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新艷 江西五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江西贛州 341000
在當前的建筑設計中,建筑設計師在工作中要盡可能的選擇當地原材料和建筑資源,綜合考慮當地文化、自然以及氣候因素,突出地域差異性。此外,還應加強對建筑壽命周期的重視,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將工程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低的范圍內。
在建筑設計領域,綠色節能理念的內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資源能效性,即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在建筑工程項目實施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橫資源,如何實現這些資源的充分利用、合理利用以及循環利用就是建筑設計師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如自然能源的合理利用、建筑能耗的降低等。其二則是建筑和自然環境的有效結合。為了使建筑工程更好的融入到自然環境中,建筑設計人員在工作中必須重視建筑和自然的有機結合,在保障建筑質量和功能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消除建設活動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首先,一致性原則。這一原則主要體現在建筑設計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方面,因為人類是自然的一份子,相應的建筑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其必須會系統中其他事物形成良好的適應性,保障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平衡性,如此才能為人們構建一個和諧舒適的居住環境。
其次,保護自然環境原則。將綠色節能理念應用于建筑設計中時,設計師在開展工作前要對工程現場及其周邊的地形地貌、水系分布、植被生長等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了解,基于此在設計中盡可能的維持景觀和文化的連續性,同時為自然環境提供良好的保護。
再次,資源節約原則。基于綠色節能理念進行建筑設計時,要注重資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資源節約。同時,加強對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資源的利用,盡可能的減少水資源、電力資源的應用,為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最后,經濟高效原則。在進行綠色節能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技術和材料的選用同樣需要注意。對此,設計師應該根據地域特點盡可能的從當地選擇材料,并選用適宜技術,不能為了求大、求全盲目的做出選擇,如此才能制定出適宜投資、適應成本以及適宜消費的建筑設計方案。此外,還應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礎上,使建筑具備可拓展性和適應性,為其今后的使用、維護以及拆除等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建筑空間布局設計能夠良好的體現綠色節能理念,通過合理的空間布局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能源的損耗。現代建筑工程的空間布局設計要在滿足實用性要求的基礎上融入綠色節能理念,一方面保障建筑的舒適度,另一方面則實現了綠色環保和能源節約。例如,大力采用中庭、玻璃幕墻、通窗等技術措施,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采光效果,充分滿足室內采光需求。借助諸多先進科技可以對幕墻進行智能化管控,改善室內光照條件,盡可能減少燈具的使用,節省電力能源。再如,對建筑地下空間進行合理應用,通過地下停車場的建立節省占地地面,同時緩解交通壓力。此外,建筑綠化設施建設。
綠色節能理念的建筑設計的重點之一就是能源系統建設,設計師在考慮能源節省的同時,還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實現低碳高效能源的有效利用。節能設計是基于綠色節能理念建筑設計的重點,其關節在于通過自然環境的合理利用實現建筑節能性能的提升。具體設計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建筑朝向進行合理設計。一般情況下選擇朝陽設計的方式,使建筑窗戶盡量和陽光相對,增加建筑的室內采光面積。在結構上應該采取高低差異的方式,避免建筑物彼此之間出現遮擋陽光的情況。通過以上設計可以首先太陽能的最大化利用,達到節能的目的。同時采用智能化遮陽系統,保障室內光照的均勻性。其次,對建筑材料進行科學選擇,不同材料在能耗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現階段因使用最頻繁的一種材料就是混凝土,但和一些材質較輕的材料相比,其能耗則相對較高。再次,將節能理念融入到具體施工中,采用更多的節能環保施工工藝,如安裝節能門窗,結合自然風與對門的設計理念,盡可能的減少門窗的消耗。最后,加強建筑墻體的保溫性能。采用隔熱保溫材料,如保溫百葉、雙層隔熱的玻璃等,提升建筑隔熱保溫系統的性能。
在建筑綠色節能設計中,節地設計同樣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通過節地設計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建筑土地的利用率,進而實現能源的節約。在具體設計工作中,設計師要充分利用建筑場地,基于不破壞、不污染的原則進行科學規劃,在保障施工質量的基礎上為周邊環境提供良好的保護。例如,對于坡地,建筑設計師可以基于地形特點,將其設計為半地下、半地上形式的車庫。這種可以減少大量的車庫施工作業量。同時保障建筑的穩固性。由此可見,建筑節地設計能夠實現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適應現階段我國城市建設用地資源緊張的問題。同時通過對地面形態的利用實現了施工效率的提升,降低了施工成本,促進了工程綜合效益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城市化進程持續深入的背景下,建筑行業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為了適應國家發展戰略以及人們的實際需求,綠色建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綠色節能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滲透越來越深入。基于綠色節能理念的建筑設計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通過綠色環保以及多樣化節能技術手段的應用構建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