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略論中國史學的經世致用

2019-02-05 06:14:20肖燕
文史雜志 2019年6期
關鍵詞:歷史

肖燕

我國以史為鏡而警誡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優良傳統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詩經·大雅·蕩》就曾吟道:

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這后一句意思講,殷商王朝的借鑒應當不遠,就在夏桀自取滅亡的那個時代。可是商紂王卻并未加以吸取,仍像夏桀一樣終以暴、淫而失國。西周初期的統治者,因此也就一再分析殷商滅亡的原因,在當時的文獻《周書》中反復告誡后代要以夏、殷二代為鏡,切莫重蹈歷史的覆轍。而這以后中國的史學,可以說主要就是圍繞著以史為鏡而知興替、明得失這一目的而起步而發展的。

一、《史記》的史鑒意識及其垂范

春秋時期,百川沸騰,禮崩樂壞。孔子特修《春秋》,以“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而漢承秦制,一統天下之后,國家分裂、社會動亂的危機卻仍潛伏著。司馬遷因此繼《春秋》而“述往事,思來者”,試圖在《春秋》的基礎上進一步懲惡揚善,為后王立法,為人倫立準則。他的《史記》,以人物為中心而詳“變”略“漸”,重在敘述社會變革的歷史,專于“治亂”二字上下功夫,以為當世以及后世統治者的治國理政提供歷史經驗。司馬遷在這方面提供的歷史經驗是很多的,其中有一個顯著點頗值得今人尋味,這就是要求準確地把握住社會變革的契機和因勢利導。

據統計,司馬遷所記社會變革的契機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吳起變法、商鞅變法、秦始皇時李斯與淳于越的宮廷之爭引起的變革和漢武帝時期的變革(推恩令、獨尊儒術)等。司馬遷在《史記》里詳記變與不變之間的矛盾沖突、變的過程和結局,其中寫得最突出的要數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在觀念上,商鞅與保守派甘龍、杜摯論辯,從而以關于法古與法今、變常與不變常的問題的爭論,拉開了這場悲壯的改革的序幕。可是,商鞅尚未及充分咀嚼與享受變法成功之果,就被五馬分尸,全家無一人幸存。對此,史遷在痛惜之余分析說,商鞅“天資刻薄人也,且所因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印,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所以“卒受惡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記·商君列傳》)吳起在楚國變法失敗后也蒙難而死,司馬遷因此也有感嘆:“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贊》)在這里,司馬遷一方面是在改革者的個人品格及其謀略得失方面去尋找值得后人吸取的教訓;另一方面也提醒人們:改革的道路上布滿荊棘,充滿驚濤駭浪,試圖涉足與進取者應當作好充分的準備,甚至要做為此獻身的準備。在此基礎上,司馬遷告誡改革者,把握住社會變革的歷史契機并因勢利導,當是保證改革成功和改革者為社會所服膺的關鍵。司馬遷為此舉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故事以說明,在《史記·趙世家》里用濃墨重彩描寫趙武靈王移風易俗,創建基業,開疆保國,與公子成、趙文、趙造、趙俊和大臣周紹等強大的保守勢力作斗爭的艱難歷程以及趙武靈王的智慧、耐心、自信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及縱橫捭闔的能力;指出趙武靈王高于其他改革者的精彩之處在于他能清醒地認識社會變革的歷史傾向,又能將這種認識廣泛地傳與朝野上下,讓全國人民都心甘情愿、心情舒暢地投入到社會變革的歷史洪流中去。

