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摘 要:共享經濟是現代企業信息化建設下的一種新財務運作模式,可以消除“孤島信息”“信息差異化”等不良問題。共享經濟的實現與發展必須經過“去中介化”與“再中介化”兩個關鍵環節。對共享經濟“去中介化”與“再中介化”進行研究分析,闡述了兩者的概念、作用和方法。
關鍵詞:共享經濟;“去中介化”;“再中介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3-002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49? ? ? ? 文獻標志碼:A
共享經濟模式是在企業發展中被動出現的一種新模式。企業發展必然帶來規模擴張,大規模企業旗下的分支部門或公司都具備自身獨立的經濟鏈。其中包含的所有財務信息,均由部門或分公司財務管理人員負責處理,最后將處理完成后的信息匯總到總公司。這一條件下,就造成了“孤島信息”“信息差異化”等問題,無法實現財務精細化管理。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各大企業不得不將財務信息統一化、集中化,形成了共享經濟模式。
1“去中介化”分析
1.1概念分析
“去中介化”是企業從傳統經濟模式向共享經濟模式轉變中的標志性特征。傳統經濟模式當中,企業整體財務信息都需要借助“中介點”來進行處理、轉化、傳輸。其中的中介點是指部門或分公司。信息進入中介點之后,將由工作人員來執行一系列操作。不同人員在操作中的習慣、指標和標準的不同,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現代企業意識到財務信息統一、集中化的重要性,取消了傳統模式內的中介點,即為“去中介化”。在去除中介點的條件下,所有部門或分公司的財務信息將全部被集中到總部依照統一標準進行處理,代表部門、分公司的所有操作將全部被總部監控,同時要滿足標準要求[1]。
1.2作用分析
針對傳統經濟模式中“孤島信息”“信息差異化”等問題,“去中介化”在企業內部可以實現財務信息共享,并進行統一化管理。因此,“去中介化”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消除傳統經濟模式的問題。同時,“去中介化”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也有優化作用。通過“去中介化”實現共享經濟模式,可以促使企業內部財務職能發生變化,賦予財務崗位管理職能。在統一標準下,財務人員可以根據經濟信息對企業各部門或分公司進行管理,例如項目運作的成本消耗標準等,有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3方法分析
在“去中介化”實現當中,共享經濟模式的“去中介化”雖然可以充分調動閑置資源(例如財務崗位傳統職能只負責信息統計、核算,存在管理職能上的閑置,可視為閑置資源)且具有突出優勢,但不代表傳統經濟模式就可以被完全取締。在“去中介化”當中,必須根據產權對所有閑置資源的邊界進行確認[2]。
2“再中介化”分析
2.1概念分析
“再中介化”是在“去中介化”基礎上于企業內部進行崗位和職能創新,從而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崗位與職能的創新當中,會不斷誕生出新的工作需求。這些需求將成為本企業內部的新中介點,支撐新崗位或職能運作。例如傳統財務崗位職能朝管理智能發展表現,使得財務崗位成為了企業內部管理的新中介點。
“再中介化”與“去中介化”之間存在循環關系[3]。在后續發展當中,如果出現了新的需求,則需要通過“去中介化”方法,對再中介形成的中介點進行去除,隨后繼續生成新的中介點。由此可見,兩者結合可以給企業帶來不斷發展、創新的動力。
2.2作用分析
“再中介化”的作用主要有監管作用、提升業務專業水平和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等3方面。
2.2.1監管作用
以傳統財務崗位為例,傳統財務崗位通過“再中介化”具備了管理職能,而作為管理崗位就必須對管理對象進行監管。由此可見,財務崗位管理職能來源于“再中介化”,說明“再中介化”具有監管作用[4]。
監管崗位在工作當中,主要依照管理者提出的指標,對管理目標進行信息搜集、統計和整合,再將整理好的信息交于管理者。管理者根據信息可判斷管理目標是否按照標準完成工作。
2.2.2提升業務專業水平
在現代化發展中,介于市場用戶需求,不專業的服務會導致用戶體驗較差,不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收益。業務是企業重要的經濟來源。通過“再中介化”的監管作用,可以向業務崗位提出專業性要求,提升業務崗位專業水平[5]。
2.2.3推動企業經濟發展
綜合以上兩點,通過“再中介化”,企業內部崗位與職能會不斷朝著經濟發展方向優化,企業經濟發展得到強而有力的推動。同時,介于“再中介化”與“去中介化”的關系,“去中介化”中對閑置資源的調動(除對企業內部閑置資源進行調動以外,還可以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使閑置資源對外產生價值),可以豐富業務項目,滿足不同用戶個性化需求。
2.3方法分析
“再中介化”的實現方法有設立監管體系、更新專業標準和多方位合作3種。各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2.3.1設立監管體系
介于“再中介化”的監管作用,企業在運作當中必須設立很多新的監管崗位,由此形成監管體系。監管體系主要用于輔助管理崗位工作,這是“再中介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統經濟模式下的不公平競爭、消費者權益保障不健全等問題,均是因缺乏監管或監管力度不足導致的。在“再中介化”中不設立監管崗位,就無法起到治理問題的作用[6]。
2.3.2更新專業標準
在信息平臺基礎上,為了推動企業發展,“再中介化”中管理崗位應當不斷獲取市場需求和專業技術發展信息,對企業內部各崗位的專業標準進行更新。此舉可以保持企業內部發展動力,并提升企業競爭力。
2.3.3多方位合作
介于“再中介化”與“去中介化”的關系,在“再中介化”當中,為充分發揮閑置資源的價值,企業應當開展多方位合作戰略。不同企業的行業和用戶群體不同,產生了眾多需求。通過多方位合作,可以將眾多需求集中在企業內部。當需求與閑置資源對口時,就代表閑置資源產生了價值。
3結束語
“去中介化”與“再中介化”都是實現共享經濟模式的關鍵步驟,也是該模式的特征表現之一。兩者分別具有獨特的功能表現,但相互存在循環關系。在良好的“去中介化”與“再中介化”運作下,企業良性發展,提升了競爭力,取得了經濟增長。在企業運作中,應當對“去中介化”與“再中介化”保持重視。
參考文獻:
[1]楊學成,涂科.出行共享中的用戶價值共創機理——基于優步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7(8):154-169.
[2]宋志剛.車貨匹配平臺價值共創邏輯的演進——從“再中介化”到“去中介化”[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12):20-33.
[3]李波,王金蘭.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稅收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6(5):29-33.
[4]楊學成,涂科.共享經濟背景下的動態價值共創研究——以出行平臺為例[J].管理評論,2016(12):258-268.
[5]周文輝,邱韻瑾,金可可,等.電商平臺與雙邊市場價值共創對網絡效應的作用機制——基于淘寶網案例分析[J].軟科學,2015(4):83-89.
[6]程嵐.中國共享經濟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21):1-3.
(編輯:郭?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