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琴
摘 要:2016年5月1日,“營改增”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該政策實施以來,累計為企業減免稅收近2萬億元。在國家釋放減稅紅利的同時,也激發了國家和地方的經濟活力,成為企業創收的一條高效路徑。論述了“營改增”對財政收入、企業收入以及企業稅負產生的深遠影響,提出了適應“營改增”政策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財政收入;企業稅負;影響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3-0160-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12.42;F812.41;F275.4? ? ? ? 文獻標志碼:A
“營改增”稅收政策的出臺,使企業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當下市場經濟體制和激烈競爭態勢的產品與服務增值稅種。全新的稅收政策變更了稅率、計稅方式以及計稅依據,平衡了市場經濟體制下各個行業的稅負,助力各行業均衡發展。同時,“營改增”政策延伸了我國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增值稅抵扣鏈條,加快了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速度,從源頭上解決了抵扣鏈條中斷的問題。
1? “營改增”對財政收入的影響
1.1? 對地方財政收入的不利影響
1.1.1? 財政收入減少
增值稅屬于中央地方共享稅,主要針對國內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進行征收。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營改增”先后經過3個階段的試點運行,逐步在全國推廣實施。增值稅的分享比例是中央75%,地方25%,增值稅的征收主體為國稅局,地方稅務局征收的營業稅種被增值稅取代,這就導致地方財政收入銳減,地方財務的流動運營資金額度大幅下降,短期內對地方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1]。“營改增”后,對于企業納稅人來說,可以抵扣進項稅,使諸多企業為了獲取最大利益,紛紛改變企業組織結構,減少納稅額,減少了地方財政收入。
1.1.2? 增加地方財政負擔
過去,營業稅是地方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實施“營改增”政策后,營業稅的稅種幾乎消失,稅收征繳的主力軍也轉變為國家稅務局。曾經的廣告宣傳企業的主體稅種全部轉移到國稅,這就使地方稅收額嚴重縮水。對于地方企業來說,實行新稅制以后,稅負呈現出遞增態勢,地方財政為了減少企業稅收負擔,專門設立了扶持地方企業的專項資金,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緩解地方企業的經營壓力,無形中增加了地方財政的經濟負擔。
1.2? 對地方財政收入的有利影響
過去企業繳納營業稅時,經常出現重復繳納的現象,這就增加了企業的經濟負擔,企業的利潤空間逐漸縮小。
實施“營改增”政策后,不僅減少了重復繳稅的情況,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稅種的增稅。尤其對于第三產業來說,“營改增”政策激活了企業的經營發展潛力,帶動了一大批新型服務產業的快速穩步發展。基于此,各級地方政府相繼采取二三產業融合的管理機制,使各類社會投資逐步趨于現代服務業,穩定了納稅格局,使市場競爭態勢逐步趨于規范化與標準化,資源流動更加透明,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社會各類資源形成統一的聚合體,各行業的發展態勢趨于穩定,波動幅度減小,確保了地方財務收入的穩定性[2]。
2? “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增值稅主要是對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增值部分進行收稅。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想要減少納稅額度,只有通過抵扣進項稅額實現。對于現代化服務行業來說,“營改增”政策彌補了不可抵扣的不足,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行業類型不同,“營改增”對企業稅負造成的影響也不同。例如交通運輸業和金融租賃行業的納稅比例上調,咨詢服務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納稅比例下調。如果企業可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小,企業稅負就會增加;反之,稅負就會減少[3]。
實施“營改增”政策以前,營業稅屬價內稅,增值稅屬價外稅,企業財務在核算銷售收入時,產品的價格按照不含稅價格計算,對于價格相同的產品來說,征稅方式明顯不同,這就使企業的經營利潤受到嚴重影響。企業所繳納的營業稅完全計入營業稅金以及附加的會計科目,然后財務通過計入成本影響企業經營收入。“營改增”后,該項目不計入經營成本中,可以通過進項稅額抵扣的方法抵扣一部分納稅額,這樣能夠減輕企業的流轉稅負,間接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3? 適應“營改增”政策的有效策略
3.1? 實施稅收籌劃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來,稅收籌劃的概念應運而生,在依法合規的情況下進行稅收籌劃,合理避稅,可以減輕稅收負擔,幫助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企業稅收籌劃應從以下幾方面開展。首先,準確界定納稅主體范圍。生產經營性質不同的企業,稅收籌劃的方案不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可以采取轉包、分離的方式降低企業稅負。其次,稅收籌劃必須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進行,不得逾越法律紅線。再次,優化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選擇質量和服務信得過的供應商,爭取最大限度的抵扣額度。
3.2? 提高人員職業素養,加大增值稅發票管理力度
增值稅發票作為稅收抵扣證明,在發票領取、使用、保管環節,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嚴格審查。根據財務人員的崗位分工,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培訓計劃,將“營改增”涉及到的問題納入培訓計劃中,使各級管理人員意識到增值稅發票的重要性,避免虛開增值稅發票或者使用虛假發票的情況[4]。增值稅發票需要由專人保管,對保管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的違規現象,必須采取“零容忍”態度,根據企業獎懲機制對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3.3? 發展高新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新型的高新信息產業紛紛出現,為繁榮當地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國內多個地區加大了對高新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大力發展體現時代特色,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以帶動區域經濟穩步發展,增加財政收入[5]。
4? 結束語
“營改增”政策推行以來,國內地方財政收入明顯增加,各個企業的稅收負擔得到有效緩解。具有社會服務性質的第三產業在低稅率政策的推動下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為國民經濟創造的價值也呈現出逐年遞增態勢,帶動了其他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閆軍蓮.初探“營改增”對財政收入和企業稅負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7(36):116-117.
[2]王曉萍.“營改增”對財政收入和企業稅負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6(31):95-96.
[3]李佳音,孔文碩.“營改增”對第三產業稅收的影響[J].商業經濟,2017(5):145.
[4]徐麗霞.“營改增”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影響分析[J].財會研究,2017(5):10-15.
[5]程清雅.“營改增”對行業稅負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17(17):47.
(編輯:郭?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