張大可先生在《史記研究》中認為,司馬遷對已往歷史的“述”和對未來變化的“思”,都是一絲不茍的,很動感情的。但是,他在論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時,卻極為客觀和冷靜,總是力求原原本本地講清楚人物行事和客觀事物的變化、發展,以此來窮究盛衰成敗的因果,尋求適應封建一統天下長治久安的“治道”。“因為只有實錄的歷史,才能提供真正有益的教訓,使歷史起到鏡子的作用。”(《史記研究》,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司馬談晚年臨終之際曾叮囑司馬遷說:“自獲麟(時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相傳為孔子編成《春秋》之際)以來四百余年,諸侯相繼兼并,史書丟棄殆盡。如今漢朝興起,海內統一,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我作為太史都未能予以評論載錄,繼絕了天下的修史傳統,對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記在心上啊!”當時司馬遷回答說:“兒子雖然駑笨,但我會詳述先人所整理的歷史舊聞,不敢稍有缺漏。”(參見《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遷最后窮畢生精力,發憤完成了《史記》,終于實現了父親的遺言,為后世留下一部具有開創意義的受益無窮的史鑒。這部史鑒,自始至終貫穿著大一統的歷史觀和愛國主義的思想主題,自始至終貫穿著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自始至終貫穿著以古今之變的客觀史實勸誡人、啟迪人、鼓舞人的借鑒和教育意識,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整合和社會進步起到了巨大的垂范作用。自此以后,歷代君王和史家都很注重史鑒作用并紛起效法,從而形成連綿2000多年修史論史的洪波巨瀾和歷史教育運動。其中發生的幾件事頗值得一提。

二、唐宋史家的憂患意識和“資治”熱潮

1.《貞觀政要》何以成為君主們的政治教科書

首先是吳兢在唐朝開元(713—741年)后期或開元末、天寶(742—756年)初撰《貞觀政要》的故事。該書凡十卷四十篇,分類編輯貞觀年間(628—649年)的政治和歷史,多載太宗與諸大臣問對之辭以及大臣們的諍議、奏疏等。據瞿林東先生在《史學與“良史之憂”》等文里考,吳兢生活于唐代武則天至唐玄宗時期,他目睹了唐代盛世即“開元盛世”,同時也敏感地覺察到唐玄宗開元后期滋生起來的政治上的頹勢,于是決心寫出一部可供當時政治借鑒的史著。而吳兢又是一個很“現實”的學者,他認為與其侈談堯、舜、文(王)、武(王),不如就從學習本朝“貞觀之治”做起。他的這種現實的態度,既是對唐太宗時“政化”的仰慕,又是出于對唐玄宗開元后期李林甫、楊國忠輩當政的憂慮。于是便有了這部題為《貞觀政要》的書。我們看看它的篇名:君道、政體;任賢、求諫、納諫;君臣鑒戒、擇官、封建;太子諸王定分、尊敬師傅、教戒太子諸王、規諫太子;仁義、忠義、孝友、公平、誠信;儉約、謙讓、仁惻、慎所好、慎言語、杜讒邪、悔過、奢縱、貪鄙;崇儒、文史、禮樂;務農、刑法、赦令、貢賦、辯興亡;征伐、安邊;行幸、畋獵、災祥、慎終,由此可知道吳兢的一番良苦用心。他認為,這部書“人倫之紀備矣,軍國之政存焉”,其義在于“懲勸”(《貞觀政要·序》)。該書以《君道》開篇,以《慎終》結束,也反映出這位被當時人譽為董狐式的史學家的憂患意識。他在《上(貞觀政要)表》中,把這種憂患意識表述得更加的明顯。他說:“望紆天鑒,擇善而行,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伏愿行之而有恒,思之而不倦,則貞觀巍巍之化可得而致矣!”《貞觀政要》這部書在晚唐以后的歷代政治生活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史載唐宣宗曾經“書《貞觀政要》于屏風,每正色拱手而讀之”。而遼、金、元三朝統治者,還曾把《貞觀政要》譯成本民族文字,作為政治教科書來讀。

2.引人注目的四川史學群體

到了北宋時期,又有成都華陽人范祖禹出來撰寫《唐鑒》十二卷三百零六篇。他因為佐司馬光修《資治通鑒》,分掌唐史,深明有唐一代290年間的治亂得失。這部《唐鑒》,便采自290年間可為宋人借鑒的要事編成,并間以評議。他在其序里指出,唐王朝的興廢治亂之跡,對于北宋王朝來說,是最切近的事情,“今所宜監,莫近于唐。”他又在末卷略述北宋開國后百余年的歷史說:“夫唐事已如彼,祖宗之成效如此。然而今當何監,不在唐乎!今當何法,不在祖宗乎!夫惟取監于唐,取法于祖宗,則永世保民之道也。”其對北宋政治的深切憂慮及勸戒之意,盡在其中。范祖禹因此也便獲得“唐鑒公”的雅號。

