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暄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我來到了位于嘉興市環城南路磚橋街口的沈鈞儒紀念館。紀念館系清代建筑,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8月,嘉興市人民政府對紀念館進行落架大修,1998年3月竣工。紀念館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200平方米,內部功能設施齊全,館藏資料豐富。2019年10月,沈鈞儒紀念館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來到紀念館正門,便能看到題有“沈鈞儒紀念館”大字的牌匾,該牌匾是在1998年6月,沈鈞儒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之際,為紀念沈鈞儒逝世35周年,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的。古色古香的木門和水墨畫般的白墻黛瓦,無不傳達出這座宅子曾經主人的書香氣息。
入門過安檢后,繼續前行,便可在入口處看到李瑞環同志為紀念館題寫的“沈鈞儒故居”五個大字的匾額。入口左右兩旁擺放著一盆鐵樹,此時已入冬,鐵樹依然蒼翠,就如同紀念館曾經的主人般,一身錚錚鐵骨,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從不因環境惡劣而妥協屈服。在紀念館前廳的庭院中,假山、小池、木架、斛樹……錯落有致地在各個角落分布著,庭院雖小,卻雅致有趣。
站在庭院中一抬首,便可看到前廳“始言堂”中陳列著供游人瞻仰的沈鈞儒先生銅像,廳內兩壁陳列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字,如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喬石題寫的“浩然正氣曜神州,錚錚鐵骨勵后人”;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鄒家華題寫的“衡老精神,高山仰止”等題詞。沈鈞儒生前酷愛石頭,因此,在始言堂外的西側廂房陳列了沈鈞儒在不同時期收藏的石頭的“與石居”。甘肅大夏河卵石、田螺化石、珊瑚石、新疆魚化石……令人大開眼界,正如郭沫若為與石居所題寫的詩句一般“愛石傳神堪景仰,臨池有味耐觀摩”,繁多的美石無不展現著沈鈞儒先生愛石成癡的“名人雅興”。
始言堂后樓為紀念館主陳列展廳,分為“進士出身,探索救國”“投身革命,民主先驅”“至誠至愛,后世楷模”等七個單元,以大量翔實、生動的實物圖片史料,真切地展示沈鈞儒從一個科舉出身的進士成為一個堅強的民主主義者,進而成為一位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戰友和杰出的黨外共產主義戰士的一生。
展廳中“七君子事件”介紹,令我印象極其深刻。九一八事件發生后,由于國民黨當時并沒有極力抵抗,中國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國運動的浪潮。1936年5月,馬相伯﹑宋慶齡﹑何香凝﹑沈鈞儒﹑章乃器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同年11月,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樸、王造時、沙千里這7位救國會的領導人被南京國民政府以“危害民國”罪在上海被逮捕,并移送蘇州江蘇省高等法院羈押,由于7人都具有專業的社會地位,因此被稱為“七君子事件”。展廳中不僅展示了當時沈鈞儒所寫文章手稿、《申報》等各類報紙對此次事件報道和“七君子”全體合影,更展示了沈鈞儒庭審的節選內容、“七君子”在看守所內合寫的條幅以及“七君子”石雕。展示了以沈鈞儒為首的“七君子”不畏黑暗強權,不懈追求國家獨立民主的光輝形象。
紀念館外陽光正好,淡金色的陽光灑在黛色房瓦上,讓整個紀念館顯得那么的溫暖,沈鈞儒從小接受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和濟世救民的優良傳統,這更是現在的我們應該傳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