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國六”排放、自動駕駛、氫燃料成為商用車行業的三大關鍵詞,它們正在改變人、貨的運輸方式;它們正在重新標定競爭對手;它們正在重塑人、車、路的關系;它們正重新界定商用車行業生態圈。
2019年7月1日,以京津冀、深圳、廣州為首的重點區域提前對重型柴油車以及輕型汽車實施國六或者國六b排放標準,瞬時讓商用車行業從業者壓力大增。
面對史上最嚴苛的排放標準,商用車產業鏈上的制造者、使用者做好準備了嗎?國六排放標準是分區域逐步實現還是重拳出擊一刀切?國六排放增加的運營成本該如何消化?行業格局會因此而發生改變嗎?
圍繞這些現實問題,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院長顏伏伍、福田汽車集團歐馬可事業部營銷公司副總經理盛革、武漢盟盛人新能源汽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仿濤、北京環境交易所常務副總裁王輝軍、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戰略與規劃高級總監鐘玉偉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顏伏伍:
技術提升可降產品成本
在顏伏伍看來,汽車排放板塊是國家主持或者參與不同階段排放標準技術升級的公關工作。國家對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決心非常大。從技術層面看,每一次標準實施都有討論稿、定審稿,從產品角度來看,政府準備好了。這種排放標準會一直不斷升級,標準越來越嚴是必然。
由于標準升級太快,作為開發者還是會擔憂,第一批升級的產品無疑是合資產品,對于自主品牌來說,他們的排放升級使命顯得尤為重要。
“從全生命周期來看,這些年,不論是發動機的效率輕量化,還是造型風阻等方面,我專門做了測算,我認為只要真正在車上下了工夫,使用成本會隨著這些技術的提升而降低。綜合來看,我對國六排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運行成本有信心?!?顏伏伍說。
鄒仿濤:
沒有最嚴只有更嚴
對于排放升級,鄒仿濤分享了三個觀點:第一,這次排放升級可能很多人認為是史上最嚴格的。實際上,排放升級沒有最嚴只有更嚴 ,作為汽車人首先要提高認識,這是這一代汽車人贖罪的機會。這一代人為中國汽車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為子孫后代留下了后患。汽車對環境污染的負面影響是存在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好山好水好空氣,這是為子孫后代的藍天白云提供贖罪的機會。
第二,汽車全產業鏈上的每一個人都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一定要踏踏實實從技術做起,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監控。
第三,整個行業一定要堅定信心。如今,中國已是世界上商用車消費大國和制造大國,如果按照現在的節奏走下去,鄒仿濤相信,30年內中國商用車制造業可以從制造大國、消費大國變成制造強國。
王輝軍:
政策只是催化劑
王輝軍指出,將來所有的車企排放會通過交易推向市場,進行優勝劣汰。
北京環境交易所承擔了北京市所有關于車的補貼標準發放工作。從2011年開始,北京環境交易所就開始做關于車的補貼政策,2011年北京限號,北京環境交易所就做國1、國2淘汰。
對車企來講,政策是一個催化劑,排放升級政策會對車企產業調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早在2017年9月20日,北京市出了地方標準——對國3以下柴油車進行補貼,補貼目的是給兩年窗口期。如今,北京國3以下柴油車(包括外地的車)在北京全部限行,但實際上,這是好事兒?!?王輝軍說。
王輝軍認為,從車企的角度來講,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是好事,車企應該早有準備?!百u國六的車北京是有準備的,這個政策會影響到全國,政府出臺這個政策肯定是可以關一扇門開一扇窗。”王輝軍說:“中國如今是排放大國,提升環保標準是必然的要求?!?/p>
鐘玉偉:
面臨質保和成本挑戰
在鐘玉偉看來,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進度符合整個行業的預期。國六排放標準可謂全球最嚴,此標準要高于歐美。
鐘玉偉認為,要真正實現節能減排,應不斷加嚴排放法規。
對中國來說,國六法規對行業的最大挑戰是排放和質保(五年16萬公里),從實施的環境來看,整個行業無法保證用戶用的油品跟尿素是符合標準的。正因為要求嚴,所以它能帶來整個產業鏈全面升級。鐘玉偉坦言,為了保證開發進度,玉柴國六產品的開發沒有考慮國內供應商。
此外,國六排放標準實施的另一個挑戰是成本。現如今整個行業都在高速發展,競爭比原來更加激烈。無論是整車、發動機,都面臨很大的成本挑戰。對用戶來說,因為排放升級是屬于純增加的,如何給用戶更高的價值對車企來說是挑戰。
那么,應如何應對成本競爭?鐘玉偉指出,對于整個行業來講,應該考慮優化發動機和整車,應做好輕量化等,以應對挑戰。對于制造商來說,要考慮給用戶增加價值,比如提高發動機熱效率、延長保養等。
總之,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會對整個行業產生較大的變革。到了國六時代,用戶對汽車產品的品質要求更高,對車企的服務要求也比原來多。對制造商體系來講,原來是出了問題才做處理,現在要主動做跟蹤服務。盡管環保標準的日益嚴苛,車企與用戶壓力劇增,但其帶來的新機遇依然可期。這場思想交鋒和深度互動,既為汽車企業所面對的新挑戰出謀劃策,也為行業探尋前進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