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亮 冷粵 郭剛
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廣州)有限公司 廣東省廣州市 510000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我國傳統的汽車技術相比較,具有自動化控制、智能化決策等各種優勢,在很大限度上也可以優化汽車的運行環境和使用性能,因此,在我國汽車產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基于此,下文就智能網聯汽車的定義、幾種主要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構建原則、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技術邏輯結構構建、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應用措施以及標準發展要點方面做了簡單分析。
智能網聯汽車又被稱為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簡稱是ICV,智能網聯汽車的系統如圖1所示,從定義上來講指的是指通過結合車聯網和智能車,在發展過程中,利用新時期下較為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然后再融合當前的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行駛過程中,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并提高汽車使用的安全性、舒適性、節能性和高效性,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全自動控制和駕駛,代替人工操作。
車輛整體感知技術是當前最主要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在我國汽車行業中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其技術主要內容是對道路的環境感知、車輛之間的感知、對周圍車輛的位置的感知和對駕駛輔助模塊的感知。其中,對道路環境的感知主要指的是利用汽車系統中的互感設備,對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的交通信號、交通狀況和當前路面的狀況進行分析,然后利用智能系統進行分析;車輛之間的感知則主要指的是利用智能技術實現汽車的無人駕駛,且在駕駛過程中不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對周圍車輛的位置的感知則指的是利用當前的GPS技術,在汽車使用過程中調整汽車的行駛速度和對汽車駕駛進行監控;對智能駕駛輔助模塊的感知指的是利用以上各種智能技術,代替人工操作。

圖1 智能網聯汽車系統
全輔助駕駛技術指的是對周邊環境進行測量和探測的過程,保證汽車在實際行駛過程中可以維持安全車距,如果出現距離偏差會及時預警。目前,全輔助駕駛技術主要應用在汽車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中,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相關的雷達傳感器或者是激光雷達傳感器等,進而實現對汽車相鄰車距的合理控制。車載自組織網絡技術指的是利用汽車之間的短距離的信息交互,建立完善的汽車移動網絡系統。
無線通信技術從內容上來講主要包含長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和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兩個方面。其中,長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指的是利用當前的互聯網技術,對資源進行融合,從而幫助信息使用者實現汽車智能網聯系統的有效應用;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指的是利用短程通訊技術,在特定區域內進行信息交互和移動目標的識別。數據處理技術從內容上來講主要包含云計算技術、數據加密技術、大數據儲存技術、多源數據預處理技術等各種相關技術,目前,主要被應用在云計算交通數據處理模式中,對于實現數據儲存和維護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如圖2所示,在實際構建的過程中,要想充分發揮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的優勢作用,需要遵循智能化、可持續、兼容性、多樣化的原則。具體解釋如下:第一,在智能化原則方面,主要指的是在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的過程中,相關構建人員要綜合考量汽車網聯化、智能化等因素,結合汽車網聯化的效果,分析道路交通設施、交通參與者以及基礎設施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實現汽車的智能化發展[1];第二,在可持續原則方面,則指的是構建人員要分析我國汽車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前景,進而將汽車智能網絡標準體系的構建和其他相關行業結合起來,拓寬我國汽車行業的為了發展空間,實現汽車領域的可持續發展;第三,在兼容性原則方面,構建人員需要在汽車、信息通信、交通等產業自動智能化遙控的基礎上,構建統一的、完善的標準體系,以此來實現多個產業的有效協同發展;第四,在多樣化原則方面,構建人員需要分析智能網聯汽車應用模塊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性質,然后進行適當的調整,保證所構建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和我國實際的汽車行業的發展相符合。
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技術邏輯結構在實際構建的過程中,構建人員需要結合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實際需要,不斷完善汽車的信息通道,提高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的作用。另外,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技術邏輯結構從內容上又包含了信息數據和控制兩點。其中,在信息數據方面,構建人員需要合理分析汽車的信息數據和汽車駕駛之間的聯系,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在控制方面,構建人員則需要在保證汽車控制系統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合理分析汽車駕駛人員的作用,從而利用自動化控制技術,實現汽車的輔助駕駛控制。即對汽車的基礎模塊進行控制,合理調節汽車的行駛方向、行駛速度等。

圖2 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
汽車行業要想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應用,充分發揮網聯汽車技術的作用,首先應該做得就是加強汽車的頂層設計。首先,智能網聯汽車是新時期下的一種新型產物,汽車行業要加強對其的了解,從國家和汽車行業的角度上綜合分析網聯汽車技術的概念、作用、標準體系和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等,從而實現技術的統籌協調,促進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其次,汽車行業要結合網聯汽車的實際發展需求,不斷提高汽車的智能化水平,嚴格遵循我國的《汽車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環境感知系統、無線通信系統、人機交互與共駕技術、集成控制及執行系統技術,促進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終端裝備的發展;最后,汽車行業要結合多種信息技術,建立并完善交通體系,實現我國建立智慧生態環境城市的目標。
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支持,不斷完善相關的標準法規體系。首先,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分析,明確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的構建要求和汽車行業的發展目標,從而成立全國性的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委員會,為汽車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其次,相關部門要聯系起來,編制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及上路驗證規范準則,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提供依據;最后,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不斷優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環境。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領域,例如汽車領域、電子技術領域、信息通信領域和交通領域等等,這些都增加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難度。為此,我國汽車行業應該加強關鍵技術的突破,進而將現有的資源整合起來,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汽車行業要聯合相關高校展開技術攻關,對環境感知技術、控制執行技術、人機共駕技術、通信與平臺技術等關鍵技術進行重點突破,從而加快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速度,最終促進我國汽車行業的整體發展。
第一,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在構建完畢以后,構建人員要加強對智能網絡汽車標準體系運行的分析,分析智能網聯汽車相應模塊間標準化體系應用效力,保證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持續發展;第二,在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標準發展的過程中,構建人員還需要構建智能網聯車輛標準體系明細表,并將表格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應用模式的變化結合起來,不斷優化智能網聯車輛標準體系明細表;第三,在實現智能交通、車載信息產品一體化的進程中,相關人員要不斷提高車輛、道路信息與車載性的交互效率,進而避免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傳輸中間模塊失去效用;第四,汽車行業要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系統的分析,在推動標準體系發展的過程中,注意結合汽車的信息感知、網絡信息交互和汽車模塊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體系進行優化和調整,拓寬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前景。
總而言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是新時期下的一種新型技術,是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和我國傳統汽車技術相比較,具有自動化和智能化等諸多特點,因此,在我國汽車行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為此,我國汽車行業應該加強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分析和投入,建立和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并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相關的標準法規體系以及加強關鍵技術的突破等措施來促進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最終促進我國汽車行業的整體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