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弼文

【摘要】目的 探究與分析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同期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療的3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患者,隨后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19例)及對照組(19例),劃分的方法為隨機數表法。對照組患者接受開放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同期手術治療,將兩組的治療效果予以對比。結果 在治療有效方面,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為94.74%,對照組治療的有效率68.42%,前者的數值結果以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顯著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同期手術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應用及推廣具有很大價值。
【關鍵詞】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手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1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發生的疾病之一,在臨床上以排尿困難為主要的癥狀表現,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尿血癥狀[1]。膀胱結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泌尿外科病癥,前列腺增生與膀胱結石具有極為緊密的聯系,若對前列腺增生不給予及時的治療,很可能會出現疾病的合并現象,導致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該合并病癥在臨床上常采用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為了提高我院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中治療的質量,開展了此項研究。此階段內于我院接受治療的38例患者經過篩選納入研究,在研究中采用平行對照的方法,探究與分析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同期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目前此項研究已經全部結束,相關的結果數據也已經整理完畢,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療的3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患者,隨后將其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19例)及對照組(19例),劃分的方法為隨機數表法。對照組的19例患者中,年齡54~81歲,平均(65.2±3.2)歲。觀察組的19例患者中,年齡53~80歲,平均(64.9±3.1)歲。本次研究初始進行病例篩選時,排除合并嚴重外傷、全身感染性疾病、精神意識障礙的患者。在醫護人員對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流程進行說明后,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親自簽署參與同意書。本次研究中病例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等指標,兩組患者在這些指標上的結果相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順利進行對比研究,且本次研究均經過本院的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開放手術治療。患者硬膜外麻醉后采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位于下腹正中位置,切開皮膚分開肌肉后放置入張開器,切卡膀胱,取出結石,使用電刀將增生前列腺表面的黏膜、外科背膜環形切開,將組織分離后使用剪刀剪斷尿道,將增生前列腺完全切術后予以止血,置入導尿管。
觀察組患者接受同期手術治療。即為先取出膀胱結石,再給予患者前列腺增生治療。患者硬膜外麻醉后,取截石位,經患者尿道插入電切鏡,根據其結石的直徑選擇適宜的碎石方式,取石后再進行前列腺增生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2]
治療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未出現并發癥;治療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有輕微并發癥;治療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計算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我院相關醫師將得到的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檢驗采取x2;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檢驗采取t值進行。將P的臨界值作為是否有統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若P<0.05,則定義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治療有效方面,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為94.74%,對照組治療的有效率68.42%,前者的數值結果以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顯著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1。
3 討 論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患者接受同期手術,可以先將患者的膀胱結石取出,再對其前列腺增生進行有效的去除,手術分多次進行,降低了手術的風險,減少手術出血量,提高碎石的徹底性[3]。由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知,接受同期手術治療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達94.74%,而接受開放手術治療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68.42%,前者顯著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同期手術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應用及推廣具有很大價值。
參考文獻
[1] 阿布都米吉提·克溫爾.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結石同期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5(5):86-87.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