宋王朝相對于此前此后的封建中央王朝,領土最小,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激烈交織,內憂外患頻仍,社會長期處于動蕩不安中。與此相應,這一時期的史學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亦形成一座引人注目的高峰。而在筑起這座高峰的史著、史家中,有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群體,這就是四川史學群體。如李燾撰《續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王稱撰《東都事略》,李攸撰《宋朝事實》,彭叔融撰《太平治跡統類》等。可以說,有宋一代最重要的史學著作多出或多經蜀中史家之手。誠如劉咸炘在《重修宋史述意》里說:“宋一代之史學實在蜀”。而蜀中史家經手的史著,又多是當代宋史(如上舉書目)。或言之,當時四川史學以當代史最具特色。這反映出蜀中史家對國家社稷命運無比關切的憂患意識和對政治的積極參與意識,反映出他們對史學警戒功用和教育功用的深刻認識。

3.“宰相須用讀書人!”

大致也正是宋朝所面臨的深重社會危機的形勢所逼,一方面廣大知識分子、廣大志士仁人當仁不讓,積極向國家獻計獻策;另一方面宋朝君臣們亦在某些時期如饑似渴地拼命學習,積極向古史古書中去尋求拯救國家、振興社會的有益知識甚至理論武器。而這種風氣,早在宋朝開國之初就已蔚成。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于武將世家,平生卻很愛讀書,常常手不釋卷。趙光義受兄長影響,也嗜書如癖,經常整天讀書。他們當上宋朝皇帝后,還鼓勵臣僚多讀書,并把讀書多少作為考察、提拔官吏的一項重要依據。有一次,趙匡胤遇到一個疑難問題,問宰相趙普,無以對答;再問學士陶轂,卻得到準確的解答。趙匡胤因此感嘆說:“宰相須用讀書人!”(《續資治通鑒·宋紀·太祖乾德四年》)也正是以此為契機,趙普才發奮讀書,終得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譽。(參見羅大經:《鶴林玉露》)這種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圍,使一般知識分子在未出仕之前能在寒窗下苦讀書、史,在既出仕之后也能處理完行政事務之余主動擠出時間讀點書、史,多讀書、史,以免掉隊落伍。

也正是在上述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圍下,使得一大批具有良好史學素養的史官史家把修史看作崇高的神圣事業,懷著撰史的自豪感,具有獻身于修史事業的犧牲精神,數十年如一日地以勤讀書史、撰修史書、搜集史冊、保存古籍為己任。因此,宋代官修、私修的史籍,其質量之高,其數量之多,在宋以前的唐及五代,與兩宋同時存在的遼、夏、金各朝,在宋之后的元、明時期,都是無法與之比擬的。宋代史學由此呈現出新的特點,向世界展示出它的獨特魅力。

4.多事之秋中的宋代史學

還需強調指出的是,宋代史學家面對多事之秋,講求學以致用,史為今用。司馬光寫史,就是面對現實,講求社會功用的。他主編《資治通鑒》的目的和意義,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要“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進〈通鑒〉表》);質言之,就是要皇帝借鑒前代歷史,改進現實政治,以期天下太平。袁樞生活在南宋中葉這一宋金對峙的嚴重時期。他站在愛國主義立場上,志在恢復中原,救亡圖存,因此他也不是為編書而編書,為寫史而寫史;而是像司馬光一樣,是為了“窮探治亂之跡,上助圣明之鑒”,是為了“心有所寄”。他的《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因《通鑒》原文,區分事目”編成,注重各個朝代各自的“興”“衰”史。如對秦朝立二目,一是《秦并六國》,緊接著便是《豪杰亡秦》。又如對唐開國后高祖、太宗、高宗三帝,立目約二十,除了《貞觀君臣論治》《吐蕃請和》等,余皆以“平”“討”“叛”立題;于唐開元、天寶間的歷史,卻只有《李林甫專政》《奸臣聚斂》《楊氏之寵》《安史之亂》四題而已。這些都說明,編者意不在于對貞觀、開元之類“盛世”的仰慕,而是像《通鑒》一樣,乃在于“窮探治亂之跡”。所以時人讀《通鑒紀事本末》,確實“如生乎其時,親見乎其事,使人喜,使人悲,使人鼓舞。未既,而繼之以嘆且泣也。”(楊萬里:《通鑒紀事本末序》)之所以能產生如此良好的社會效果,就是因為它講求實用,講求經世致用,所以才會在廣大士子中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正是由于宋代史家特別注重史學的實踐功用,力圖把讀史、修史、治史同時局的發展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因此,才使得他們所撰的史著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為宋代君臣所捧讀,為社會所承認,并得以傳諸后世。

