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倫鴻

摘? 要: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加快農網改造升級,有效改善了農網供電質量。在農網改造工程中,配電線路工程施工屬于重要環節,由于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因此,在農網配電線路工程施工中時常出現樁位偏差、基礎施工不到位等問題。為加快農網改造升級,我們有必要認真分析農網配電線路工程施工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并研究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處理措施,以確保農網配電線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文將就此方面展開思考。
關鍵詞:農網;配電線路工程;施工;技術問題;處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52? ? ? ? 文獻標志碼:A
1998年,國家啟動農村電網改造;2016年,發改委又發布《關于“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的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全國農村基本實現穩定、可靠、全面覆蓋的供電服務,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7.9%,戶均配變容量不低于2 000 VA。
為了推進農網升級改造,助力農村脫貧攻堅,非常有必要認真研究配電線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種技術問題。
1 農網配電線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1.1 在復測時出現樁位偏差
農網配電線路工程的設計人員往往不能深入現場,坐在辦公室里計算、設計樁位;與技術人員缺乏溝通。因此,進行線路復測時,樁位往往會出現較大的偏差。
1.2 基礎施工不到位
一些施工單位在進行農網配電線路工程施工時,基礎施工不到位:進行混凝土澆筑時疏忽了排水,或對軟弱地基上的基坑沒有采取必要的支護,沒有嚴格依照圖紙進行基坑施工,這都會造成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輕則沉陷、重則塌方)。
1.3 桿塔、放線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在起吊管桿過程中,若沒有控制好轉桿的速度,會造成桿塔傾斜;一些施工人員沒有保護好管桿的插接部位,造成桿位脫節。在放線過程中,一些施工人員采用拖地展放,導致導線出現較為嚴重的磨損。
2 思考農網配電線路工程施工中各種問題的處理措施
2.1 解決樁位偏差問題
在施工開始前,施工單位必須要求設計人員趕到現場,對施工人員進行必要的技術交底,并指導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進行復測。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在復測直線桿塔樁位時,必須以兩根相鄰的直線樁為基礎,采用正倒鏡中法復測桿塔樁位,確認樁位處于線路的中心線上。在復測轉角桿塔樁時,應采用一測回法復測線路轉角的水平角度值,其偏差不能超過±1'30''。在復測過程中,還須注意樁中心的高度及樁的高程。
線路復測結束后,施工單位須根據圖紙進行基礎測量,編制分坑尺寸明細表,將圖紙上每個電桿的基坑進行現場定位(即分坑)。
2.2 解決基礎施工不到位問題
解決基礎施工不到位的問題,首先應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圖紙進行基坑施工,并積極管控基礎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細節。
在進行現澆混凝土作業時,必須仔細檢查水泥的品種、級別、包裝、重量、強度、安定性,并掌握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在選用細骨料(砂)時,宜選用平均粒徑0.35 mm~0.5 mm的中砂,并嚴格管控砂的含泥量(表1),細骨料細度模數應控制2.3~3.0。
在選擇粗骨料時,宜選用粒徑在20 mm~40 mm的中石(天然卵石或人工碎石均可)。須對每批石子進行質量檢驗,碎石、卵石的最大粒徑不能超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還須仔細檢查石子中含泥量、針、片狀顆粒含量:若混凝土強度等級超過C30,則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必須小于1%、針、片狀顆粒物含量必須小于15%、含石粉量必須小于1.5%;若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C30,則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必須小于1%、針、片狀顆粒物含量必須小于25%,含石粉量必須小于3%;若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C10,則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必須小于2.5%、針、片狀顆粒物含量必須小于40%。
在澆筑混凝土前,必須清除基坑內積水;若現場屬于軟弱地基,還須通過客土回填進行處理,或對基坑采取必要的支護措施。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須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來說,混凝土坍落度應控制在3 cm~5 cm。澆筑混凝土應分層搗固,應盡量采用機械振搗。澆筑混凝土后12 h,對混凝土開始養護:在混凝土基礎表面覆蓋濕的稻草,并經常向稻草上澆水。養護時間不能少于5天。
混凝土基礎埋深偏差不允許超過80 mm,鋼筋保護層厚度偏差不允許超過5 mm。
2.3 解決桿塔、放線施工中的問題
若采用汽車吊立桿,須將汽車吊停放在適當的位置,放好支腿。若現場土質較為松軟,還要支腿下填上面積較大的厚木板。在起吊管桿過程中,必須控制好轉桿的速度;還須保護好管桿的插接部位,防止桿位脫節。起吊管桿的鋼絲繩,應拴在管桿重心以上0.2 m~0.5 m的部位,管桿吊入基坑后,須進行校正,并填土夯實。然后,技術人員需要使用經緯儀,檢查直線電桿結構傾斜。方法是將經緯儀安置在線路中線輔助樁上,瞄準桿頂的中點,然后將望遠鏡下旋俯視直線桿根部中心點,若直線桿根部中心點與豎線重合,則說明沒有電桿沒有出現傾斜。檢查完畢后,施工人員才可解下電桿上的鋼絲繩。若發現電桿出現傾斜,則須進行正桿。
在放線施工前,首先必須清除線路通道內的樹障及其他障礙物,并在電線橫擔上安裝開口滑輪,把導線放入輪槽內。常用的放線方式有人力放線、機械放線、張力放線,需要施工人員須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放線方式。若采用人力放線,應根據導線截面的大小以及放線距離長短,合理安排拖線的人數。由放線員、引線員統一指揮人力拖線,拖線時應保持拖線的方向直行,嚴禁走“S”形路徑,拖線速度應均勻,避免對導線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拖線時,各相導線應平行展放。在放線過程中,還需要派專人沿線實時檢查,防止導線與堅硬的物體(如巖石)進行摩擦。若在放線過程中發現導線有斷股、或較為嚴重的損傷,必須在導線上做好標記,并及時進行處理。
3 結語
農網配電線路工程是農網改造升級中的一大瓶頸。因此,必須認真研究施工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把這項工作做好,從而推動農網加快改造升級。
參考文獻
[1]周勇.農村配電網改造升級技術分析[J].機電工程技術, 2018, 47(11):174-176 .
[2]宋璞,宋葉琳.農配網工程施工現場勘察及作業過程安全管控[J] .安徽電力, 2018, 35(2):26-28.
[3]耿義冬,孫瑩.淺談農網配電線路工程施工中技術不足點及改進措[J].民營科技, 2017(11):74 .
[4]陳昭.農網改造升級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J].通訊世界,? 2017(1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