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作偉
摘 要:在糧食需求量較大的情況下,增加水稻的產量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重要內容。通過推廣水稻高產技術,能夠有效促進水稻種植業的良性發展。在種植水稻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也是保障水稻產量的重要內容。論述了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分析了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出了通過創新農業生產手段,提升水稻產量與質量的措施,為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提供幫助。
關鍵詞:水稻種植;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3-009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1;S511? ? ? ? 文獻標志碼:A
水稻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種植技術對于糧食安全保障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糧食的需求量也隨之加大,而中國的耕田面積有限,這就要求水稻種植過程要實現精細化,推動水稻種植技術不斷發展。高產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都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技術,推廣這兩種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產量和質量,對水稻種植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1?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1.1? 選苗和育苗環節的技術要點
中國種植水稻時,遵循“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這種種植方式能夠對水稻生長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控制,從而增加水稻產量。在種植水稻時,選苗和育苗環節需要嚴格把控,從而保證秧苗的成活率。選擇稻苗時,需要注重品種的抗病性、穗產量和種子產量,盡量種植高產品種。通過分析秧苗的性質,實現合理種植,使其能夠適應當地的耕作環境和耕作節奏。
在育苗時,需要控制苗床的溫度和水分。苗床應當位于地勢平坦、背風晴朗的地區,土地的酸堿性和肥沃度應適中。通過建立通風口,控制苗床的溫度,避免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影響出苗率[1]。對苗床進行水分管理也是提升出苗率的重要因素。在育苗時,盡量少澆水,防止對水稻秧苗造成影響,同時還能避免幼苗過長不利于水稻生長的問題。選苗育苗完成后移栽水稻,移栽過后可以對苗床進行追肥,保證來年苗床的土壤肥沃。
1.2? 播種和灌溉環節的技術要點
播撒稻種時,應當注意種子的密度,使其能在保障種子生長的情況下盡量培育數量較多的秧苗。間苗的距離對于種子的發芽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播種的過程中,必須留給秧苗足夠的生長空間,使其能順利地發育。播種時,種子必須清理干凈,避免種皮外的物質影響種子發芽。播種的深度也需要進行合理控制,掩埋過深會影響種子的發芽率,掩埋過淺也會導致種子的根系發育不良,不利于種子后續吸收營養。播種的密度還要考慮種子的品種,根據當地的土地肥力和種植方式進行調整,使種苗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2]。
在灌溉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合理性。適量的水分能促進水稻生長,但水分過量同樣會給水稻生長帶來影響,阻礙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應當保證水質,避免污染水稻,降低水稻的質量。同時,不清潔的水更有可能滋生蟲害,或者給水稻帶來疾病,導致水稻減產。
1.3? 管理和收獲環節的技術要點
種植水稻還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管理和有效控制,保證整個水稻種植環節有序推進。水稻種植者需要對水稻的各個環節進行精確的生產控制,通過調節溫度、水分、空氣和土壤,促進水稻的生長,實現對水稻生長環節的整體把控。例如可以通過溫室大棚調節溫度,在北方種植早稻[3]。水分也可以通過安裝濕度計進行控制,如果空氣中的水分不足,生產者可以及時補充。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可以通過追肥的方式增加肥力,保證水稻有充足的營養。
收獲水稻時也需要注意相關的技術要點,采用先進的處理技術避免因收獲不及時造成浪費,盡量保證全面收獲稻谷,從而影響水稻的產量。可以利用先進的機械設備進行集約化收稻,減少收稻的時間和工作量。同時,還應當重點關注天氣情況,避免因為寒潮、雨、雪等天氣問題影響水稻的產量。收獲水稻后,秸稈等廢棄物也需要妥善處理,通過現代化的處理方式將其轉變為有機肥,實現生產資源的循環利用,避免因為焚燒秸稈而造成空氣污染和安全隱患。
2?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水稻常見病害的控制要點
水稻的紋枯病和葉枯病是水稻種植中容易出現的病害,會對水稻的產量造成直接影響。紋枯病在發病初期,葉鞘上會出現暗綠色的橢圓形斑點,這種斑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最終中間呈淺棕色或者灰綠色,邊緣則呈棕色[4]。葉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由于施肥過量或者受高溫、高濕的環境影響,導致病菌在水稻上滋生,使水稻呈現出枯萎的癥狀,葉片卷曲枯萎,葉枯病的名字也因此而來。
對水稻的病害進行防治,首先需要保證水稻有清潔的生長環境,這樣才能有效遏制病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梢酝ㄟ^修建引水溝的方式,使水位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在可能出現病害之前,可以適當噴灑藥物進行防治。產生疾病后,要迅速確定疾病的種類,針對性地調整耕作,避免擴大疾病發生范圍。如果不了解疾病,不要盲目用藥,應咨詢相關專家的意見后再進行防治,確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2.2? 水稻常見蟲害的控制要點
在水稻種植中,常見的蟲害有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蟲害會對水稻的生長造成嚴重影響,通過破壞水稻的各個部位,導致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下降。如果不及時清除殘留的蟲卵和分泌物,甚至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危害[5]。防治蟲害不僅要在前期進行物理防治,還要在蟲害發生后及時進行化學防治。通過使用殺蟲劑,救治已經產生蟲變的水稻,避免蟲害范圍擴大造成巨大損失。
對于稻縱卷葉螟,可以通過藥品進行及時防治,在蟲卵孵化的高峰期用1 000倍的藥液浸泡秧苗后再栽種,破壞稻縱卷葉螟的生長環境,從而達到防治的效果。對于稻飛虱,可以通過噴灑撲虱靈(噻嗪酮)進行防治,著重噴灑在水稻的中下部。噴灑的農藥要適度,過量的農藥會使水稻種植出現化學污染問題,適量的農藥才能保障水稻正常生長。
3? 結束語
對水稻種植工作進行技術上的改革。通過推廣水稻的高產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水稻產量和保證水稻質量。糧食關乎我國的經濟命脈,而農業問題更是當前著重關注的“三農”問題中的重要內容。通過精耕細作和有效防治,不僅可以實現農作物豐收,還可以實現水稻栽培的良性發展,從而促進農業生產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萍,張心怡,唐斌.優質高產水稻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南方農機,2019,50(19):74.
[2]邱彩萍,李彩云,魏元.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策略研究[J].山西農經,2019(7):127.
[3]莫神帶,蒙將坤,莫之坤.關于水稻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探討[J].南方農業,2019,13(11):7-8.
[4]徐遠紅,宗國慶,肖平義.水稻高產栽培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8(16):167.
[5]潘君富.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與主要病蟲害防治策略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18):71.
(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