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萬億級別的中國貨運市場以及越來越細分的車型個性化需求,如何讓貨運更高效成為貨運出行生態鏈上每一個參與者的共同訴求。在新的技術和市場環境下,車輛的制造者、使用者以及平臺運營商之間如何實現共享共贏?誰又將成為貨運出行的滴滴?
為探究問題答案,圍繞話題“誰是貨運出行的滴滴?”在北京卡車之家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內容官薛文祥主持下,G7智能裝備事業部產品總監黃易飛、招商局集團交通物流事業部多式聯運創新發展中心業務部主任王嵩、中汽兄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堅、湖南星通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明熹進行了探討。
黃易飛:
不只一家貨運“滴滴”
黃易飛指出,G7的目標是要用物聯網的創新技術,創建一個連接平臺,打造出一個服務于整個產業鏈底層的操作系統,從而為整個物流產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秉承開放合作的理念,讓合作伙伴在我們提供的供底層操作系統上能夠實現滿足各自需求的功能。我們從原材料、車企、零部件商、金融方、安全方、信息方等全方位進行整合,把智能資產輸出到整個產業鏈中,來滿足各類場景的需要。滴滴出行方式跟貨車有很大差異,難度不是一個數量級。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消費者對貨物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針對危化、電商、快消品有不同產品和裝備服務。在貨運方面將不會僅有一家類似滴滴的公司出現,而是會根據不同場景出現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的平臺,誰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成為貨運方滴滴,就要看誰能夠把底層信息有效整合。
王嵩:
B端服務更復雜
王嵩說,招商局集團作為一家擁有147年歷史的中央企業,其核心業務是交通物流,通過自己的經驗和能力為客戶提供又快又好又經濟的服務。招商局集團147年以來一直都非常重視數據,在交通物流這個大生態中,其為客戶在三個方面提供價值,第一是安全,第二是效率和質量,第三是成本。王嵩表示,滴滴模式更多是服務于C端個人用戶,而對于貨運來說,B端市場才是一個大市場。大家熟悉的快遞是一個典型C端市場,根據2018年快遞行業盈收規模來看,只占物流行業的8%,92%是B端的服務。
B端服務跟C端服務有很大差異:首先,B端場景更加復雜,比如干線物流、城市配送等這樣的場景非常多;另外,B端的需求更加復雜,例如因貨品種類不同所導致的差異非常大。B端服務的復雜性遠遠高于C端,要做貨運市場的滴滴,必須具備三方面的因素:首先,必須具備互聯網的基因;其二,必須要具備在線交易的能力,新的法規要求,不能像以前一樣在線上僅僅只是獲取交易信息,實際則是通過場外交易;第三,必須安全。具備這三個要素才能夠有可能成為類似于滴滴的貨運平臺。平臺一旦形成,今后輕資產、重運營將會成為行業趨勢,標準化和智能化也會成為車輛方面的發展方向。
劉堅:
打造貨運“滴滴”要專業
劉堅介紹,中汽兄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公司,其主要業務是圍繞卡車司機的貨運平臺而打造,現在有一百多萬的活躍卡車司機用戶,最終目的是通過在平臺上發布的貨運信息來幫助全國3000萬卡車司機致富。由于運輸的復雜性,打造貨運版滴滴需要面對的挑戰非常高,我們必須非常專業,否則很容易就會因為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導致無貨可裝。
2017年全球銷售數據顯示,以前商用車只占20%的份額,2017年商用車占到40%,人們對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貨物運輸的需求正在增大。由于場景的復雜性,要實現貨運版滴滴需要業務、平臺、設備提供方多方面的努力,以貨物為基礎的運輸與針對人的運輸不同,對車輛類型的需求更有針對性,從零部件到上裝,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作出努力,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去實現共贏。劉堅最后總結說:“未來如果具備三個條件應該可以實現貨運版滴滴:第一,有貨;第二,有資源;第三,有平臺。”
黎明熹:
制造企業有兩條路可走
黎明熹表示,正如馬云曾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星通汽車的目標就是要讓天下沒有難制造的專用車。作為專用車企業來說,星通通過大數據平臺在萬億級的物流行業中創造價值。物流市場越來越細分,應用場景越來越明晰,如何提供適合應用場景的產品是關鍵。從我們的角度看,現在的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普及對行業影響巨大,制造業信息技術的融合將是一個趨勢,5G商業化會帶來更多應用場景。制造企業未來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是打破現有的規則和方式,來擁抱新的技術,包括物聯網等;第二條是與第三方集成應用商合作進行深度融合,借鑒他們在信息化技術領域的優勢,形成互補。星通正在布局物聯網和大數據平臺,并已經在與國內商用車企開展合作。黎明熹認為,傳統制造業要與第三方平臺以及用戶共同來打造萬億級物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