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爭楣


【摘要】目的 探究運動康復護理與健康宣教聯合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效果的改善。方法 將近期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運動康復護理及健康宣教。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動康復護理與健康宣教應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運動康復護理;健康宣教;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2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且高發于老年人群,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等特點。本文為了深入探究運動康復護理與健康宣教聯合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效果的改善,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療,納入時間由結束,均分成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0~81歲,評價(64.9±4.7)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61~80歲,評價(65.2±4.8)歲。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深入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據自身病情給予β受體阻滯劑、ACEI、利尿劑等常規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運動康復護理與健康宣教,主要措施如下:(1)運動康復護理: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情況囑咐患者進行早期運動,并以不出現氣喘、胸悶等癥狀為最佳的運動強度。護理人員需每天要求患者運動兩次,每次運動持續時間約30分鐘,在飯前一小時或飯后兩小時進行即可。(2)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健康知識指導和健康知識宣傳,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并嚴格遵照醫囑進行服藥,鼓勵患者自行監測藥物的毒副作用和療效。
1.3 評價標準
1.3.1 采用SF-36生活質量調查量表[1]進行測評,主要包含了軀體活動、精力、睡眠與情感以及社會活動;得分越高則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3.2 心理狀態:借助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2]對兩組護理前后患者的情緒波動情況進行評估,評分越高,患者不良心理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數據一律以SPSS 19.0這一統計學軟件實施處理,其中,2組患者護理后的VA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一律以(x±s)表示,選擇t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反之則無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經比較,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軀體活動、精力、睡眠與情感以及社會活動等各項生活質量評分中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上述指標比較具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詳見表2,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臟疾病的終末期發展階段,主要表現為反復住院、多并發癥、高死亡率等特征[3]。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程較長,且病情反復,容易導致患者發生負面情緒,從而會導致患者發生應激反應,加重患者的病情;而健康宣教能夠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讓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治療,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用藥,也讓患者學會檢測疾病是否復發;在運動康復護理中鼓勵患者進行早期運動,能夠改善患者血管功能,增強患者心功能的能力,因此提示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運動康復護理與健康宣教應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緩解其不良情緒,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玉志,楊太聰.運動康復護理聯合健康宣教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v.26(4):164-166.
[2] 賈 嫄,王玲玲,王 婷.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5):3055-3058.
[3] 陳素敏,黃榮芳,陳遠利,et al.觀察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護理效果[J].哈爾濱醫藥,2018,38(06):82-83.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