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新
2018年,浙江全力推進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綜合改革,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著力優化認證認可環境,綜合改革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建立由省領導擔任召集人的浙江省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多方參與、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大格局。省政府出臺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面實施綜合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強化對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監管服務等作用。認證認可加快融入質量提升行動、生態文明、營商環境、社會治理等建設,積極傳遞質量信任,服務高質量發展。
構建以“區域品牌、先進標準、市場認證、國際認同”為核心的“品字標”品牌制度體系。全省共發布“浙江制造”產品標準1100項,“浙江制造”獲證企業386家,認證證書689張,其中國際合作證書105張。創新“一次認證、多國證書”認證模式,提升品牌國際互認度,推動高質量開放。獲證企業平均減少檢測認證費用30%以上。“浙江制造”認證企業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總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等,都遠高于省內規上企業平均水平。
踐行“兩山”理念,將“品字標”認證從制造業延伸到農業,采信國家統一推行的有機產品認證制度和結果,開展“麗水山耕”區域公共品牌認證。全省共有214家企業獲得314張“麗水山耕”認證證書,獲證產品平均溢價率超過30%。
在湖州開展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改革試點。組建浙江綠色認證聯盟,構建認證實施框架,建立協調機制,出臺配套政策,木業、家具和紡織印染三個行業的14家企業25個產品獲得了全國首批綠色產品認證證書,為全國綠色認證改革提供浙江方案和湖州經驗。
持續運用國際先進標準提升認證要求,帶動企業質量管理全面升級。連續五年開辦“浙江制造”品牌訓練營活動,免費對全省9200多家中小微企業開展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培訓。舉辦“品字標浙江制造”走向“一帶一路”“德國漢諾威工業展”“美加行”等活動,深化國際互認合作,服務國際貿易便利化。推動全省“萬噸千家”企業(單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體系,認證企業綜合能耗平均下降1000多噸標煤,平均減少用能成本240余萬元。
加快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浙江)建設,提升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能力,擁有國家質檢中心50家,省級質檢中心105家。2018年,全省檢驗檢測服務業產值達198億元。
以國際公認的數據中心電能使用效率(EEUE)指標作依據,首創公共機構綠色數據中心服務認證制度,建立“專項能源審計+管理服務評價+績效數據跟蹤及監督”模式,為年耗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1.5%的全國40余萬家數據中心節能提供解決方案。此外,我們還著手在美麗鄉村、健康養老、民俗服務、綠色金融等領域探索開展服務認證路徑。
持續推進檢驗檢測資質認定改革,審批時長不超過15個工作日,自我聲明制度下僅需2個工作日,技術評審平均時長32天,累計減少11106項審批事項辦理,各項數據指標領跑全國。
打造資質認定智慧審批平臺,全網申報率、辦結率、電子數據應用率均達到100%,企業普遍表示滿意。變“單兵推進”為“整體發力”,聯合司法、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推行檢驗檢測機構“1+X”資質聯合審批,平均總審批周期縮短83%。會同省交通廳、公安廳推進道路貨運車輛檢驗檢測改革,積極推行“兩檢合一”,實現“一次上線、一次檢測、一次收費”。
縱向聯動,積極推廣 “四建三查“基層監管模式;橫向聯通,與公安、環保、司法、農業等部門間建立監管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聯合監管機制,強化對機動車、環境等行業檢驗檢測機構的綜合監管。
全面推廣使用檢驗機構證后監管、分類監管、大數據分析機制,開發“浙江制造”認證信息系統,實現“浙江制造”認證陽光下運行。實現“能力驗證+現場技術核查+執法檢查”的有機融合。連續四年對1287家檢驗機構實施能力驗證技術核查,能力驗證結果一次滿意率為75%。對全省459家環境監測機構開展“雙隨機”監督檢查,對14家糧食檢驗機構開展專項監督檢查。持續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檢驗檢測認證違法行為,努力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