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茫

路志正是我國著名的中醫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屆國醫大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藥品評審委員會顧研究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路老今年已99歲高齡,仍然精神抖擻,耳聰目明,思維清晰。他不僅養生有道,并且擅長運用養生的方法促進疾病康復,其養生秘訣值得世人借鑒學習。
路老認為,養生的第一要素是心態平衡,然后與人為善。儒家講“仁者壽”,道家講叫“上善若水”。他常說:“要寬厚、誠意待人,一定要與鄰為善。”在工作當中要有計劃、有步驟,不能急躁,特別是不能空想,要扎扎實實的干。他曾說:“在我接觸的病人里,現在的年輕人總是急躁易怒。年輕人負擔太大,體力、腦力、精力都是有限度的,嚴重透支,這樣不好。”可見他治病不光看到疾病本身,還能看到患者背后的心理因素,非常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
中醫養生講究動靜結合,形神合一。路老認為,健康需要運動,但必須適當,不可勞倦過度,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他利用業余時間編制了一套“路氏八段錦”,通過全身各部位輕緩而有力度的活動,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他晚上吃完飯休息一會,看看電視,“閨女來了以后就出去散步了,再晚我也得出去”。他說:“每天工作一天,用腦太多了,所以腦力要和體力結合適當運動。”此外,他還有每天梳頭的習慣,這樣能刺激頭部經絡,通暢氣血,調養精神。
“要多動。”這是路老給多個患者開方時不忘叮囑的一句話。越是天冷,越不能躲在屋里不運動。他說:“多運動,可以保持大便通暢。”老年人常常會因有便秘的困擾,多動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這個麻煩。而他自己也是將運動貫穿到日常之中。“出門診時動不了,我就在車上運動。做做頭部運動,活動下手。在樓下等的時候,我就把腿腳運動了。”多出去活動,以外動四極,內養臟氣,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老人、年輕人都一樣。生命在于運動。”
在飲食上,路老不挑食、不偏食,主張葷素搭配,清淡為宜。他每個禮拜要吃兩次發糕,就是棒子面的,還要喝兩次面茶。食品要粗細結合,既保持營養,又保證健康。他認為,大魚大肉會增加老年人的消化負擔,所以絕對不能暴飲暴食。而對于甜食,他主張盡量少吃,因為甜的東西吸收很快,所以開始吃飯時不要吃甜的。若食無定時,過饑或過飽,都易傷脾胃。脾胃損傷,則諸病叢生。無論是養生保健,還是治病救人,他都非常重視對脾胃功能的調理。
讀書對路老的長壽有著很大的幫助。這是因為靜心讀書時忘卻煩惱,心靜如水,物我兩忘,身體各個系統處于相對平衡狀態,有利于人體遠離疾病的侵襲。步入高齡后,路老的讀書興趣依然不減,如果晨間不讀書,晚間不看報,則悵然若失。他誦讀中醫典籍的方法是先低吟,吟讀數十遍或百遍以上,就如流水行云,出口成誦,形成自然記憶。低吟之后,要逐漸放慢速度,邊讀邊體會文中涵義,這就是古人所謂“涵味吟誦”,務求弄懂原文。
路老的另一養生“秘訣”就是每天服食醋泡生姜。“我喜歡吃姜,因為姜本身有健胃作用,不僅健胃,而且對肝臟、促進膽汁分泌都有好處。”具體做法是把姜切成片,浸泡在醋中,三天后,每天食用一片,并可根據口味加點糖。不過,姜不宜在晚上吃。因為經過一天的奔忙,晚上需要休息,陰氣內斂,生姜為發散之品,晚上吃姜容易耗氣。每天吃點醋泡生姜,會讓人食欲旺盛,少得感冒。
路老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養生并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只要能遵從良好的生活規律,重視運動健身,再加上平和的心態,人就會活得有精神,更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