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思亮
承擔社會公益服務的技術機構,無論歸屬哪個行政主管機關,都是以專業技術吃飯的單位。在某個專業領域內發揮職能作用,以科研和檢測為主,向企業用戶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服務,為政府機關充當技術支撐和保障。遍布各地的技術機構,即便是轉企或民營,甚至是外資性質的,仍然都是靠自身能力水平立足市場的。
技術機構應該以技術見長,通過技術本領贏得社會尊重。有些技術機構卻趨向機關行政化,等客上門,態度極差;有的不學無術,形同衙門。尤其是行政機關的官員到技術機構任職后,官氣官風官腔未改,影響周圍人的言行做派。加之本來就是官辦的技術機構,與官方聯系密切,難以分割。即便是剛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也耳濡目染地養成官府習氣。把一個學技術、講技術、用技術的單位,活生生演變成為政府機關。政客的腔調多,專家的態度少。熱衷升官發財,不鉆研技術,缺少學術氛圍,沒有安心本職增加技能。學手藝的人少,學官話的人多。這樣的技術機構怎么可能傳承技術,尊師重技呢?但凡有點能耐,有點關系門路,就腦袋削尖似的往機關去。缺乏踏實地愛崗敬業精神,認為當官才算出息,掙錢才叫成功。想盡辦法吃“皇糧”,投考公務員,謀仕途。曾經領先的專業,后繼無人。真正的業務能手稀缺,各種人才匱乏。不是躋身公務員隊伍,就是去待遇較高的合資或民營企業。沒有能力和機會選擇的,不得不原地踏步觀望未來。
捫心自問,自己的強項是啥?究竟有什么特長可以與同行競爭?哪些設備是自己有,別人沒有的?哪項收費,是自己低,別人高價的?哪些專業是自己領先同行的?哪些人是在市場競爭中可以脫穎而出的?哪些檢驗檢測數據是自己可以出,別人家出不來的?哪些技術范圍是可以稱之為領跑者?再悠久的歷史,再輝煌的過去,再多的職工,再大的場地,再好的效益,不面向市場,不服務用戶,不摒棄行政思維,不放下架子,不尊重人才,不關心職工,都會化為烏有。
造大船需要每塊木板都結實。齊心合力,才能同舟共濟。上下都渴望向前向好,中間部位易出差。見風使舵者順應潮流為自己,不懂技術的管技術,不明白業務的干業務,不會管理的抓管理,有勁反用,歪嘴念邪經,不出好主意,不干好事的幫倒忙。形式主義占用工作時間,耽誤主業;以上級為名,壓制底層來服從;以組織為由,虛事實干走過場。把技術機構變成行政機關,是習慣模式。井底之蛙,自以為是,夜郎自大。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哪個專業領域,到底能排在什么位次上?負責人是否負責?能說清楚誰是業務技術帶頭人嗎?設備狀況如何?有多少采購回來的東西用不上?不會用?利潤率偏低,花大錢干小事?真正的對手是誰?年均收入是多少?缺陷和劣勢是什么?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年檢用戶有多少?用戶類型分析否?走訪用戶有多少?征求意見后解決有多少?未來發展的優勢是什么?制約提質增效的因素是什么?
技術機構的產品是檢驗檢測證書,如同醫院的體檢報告。哪些項目不能檢?哪些指標是否精確?操作者的技術手法與專業經驗如何?不耽誤患者的治療,不虛高亂收費,是醫德醫風。技術機構的技術含量是證書報告,全面與否?科學與否?準確與否?是衡量自身水平能力的參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