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淋

【摘要】目的 探究與分析清創術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糖尿病足創面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治療的38例糖尿病足患者,隨后將其分為兩組,分別予以觀察組(19例)及對照組(19例)命名。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單純清創術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清創術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對結果數據分析可知,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為94.74%,對照組治療的有效率為68.42%,前者顯著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足患者中應用清創術聯合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效果顯著,在臨床應用及推廣具有很大意義。
【關鍵詞】清創術;負壓封閉引流術;糖尿病足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1
糖尿病患者出現周圍神經、下肢血管的病變,再加上感染,可能會導致糖尿病足。作為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足常出現于糖尿病病程后期,且該病常合并感染,使得創面的愈合難度較大,是非創傷性截肢的首要原因[1]。糖尿病足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降低其生活質量,在心理、經濟等方面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壓力。為了提高我院在糖尿病足中的治療質量,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8例糖尿病足患者進入研究,研究中采用的方法為平行對照法,對清創術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創面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目前此項研究已經全部結束,相關的結果數據也已經整理完畢,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治療的38例糖尿病足患者,隨后將其分為兩組,分別予以觀察組(19例)及對照組(19例)命名。對照組的19例患者中有男10例、女9例,年齡47~76歲,平均(56.4±4.3)歲。觀察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齡46~77歲,平均(56.3±3.9)歲。所有患者病情的確定都符合WHO認定的糖尿病足診斷標準。在醫護人員對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流程進行說明后,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親自簽署參與同意書。本次研究中病例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等指標,兩組患者在這些指標上的結果相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順利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為單純清創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接受清創術基礎上的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徹底清創后保持腔道開放,剪除壞死組織。依照患者的創面的形狀與面積修建適宜的VSD泡沫,同時預留引流管長度,在患者潰瘍面上覆蓋修建好的生物半透膜,封閉創面,連接負壓引流裝置,附加持續的負壓進行吸引。在治療進行的期間內,對患者VAD材料覆蓋下的肉芽生長情況予以密切的觀察,以判斷接下來是否進行皮膚移植。對于深度感染和創面較大的患者需要根據分泌物的多少更換VSD材料,直至傷口愈合。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2]
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在本次研究中,綜合性的治療效果被分為三個級別。顯效:創面完全愈合,感染可以得到顯著性的控制,無分泌物,適合外科植皮修復;有效:感染控制,分泌物減少,肉芽組織生長健康,適合外科植皮修復;無效:創口潰瘍未恢復甚至加深,影響到骨組織,甚至出現深部膿腫或脊髓炎。
1.4 統計學方法
我院相關醫師將得到的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檢驗采取x2;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檢驗采取t值進行。將P的臨界值作為是否有統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若P<0.05,則定義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對結果數據分析可知,觀察組治療的有效率為94.74%,對照組治療的有效率為68.42%,前者顯著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下表1為具體數據。
3 討 論
由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知,接受清創術聯合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達94.74%,而接受單純清創術治療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68.42%,前者顯著高于后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其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足患者中應用清創術聯合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效果顯著,在臨床應用及推廣具有很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偉彬,聶運修.超聲清創術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效果分析[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7,15(2):243-244.
[2] 李明飛,顧洪斌,王志鴻,等.網狀游離植皮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糖尿病足創面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醫刊,2018,53(2):175-178.
[3] 劉春洪.內補黃芪湯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7):46+4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