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盡管2019年國內汽車市場整體表現有所下滑,但新車上市熱度依舊很高。一方面,隨著國六排放政策的逐步實施,車型改款速度不斷加快;另一方面,市場上的車型換代周期也明顯縮短。其中,中國品牌汽車新車上市數量居多,且將“品牌向上”和“精品策略”執行得更為徹底,一大批高水準的新車陸續上市。
在此背景下,作為國內最早以中國品牌汽車為主體的評價平臺,中國車年度大選繼續發揮權威引導作用,在評出好車的基礎上,讓更多消費者愿意購買中國品牌汽車。10月18日~20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指導、汽車觀察傳媒和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19(第十四屆)中國車年度大選,順利在北京海淀駕校完成了實車物理測試、專家評委測評、終評會環節。
誰是大贏家
眾所周知,從去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整體下滑,尤其是進入2019年以來,這種下滑走勢有增無減,同比降幅甚至達到兩位數。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1.4%和10.3%。
但在巨大市場困難面前,中國品牌汽車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越挫越勇,并顯現出了良好的行業判斷能力、產品適應能力,以及攻堅克難的承受能力。最終,誰能成為2019(第十四屆)中國車年度大選的大贏家?答案將于11月22日在第17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現場舉辦的頒獎典禮上逐一揭曉。
自2006年以來,中國車年度大選已連續舉辦了十四屆,十四年中,先后有近40個中國品牌汽車、近350款年度新車參評。作為一家主要面向中國品牌汽車的專業評測平臺,中國車年度大選與中國品牌汽車共同成長,既經歷了最艱難的時刻,也領略了美好的風景,全程見證、詮釋和傳播了中國品牌汽車從落后到接近甚至超越國際水平的歷史過程,成為彰顯中國品牌汽車產品技術進步、展示中國品牌汽車群體實力的最佳舞臺。
其中,2019(第十四屆)中國車年度大選的參評數量創歷屆之最:既有上汽、長安、北汽、東風、廣汽、華晨、奇瑞、吉利、長城、比亞迪等主流自主品牌,也有廣汽新能源、幾何、歐拉、大乘等新品牌,更有蔚來、小鵬、零跑、哪吒等造車新勢力的積極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第十四屆)中國車年度大選中,近30款參評新車均是由各大車企經過多次篩選后選送的旗艦車型,既展現了中國車企的綜合造車實力,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品牌汽車在經歷過原始積累、粗放式發展、戰略轉型后,步入全新發展新階段的決心與信心。
史上最嚴評測
十四年的積淀,成就中國品牌汽車最嚴評選。據悉,2019(第十四屆)中國車年度大選共設六大評價體系:物理測試、風格設計、制造水準、駕趣體驗和安全性能、智能網聯等新技術應用、電動車專項測試。
其中,物理測試工作由清華大學專業測試團隊完成;另外,由國內知名高校汽車學院院長、權威技術機構專家、職業賽車手等組成的專家評委團隊,則通過現場實車試駕試乘體驗做出主觀評價。
與前幾年不同,今年參評新車不再以SUV、MPV車型為主流,這也印證了當下汽車市場新的發展趨勢。只有準確預判市場走向、提前做好產品布局,才有可能成為未來車市的真正贏家。現階段,中國車企正是尋找市場下一個興奮點并推出相應試水產品的絕佳機會。
由于新能源汽車參評數量之多成為2019(第十四屆)中國車年度大選新的關注點,為此,本屆評選活動除了新增“電動車專項測試”這一評價體系外,還專門設置了年度最佳混動車獎、年度最佳電動轎車獎、年度最佳電動SUV獎,以使獎項更加專業化與細分化,為消費者選車、購車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與此同時,由于2019年是全球汽車行業快速邁向智能網聯時代的一年,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將汽車電動化推向新的高潮。隨著80后、90后、00后購車群體的逐漸壯大,智能聯網系統已成為新車的標配,而缺少這些功能的車型則會被消費者冷落。在此背景下,2019(第十四屆)中國車年度大選加大了對汽車智能化的關注力度,特別增加了“智能網聯等新技術應用”這一評價體系。
后來者居上
通過實地測評不難發現,與前幾年中國品牌汽車在智能網聯應用方面整體還處于初級階段不同,目前參評新車上不再是那些最初級的應用技術,比如語音、導航、娛樂、天氣預報等,而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
有評委表示,中國品牌汽車在傳統技術領域現已接近與發達國家汽車品牌同臺競爭的水平,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進步明顯。其中,中國品牌汽車進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設計、操控、新技術應用,尤其是新技術應用呈現“后來者居上”之勢,但在品牌建設和宣傳力度上還需要再下功夫。
也許有人會說,2019年是中國品牌汽車最艱難的一年?其實不然,因為中國品牌汽車從來都是在艱難中崛起的。對他們而言,市場、資金、技術、供應鏈、人才……隨處都要面臨挑戰和抉擇。拼搏中求生存的中國品牌汽車,對未來的嗅覺更為敏銳,因為未來只有兩個選擇,發展或是淘汰。
然而,中國仍然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在車載智能網聯應用方面,中國品牌汽車更加開放。也許跟全球汽車巨頭相比,中國品牌汽車的實力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對于艱難中崛起的中國品牌汽車,大家仍需繼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