不過,話又說回來,盡管“資治”一直是兩宋君臣們的熱門話題,盡管歐陽修、司馬光、范祖禹、袁樞等大史官、大史家們拼命從前朝史和當代史中去總結經驗,去尋求經世治國的良方,但宋王朝還是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微。這是因為兩宋社會所固有的矛盾十分復雜而又尖銳,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這個時候,君臣們高談歷史的教訓,要挽既倒之狂瀾,很難;而社會地位決定他們又不能真正從歷史中吸取到教訓,吸取到智慧。歷史的經驗教訓,對他們來說即使有作用,至多不過是可以暫時緩和一下危機。借鑒歷史的作用,和一定的時勢有關聯。而在昌明之世,真正注意到歷史的盛衰經驗教訓,其借鑒的作用就相當明顯。”(吳懷祺:《遼代史學和遼代社會》,《史學史研究》,1995年第4期)

三、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想長橋

進入明末清初,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更是空前激烈;而抵抗運動以及農民大起義,也是此起彼伏,波瀾壯闊。面對“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社會形勢,史家們眼界大開,思想更加活躍起來。這時候出現的“清初三先生”(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是他們的杰出代表。

1.黃宗羲:九死一生批君權

黃宗羲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明末他曾領導“復社”成員堅持反宦官權貴的斗爭,幾遭閹黨阮大鋮謀害。清兵南下后,黃宗羲在錢塘江畔召募義兵,成立“世忠營”,進行武裝抵抗,被魯王任為左副都御史。明亡后他隱居著述,屢拒清廷征召。他對明朝的滅亡,懷著沉痛的心情。他在《南雷詩歷》卷一里有一首題為《臥病旬日未已,閑書所憶》(其一)的詩里寫道: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慚愧在燈前。

夢中失哭兒呼我,天末招魂鳥降筵。

好友多從忠節傳,人情不盡絕交篇。

于今屈指幾回死,未死猶然被病眠。

黃宗羲十分珍視自己九死一生的生命,全力以赴地鉆研、著述,以為后人提供歷史借鑒與思想啟迪。他認為:“自科舉之學盛,而史學遂廢。昔蔡京蔡卞當國,欲絕滅史學,即《資治通鑒》板,亦議毀之,然而不能。今未嘗有史學之禁,而讀史者顧無其人,由是而嘆人才之日下也。”(《黃梨洲文集·序類·補歷代史表序》)他認為讀史的目的乃在于學習經世之業,尋求治世之鑒。他因此而樂于發表史論。他在《永歷紀年》等關于南明政權的史傳及傳狀碑版文字中往往附帶史論,其筆鋒尖銳、犀利,針對性強,對明代政治失誤的揭示與弊政的批評,都獨具慧識而又入木三分。黃宗羲特別重視宋史、明史,尤其是明史。他從有明三百年的興亡史里認識到,君主專制限制了人才的發揮與發展——這是明朝雖然不遜于漢唐,卻未能像漢唐那樣成為世界之盛極的—個重要原因。

黃宗羲的政治思考集中地反映在《明夷待訪錄》里。在是書,他以憤激的筆觸抨擊封建君主專制,揭露了君主一人私有天下產業的罪狀,作出了“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膽結論。他說: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又肯定“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2.顧炎武:天下興亡為己任

顧炎武初名絳,字寧人,曾自署蔣山慵,學者稱亭林先生。他少時即參加“復社”反宦官權貴斗爭,明末“感四國之多虞,恥經生之寡術”,“退而讀書”,“歷覽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縣志書,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冊之類”,“凡閱志書一千余部”(《亭林文集》卷六)。他一生手不釋卷,孜孜求學,可謂“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即便他在暮年的長期轉徙途程中,也始終“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于鞍上默誦諸經注疏,偶有遺忘,則于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全祖望:《顧亭林先生神道表》)

