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步入經濟新時代,國際競爭日漸激烈,不僅表現在經濟實力、科學技術層面,并且表現在國民素質、文明程度以及文化底蘊層面上。就文化素質教育來說,重點在于優化文化教育工作,增強中華民族的創造力以及內在活力等。縱觀當前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現狀來說,并沒有真正對人才素質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蠶桑專業這種非熱門專業,對人才素質忽略較為嚴重。故此,怎樣推進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成為當前高等院校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基于內涵視角下,高校開始積極構建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便培養人才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內涵視角;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構建基地
基于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已經成為教育部門重點關注的課題。各大高校若想構建完整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則應該樹立科學的指導理念,完善的組織機制,正確的工作目標等,以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開展。蠶桑技術專業若想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則應積極構建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文化素質教育為依托,培養學生完善自我的能力,以便于形成積極進取的意志品格,并借助于課內外教育模式,促進高校內部人文教育的長遠發展。
一、 構建文化素質基地,應樹立科學的工作思路與正確理念
首先,應以文化素質教育的開展作為前提保障,以便于促進高校相關項目工作的正常進行。若想推進文化素質教育順利開展,絕不是僅僅依賴于設立幾門課程或者組織幾個人便能實現的,而是建立起一項全面、全員且全方位的人文工程。因此,從高校內部的領導干部到蠶桑專業的師生等,都應該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的一分子。這是一項集高校各方力量于一身,以提升高校內部活力與凝聚力的重要工程。
其次,堅持傳承與創制融合,培養蠶桑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處于社會新時代,大學生理應注重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精神的傳承與弘揚,這既是素質教育的開端,也是培育人文品格的基礎。高校蠶桑專業教學中,應堅持高度嚴謹的教學風格、學習風格,堅持求真務實、創新創制的人文精神,以便進一步提升素質教育質量。堅持優良學術作風,對師生的學術個性與創制精神予以高度重視,并對教學資源進行開放式分享與利用等,以便培養具備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最后,將文化素質教育結合日常教學,按照蠶桑專業的特征進行設計教學內容。若想推進素質教學,就應該提升其教學地位,使素質教學成為日常教學的一部分。就實踐教學來說,應以蠶桑專業為基礎,強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例如加強人文科學教育與社會科學教育等。
二、 基于內涵視角優化素質教育的幾點策略
(一) 對課程進行科學化設計
首先正確認識文化素質教育,重在完善德育課程以促進高校文化建設,凸顯思政品德教育,凸顯愛國主義精神;其次,應將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緊密聯系,強化各門學科之間的交叉運用,并提升學生對知識結構自行組合的能力,以便拓展自身的知識范圍。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夯實學生基礎,提升學生對人文素質的正確認識,構建層次分明的課程體系,建立多學科融合的課程平臺。
(二) 以多元化途徑構建優良的學術教學環境
對于學術環境的構建主要可運用這三種途徑:其一,創辦人文素質學術講座,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其二,以學術為核心建立社團,高校應給予高度支持;其三,開展學術活動,例如舉辦學術演講比賽、學術類話劇演出、學術類有獎問答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 高校聯合相關單位積極參與
當前高校中的文化素養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一方面高校領導應給予高度關注,另一方面相關基層單位如教育部門、文化部門等應積極配合,并且予以支持。構建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需要對高校內部的師資力量、校區資源等加以整合;針對多個具有共同目標的高校聯合時,也應該對校區力量與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基層單位應提升對文化素養培育的重視程度,及時出臺相關的利好政策,以支持高校文化素質教學的順利開展。
(四) 激發全員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我教育
在文化素養教育中,建立良好的校風、學風是一項持久戰。故此,高等院校應將凝練的大學精神、科學設計的校園形象、校園建設的文化內涵等作為素材,以便對師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并且在無形中影響師生的內在涵養,推動師生實現自我教育。
(五) 增加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資金投入
首先,加大經費投入。高校內部應增設一定的資金預算,以便支持素質教育的開展;其次,增加硬件設置布置。例如實驗室、文化場所等建設;再次,加大軟件投入,例如增加課程節數、提升課程質量、創制校園文化項目管理體系、建設信息化網絡校園等;最后,加大師資隊伍力量建設。創新大學師資培養、評價體系,推動教師言行合一,高度重視以德育人。
三、 結束語
以上,在實際構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應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保證教育基地樹立正確的建設方向,充分發揮高校合作的積極作用,以實現提升人才素質的目標。蠶桑專業作為相對冷門的專業,應不斷加強與先進院校的交流與溝通,以便強化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經驗交流,并汲取國際教育中具有價值的先進經驗等。建設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打造優良的校園文化,不僅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并且也對建設社會先進文化產生積極影響,故此,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羅利瓊,金貝翎.高校文化素質課程現狀及問題對策探析——以西南石油大學為例[J].大學教育,2018(6):114-116.
[2]盛振文.可持續競爭優勢理論視角下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5.
[3]朱春梅,蘇振興,吳波,金學東,王蕾,林嶠.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0):64-65.
[4]楊茹.基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高校文化管理模式研究[D].沈陽:沈陽理工大學,2014.
[5]胡燕,王恬,胡鋒.健全我國高校文化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設想[A].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2011年大學素質教育高層論壇論文集[C].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2011:8.
作者簡介:
錢荷英,江蘇省鎮江市,江蘇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