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美娜 中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趙國升 河北建新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我國建筑行業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這其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尤其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和現場施工管理中,嚴重影響了工程的工期和質量。
由于我國城市化發展飛速,高層建筑、橋梁等建筑的建設已經十分常見。此時,樁基礎技術因其承載力強、適用范圍大被廣泛運用在這些建筑建設當中。樁基礎主要的作用是將建筑所帶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符合進行傳遞,以滿足高承載力和沉降的要求。隨著建筑的高度和承載力不斷地增大,樁的數量也會同比增加,根據要求在進行樁基礎的建設之后,在承臺上修筑墩身或者上部結構,能夠有效的提高高層建筑的穩定性,保證建筑工程質量。
防水是建筑工程中最為重要的施工環節之一,在地下結構、廚房、廁所及屋面等部位,都需要進行特殊的防水技術處理[2]。在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將防水層粘鋪在相應的位置,以保證建筑良好的防水性能。防水施工效果好壞嚴重影響建筑的使用及觀感質量,這就要求施工過程中一方面要嚴把防水材料質量關,選擇質量過硬、價格合理的材料,另一方面嚴格控制防水施工這一環節,以有效防止建筑物滲漏。
為了防止雷電,建筑物需要進行一定的電氣接地施工。這是對建筑安全的保證措施之一。根據建筑物的結構和所在的地區,在進行線路和電氣通暖設備安裝時,嚴格按照每一個線路和設備安裝的步驟施工,并在安裝完成之后進行接地測試,保證用戶在日后使用中的安全。
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預應力技術以其良好的經濟價值、強度、剛度等,被目前的建筑工程廣泛使用。不論是多層還是高層建筑,預應力技術都能夠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后張無黏結技術已經成為我國目前最普遍的應用之一。
由于鋼結構的施工周期短、現場安裝快捷等特點,在房屋建筑及廠房建設中被廣泛運用。然而鋼結構也具有明顯的不足,鋼結構房屋易燃,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對房屋的結構產生破壞,影響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在使用鋼結構進行房屋建筑建設時,需要根據設計及施工方案對其進行一定的防火措施,以保證鋼結構工程的使用安全。
建筑工程由于其投入大、人員多、周期長、細節復雜等特點,需要眾多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參與,而這之中就需要建立良好的秩序和制度,以保證能夠在定期內高質量的完成相應的任務。因此,施工管理技術必須要結合實際的情況,采用合理、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建筑技術,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同時,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建設。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在施工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證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施工之前,相關的企業需要對管理技術的制度進行制定或完善,對相應的責任進行劃分。技術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提供了相應的保障,并且需要規定相應的培訓制度,對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安全管理培訓課程以及新技術新設備的學習課程[4]。另一方面,在施工之前,管理人員要和技術人員緊密配合,對現場進行勘察,在保證周圍住戶的居住條件之下,盡可能的減少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在此基礎上,對建筑進行合理的設計和要求。與此同時,劃分各個部門的責任,實行責任到人的制度,一旦出現任何問題,有相對的負責人進行負責。在施工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人員進行檢查、監督和控制。涉及分包的項目,則需要和分包方進行協調配合,分包服從總包的原則,達成制度上的統一,在日后施工的過程中避免出現矛盾或責任不清的現象。此外,管理人員需要制定相應的進度計劃,根據建筑的實際情況、材料運輸進場、人員配備計劃、機器設備投入等情況,建立周進度、月進度、季進度等計劃,在施工時,根據對這些進度計劃進行實施并糾偏,確保工程能夠順利完成。有效的提高工程的工作效率,提高工程質量,保證人員的財產生命安全。
在進行施工時,主要將技術進行合理的把控。通過技術交底,管理人員就能夠工程的質量和進度進行全方位的掌握。在施工時,管理人員需要對工程中的每個環節以及細節進行了解,尤其是對于一些工作人員不太注意的地點。另一方面,在施工時,管理人員需要定期檢查材料和已經完工部位,與此同時,對于已經完工或者正在施工的地方出現安全隱患或施工質量不佳等,及時整改并且上報。嚴格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全面對工程進行監控和控制。此外,由于獎罰制度的缺失,導致許多現場施工人員并不重視施工現場的管理,在發生問題時,多數施工人員都不會主動承擔責任,認為和自身的聯系不大;在工作表現突出時,通常只是口頭上的表揚,打擊了工作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因此,在進行施工時,需要落實獎罰制度,對不遵守規定進行施工的人員給與一定的懲罰,對于表現突出能夠提出施工解決方案,發現安全隱患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竣工階段主要是對工程進行驗收和評定。在進行最終的評定時,企業需要以國家標準為主,測量和分析建筑中的各項數據,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竣工驗收階段管理包括竣工驗收資料管理、竣工結算管理和項目產品移交。
隨著人們物質和精神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生存環境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我國建筑行業的規模和數量也在空前的增長,因此,對于周期短、壓力大、質量要求高的建筑行業來說,不斷引進和學習新的建筑技術和管理模式都是提高建筑質量的重要途徑。相關工作人員也需要不斷加強學習,累積經驗,為我國未來建筑行業的技術以及管理制度做出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