顧炎武曾在昆山、嘉定一帶參加過人民抗清起義。康熙中,他屢拒清廷編修《明史》之邀而卜居陜西華陰,發憤著書立說,“卷帙之積,幾于等身”。他的代表作是《日知錄》三十二卷,成于逝世前夕;一生為學所得,大都薈萃其間。

明清之際,社會嬗替劇烈,民族矛盾尖銳。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與自覺的治世救民的歷史責任感,促使他提出“華夷之防”,以反抗清廷民族壓迫,張揚民族正義精神。他在《亭林文集》卷三《病起與薊門當事書》中振臂疾呼:“天生豪杰,必有所任。……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他又在《日知錄》卷十三《正始》里大聲呼吁:“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其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樣的憂國憂民心懷與砥礪氣節、崇尚氣節的情操,至今聽來,仍如長風鼓蕩,黃鐘撞擊,極富醒世意義;盡管時代變了,“民族”與“國家”的內涵變了,但顧炎武代表古代愛國知識分子所喊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文化精神卻是永恒的!

明末清初的戰亂頻仍、社會動蕩,還促使顧炎武去對數千年不移的封建皇權主義提出大膽懷疑。在《日知錄》卷二十四《君》里,他旁征博引,以論證“君”并非封建帝王的專稱,繼而又提出反對“獨治”,實行“眾治”的主張。在同書卷九《守令》里,他更進一步地論證了“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的道理:“所謂天子者,執天下之大權者也。其執大權奈何?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而權乃歸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權,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權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盡天下一切之權,而收之在上。而萬機之廣,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而權乃移于法。于是,多為之法以禁防之,雖大奸有所不能逾,而賢智之臣亦無能效尺寸于法之外,相與兢兢奉法以求無過而已。于是,天子之權不寄之人臣,而寄之吏胥。”

3.王夫之:完發林泉論通鑒

王夫之字而農,號薹齋,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他“自少喜從人間問四方事,至于江山險要、士馬食貨、典制沿革,皆極意研究”。(王敵:《薹齋公行述》)明亡,他于衡山舉兵起義,阻擊清軍南下,戰敗退肇慶,任南明桂王朝廷行人司行人,因反對王化澄,幾陷大獄。他遂至桂林依瞿式耜。后桂林復陷,式耜殉難,王夫之傷痛之余而“決意林泉矣”。他輾轉湘西以及郴、永、漣、邵間,竄身瑤洞,伏處深山,孜孜鉆究,發憤著述四十年,得“完發以終”(始終未剃發)。

王夫之一生堅持愛國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戰斗精神而至死不渝。他學術研究廣泛而深入,對天文、歷法、數學、地理學都有建樹,尤精于經學、史學和文學。他在史學方面的代表作是《讀通鑒論》。他研究史學的目的是經世致用,“求治之資”。他在《讀通鑒論·敘論》中說:“‘資治者,非知治知亂而已矣,所以為力行求治之資也。……得可資,失亦可資也;同可資,異亦可資也。”他明確指出治史的眼光不能局限于“知治知亂”,而是要求通過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以警戒當世,更重要的是以治理當世。

在明清嬗替之際,作為明朝遺民,王夫之的民族情緒表現得最為強烈。他所主張的嚴格的“夷夏之辨”,今天看來盡管偏狹,但卻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再說這種“夷夏之辨”的主體精神的很大一部分,乃是民族自衛思想以及反對民族投降主義的思想。他在《讀通鑒論》卷十四里,怒斥歷史上的賣國賊、后晉“兒皇帝”石敬瑭“稱臣稱男”,“名為天子,賤同仆隸”,譴責桑維翰為石敬瑭出謀劃策,乃是“覆載不容之罪”,乃是“萬世之罪人”。王夫之還滿懷熱情地為東晉桓溫北伐、南宋岳飛北伐這些曾被正統史家認作有篡僭之嫌的歷史活動大加辯護,甚至提出:桓溫、岳飛如能收復失地,統一國家,即便取代東晉、南宋皇帝又何妨?王夫之的這種議論,在君權至上的時代,是頗為大膽的;而他把民族的統一、國家的統一置于至高無上地位的思想,則是對祖國歷史上的大一統觀念與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正確表述與闡揚。

