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戴定一從貨運物流角度做了分享。
物流市場的運輸需求一直在增長,貨運量保持著相對穩定地增長。2009年全國貨運周轉量為121211.3億噸公里,2018年為205451.6億噸公里,2019年前三個季度物流公路運輸量增長了5.6%。
但戴定一指出,公路運輸的市場份額卻在持續下降,且短期內難以改變。2009年公路貨運市場份額為11.26%,2015年達到最高點14.72%,然后開始下降,2018年降至13.58%。“貨運業務結構調整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的主旋律和發展趨勢,其中大中件貨運的需求量增長緩慢,而消費類的需求量增長比較快。”
公路貨運平均運距也在持續縮短。2009年貨車平均運距為173.5公里,2013年達到最高值189.1公里,然后開始下降,2018年為179.8公里,2019年前三季度又降了約1公里。戴定一說:“盡管下降速度較慢,但在持續下降。未來,公路貨運回歸短途運輸或配送市場將成為長期發展趨勢。”
政策也開始發生變化,指向高質量發展。比如,深化貨運領域的“放管服”改革,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加快車輛裝備升級改造,包括積極穩妥淘汰老舊柴油貨車、推廣應用先進貨運車型、加強貨車超限超載治理,改善貨運市場從業環境,提升貨運市場治理能力。
戴定一認為,公路貨運市場正醞釀深刻的變革。比如,無車承運與網絡貨運平臺崛起,并將影響購車主體和汽車市場,因為平臺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智能化技術將是持久的發展方向,需要積極探索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新能源車輛的推廣越來越普及,盡管技術上還有待突破;未來中國將極大地普及集裝箱和多式聯運的運輸方式等。
貨運市場出現了新分層,批量化市場可能越來越少,專業化領域的小批量市場機會可能越來越多,并且技術裝備要適應專業化分工。戴定一認為,未來,冷鏈和其他專業物流細分領域將獲得高速發展,并成為重要發展方向。總之,物流產業將進入一個業務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高質量發展時期,并將更加依賴技術進步,依靠市場機制,依靠法治建設。這樣,物流裝備也將進入前所未有的變革時期。因此,企業應采取積極有效的專業化措施,把握好新技術所帶來的新機遇,充分關注需求,勇于創新,以順應這場深刻的市場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