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采用分組護理管理模式后,所帶來的實際應用效果和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患者,將其作為本文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后,每組患者數量各為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管理,觀察組采用分組護理管理模式,對比兩組的護理達標情況和滿意度,對兩組患者焦慮SAS評分和抑郁SDS評分進行對比。結果 對照組護理工作達標情況明顯低于觀察組,對照組的滿意度也不如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SAS、SDS評分相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經統計學檢驗具有有統計學價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實施分組護理管理模式,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分組護理管理;手術室護理;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2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過分組進行不同的護理管理模式,對比兩組的護理達標情況和滿意度,以此來分析分組護理管理模式是否更優于常規護理管理模式。結果進行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例研究對象均符合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n=40)和觀察組(n=40)。對照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22~65歲。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5~7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較小,差異經統計學檢驗無統計學價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如在圍術期內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導患者做好手術準備;在手術中,配合醫生的操作,并且在手術之后,處理好可能產生的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和分組護理管理模式。(1)對護理人員進行分組。需要按照手術室的具體狀況,根據人員的設置,合理分組,在每組中,由1名組長和若干組員構成,對護理人員分層級進行管理,每個層級的護理人員,其職責也是存在差異的。小組按照專科分為泌尿外科組、腹腔鏡組、婦產科組、胃腸和肛腸腫瘤科組等。(2)小組成員的職責。護理人員在具體的護理工作實踐中,每個人的分工是不同的,如護理人員長主要進行全面工作管理,并需要在手術過程中,進行相關質量監管,預測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對護理文書進行檢查,評價護理人員的工作,完成在本組中的護理教育培訓,對醫護關系進行協調等。護理人員在完成自身護理工作的同時,也要協助護理組長進行工作的展開。(3)進行護理工作質量檢查與人員考核。護理組長要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并對其護理質量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績效評價,以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能動性。
1.3 評價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達標情況,包括滿意度情況。當患者出院前,對患者使用醫院自制調查問卷進行滿意度調查,總分為100分,如果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滿意度越高。比較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統計患者的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軟件處理本文的數據資料,護理達標情況和滿意度以(%)表示,結果進行x2檢驗。SAS、SDS評分應用(x±s)進行表示,結果行t檢驗。P<0.05說明結果滿足統計學條件。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工作達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工作達標率為99.80%,對照組為91.20%,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SAS、SD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在護理滿意度方面,經過統計學研究,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結果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利用分組護理管理的模式,能夠保障科學的分組,并且實現系統化。能夠促使護理人員主動強化專業技能,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分組護理管理模式也能有效增進護患關系,患者和家屬滿意度高。采取分組管理以后,護理人員在護理中更加配合,并且促使環環相扣,顯著提高了他們的價值,提高了他們的專業能力。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實踐中,采用分組管理模式,將能顯著提升臨床護理效果和護理工作達標率,對于患者的治療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更加滿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馬永莉.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5):296-297.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