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署氣逼人,人們為了躲避酷熱,便會采取各種“冷處理”來降溫,喝冷飲、沖涼水澡、吹空調甚至露宿室外。但是,這些做法帶來的涼爽感并不持久,而且可能會引發多種疾病,老人和小孩更易受到傷害。那么什么才是解署良方呢?中醫主張以熱解署。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除熱才是比較好的養生方法。下面就是幾個“以熱制熱”的養生措施。
1.熱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臉面和軀干難免多汗,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但必須用熱毛巾,才能適應人體降溫節律。
2.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隨汗液蒸發而散發,洗后反覺更熱;而且此時人體抵抗力降低,感冒等疾病就會乘虛而入。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排熱。夏天老年人1~2天可沐浴一次,最好不要泡浴,體質較差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洗浴。水溫控制在40攝氏度左右,每次10~15分鐘即可。少用或不用香皂,可用帶潤膚成分的沐浴露來清潔皮膚。還可以用柔軟的毛巾輕擦胸背部,能刺激、活化處于“休眠”狀態的人體免疫細胞,提高抗病能力。
3.熱水洗腳:腳有第二心臟之稱,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夏季用熱水洗腳,雖然當時感覺有點熱,但洗后反而會帶來涼意和舒適。熱水泡腳、按摩等良性刺激,對于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的頭昏頭痛、失眠,消化系統的腹瀉、腹脹、食欲低下等病癥,以及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尿痛、遺精、痛經等疾病,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4.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熱茶才是最佳的解暑飲料。溶在熱茶中的咖啡堿、可可堿、茶堿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于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并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使體內多余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鐘后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攝氏度,時間可維持15分鐘以上?;加蟹逝职Y、高脂血癥、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三伏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5.加強耐熱鍛煉:耐熱鍛煉時雖會熱得出汗,但心率和體溫反會降低,缺氧程度減輕,體溫調節功能提高,熱適應能力增強,不但可增強體質,還可有效防止中暑和其他熱癥發生。方法是從初夏開始,每天抽出1小時左右進行室外活動,每次鍛煉都要達到發汗的目的。但也不可過分,尤其當氣溫高于28攝氏度、濕度高于75%時,要減輕運動量,以防中暑。經過初夏1個多月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之時,即使室內氣溫在28~31攝氏度,人體也不會感覺太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