助于提升人們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