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熟悉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大膽的取舍和變通,使小學數學教材在具有生活氣息的基礎上兼具地方特色,受到廣大小學生的歡迎。當前要著力解決的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問題,使學生對數學課堂學習提起足夠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保證課堂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方法;探究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如果能夠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去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且運用自己的數學能力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那么學生肯定會覺得數學不再是面目可憎、遙不可及,而是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愿意去學習、去探究,進而充分發揮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獲得學習上的長足進步。
就小學數學教材而言,我們可以發現現今的教材較之以往的教材在生活氣息上越來越濃了,這本身就說明了一種進步。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些教材在地方特色上還顯得很不夠。當然了,我們更應該看到教材是面向全國各地各類學校的,苛求統編教材具有各地的特色是不現實的。所以說,作為數學教師就應該在熟悉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大膽的取舍和變通。這樣的話,小學數學教材才能夠在具有生活氣息的基礎上兼具地方特色,也因此受到廣大小學生的歡迎,使得他們喜歡上數學學習。
除了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處理之外,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著力解決的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問題。只有這樣,小學生才會對數學課堂學習提起足夠的興趣來,也才能真正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保證課堂學習的效果。那么,數學教師如何才能做到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呢?
一、 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既然如此,小學數學教師就要把學生的課堂數學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數學課堂能夠“活”起來。這樣的話,小學生才不至于感覺到數學是那么的晦澀難懂,與生活相隔十萬八千里,因此而提不起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因為他們的理性思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注意力還沒有辦法得到長時間的集中,學習的各項意志品質還在進一步的培養當中等,要求他們在刻板枯燥的數學課堂上完成高效的學習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通過模擬仿真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的情感,使得數學課堂學習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說,數學課堂的高效學習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半。
以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章節的知識為例。我們知道,出于外出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等諸多因素的考慮,如今的小學生是很少有機會去認識并使用人民幣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就發現小學生在課堂上要學會認識并使用人民幣純粹屬于紙上談兵。縱使是數學教師如何地講解分析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個時候,聰明的數學教師就會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通過使用教具和模擬人民幣使用情境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在仿真的交易環境中去活動操作,通過增加感性認識的辦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以此來促成學生理性認識的升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運用生活化教學手段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小學數學課堂要更具生活性就要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們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合作的快樂,能夠就學習的得與失進行交流印證。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學習過程是生活化的、活動的、輕松的。因此,小學生們也更樂意去投身到課堂學習中來,為他們的合作探究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所謂的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生活化教學手段其實就是在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學生模擬生活場景去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或活動中去動手、動腦、動口,用這種學生更樂意接受的方式去學習數學,去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還是以教學《認識人民幣》章節的知識為例。誠如上文所言,要想教會學生認識并使用人民幣,一味的講解分析是不行的。最好的辦法是先設置教學情境,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創設超市,模擬商品交易的過程中去操作體會。而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售貨員、顧客和觀察員等幾個角色,顧客根據手中的人民幣(學具)計算可以購買多少商品,售貨員根據顧客購買的商品定價并找回零錢,而觀察員則注意買賣雙方中人民幣的使用發現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活動開展,有利于學生練習生活中的人民幣的認識與使用,活動方式生動有趣,能夠吸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效益的產出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 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書本上的知識還是要和生活的實際問題相聯系,并且形成能力,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知識與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堂上學來的東西如果能夠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他們就會因此而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識與能力的轉化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并不是每位學生都能夠很順利地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只有他們在真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深入地去探究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掌握正確的方法與技巧,他們的能力形成才能順利。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原因。
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關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且嘗試著去解決這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與此同時,小學數學老師還要注意刻意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養成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時時關注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誠如此,那么小學生的數學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就基本養成了。
參考文獻:
[1]溫從虎.小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06.
[2]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
[3]趙坤.小學數學回歸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J].中華少年,2016.
作者簡介:
沈進明,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上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