王夫之在《讀通鑒論》里曾提出過“尊君論”。不過,他所尊的君,不是“暴君”“暗主”,而是“圣君”“明主”,是“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圣明之君”。他的“尊君論”的核心是“公天下”。從“公天下”的原則出發,王夫之認為,君主不應獨攬大權,而應分權于宰相、百官。“宰相無權,則天下無綱,天下無綱而不亂者,未之或有。”這樣來看,王夫之的“尊君論”包含著對幾千年來的君權至上論的否定。馮天瑜先生在《中國文化史斷想》一書里寫道,中國早期的啟蒙思想家同歐洲早期的啟蒙文化(即所謂“人本型文化”)有著共通的一面,即也肯定“人”的價值,肯定“人欲”的正當性;不過,又有不同的一面,就是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家更重視“人”對社會國家的倫理義務,認為只有在這個范疇內,“人”的價值、“人欲”才具有合理性。王夫之便是這種認識論的代表。他一方面提出“珍生”主張,反對賤形、賤欲、賤生;另一方面又強調“有公理,無公欲。私欲凈盡,天理流行則公矣”(《思問錄·內篇》),主張“行天理于人欲之內,而欲皆從理”(《讀四書大全說》卷六)。馮天瑜說,在王夫之“未來國家的藍圖里,君主‘仁天下,庶民‘親親,充滿了理想的倫理道德的詩意。”(《中國文化史斷想》)他還說:王夫之“將嚴密的哲理思辨的觸角伸入史學領域,清理了盛行于中世紀的蒙昧主義,代之以含有理性主義色彩的歷史觀,從而成為中國史學家行列中以精湛、深刻的史論著稱的、獨樹一幟的大師。”(馮天瑜、周積明:《王夫之》)

4.江海奔騰:弄潮兒向濤頭立

明清之際是一個改天換地、江海奔騰的大時代。農民戰爭和民族戰爭的錯綜交織,西風歐雨的縷縷東漸,市民階層的崛起與早期啟蒙思想家的出現,構成這一時代的引人注目的焦點和亮色。面對大時代的挑戰與呼喚,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明確提出“經世致用”的治史方針,公開申明要從歷史研究中去尋找社會歷史發展的途徑,總結解決社會矛盾的辦法。他們在其代表作《明夷待訪錄》《日知錄》《讀通鑒論》等著作中,激烈地抨擊歷史上搞民族投降的敗類,反對民族征服及民族壓迫,同時還闡述了關于國家、民族的觀點,抨擊君主專制,主張對君權嚴加限制,不僅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立場,而且亦散溢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氣息,在中國傳播了最初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們在封建社會走向下坡路、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生長的歷史時期,以史學家的深沉的憂患意識和敏銳的文化眼光,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受到世界脈搏的跳動,從而開始擔當起思想啟蒙的歷史重任。

通觀數千年來中國歷史和中國史學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史學家們以及他們那燦如星漢的史著其實是在架構起一座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想長橋、文化長橋。他們在憂國憂民的情懷和經世治國的抱負驅動下,為后世留下了一座包羅萬象、氣勢恢弘的歷史經驗的巨大寶庫,留下了一座豐富多彩、歷久不衰的愛國主義的巨大寶庫,值得我們認真繼承和發揚光大。

猜你喜歡
歷史
元旦的歷史演變
歷史重現
環球時報(2022-03-16)2022-03-16 12:17:18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篡改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7月
歷史上的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无码视屏|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亚洲精品第1页| 伊人久久影视| 国产精品微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91精品小视频|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微拍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色亚洲|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天天摸夜夜操| 91丝袜乱伦|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a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久久综合干| 国产高清毛片| 日韩AV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青青操国产|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福利| 草逼视频国产| 亚洲不卡影院|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国产91av在线| 国产成人一二三| 欧美日韩激情|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四虎AV麻豆|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制服|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在线va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亚洲免费成人网|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AV毛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