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李燕

【摘要】目的 研究晚期肺癌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晚期肺癌患者作為研究樣本,依照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n=21,予以常規護理模式)和實驗組(n=21,予以優質護理模式),評比2組生活質量的差異。結果 實驗組社會功能、情緒功能、軀體功能及角色功能等與對照組的各項評分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質護理模式對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臨床療效作用顯著,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晚期肺癌;優質護理模式;護理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2
肺癌作為臨床常見和多發的一種惡性腫瘤,很多患者確診后,病情往往已發展至晚期,因為錯過了最理想的手術治療機會,故主要選擇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方法進行治療。臨床實踐證實[1],任何化療方式都會引起嚴重的毒副反應,再加上腫瘤本身的折磨,患者心理、生理壓力極大,生活質量也隨之明顯降低。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對緩解病痛,促進疾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優質護理通過加強基礎護理干預,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責任制護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整體護理水平。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42例晚期肺癌患者作為研究樣本,現進行以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42例,依照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n=21)和實驗組(n=21)。對照組中男13例,女8例,年齡35~83歲,平均(64.8±13.5)歲;實驗組中男12例,女9例,年齡36~84歲,平均(65.3±12.8)歲。組間臨床資料作比較,未顯示出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對患者身體狀況改變情況進行嚴密觀測,加強呼吸系統干預,予以飲食干預和用藥指導等。實驗組予以優質護理模式,護理內容:①飲食干預:對食鹽攝入量進行限定,禁止熱量過高、膽固醇含量過高的飲食,禁止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②心理干預:晚期肺癌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再加上對疾病認知較少,易出現悲觀失望、沮喪抑郁等負性情緒。醫護人員需要盡可能的安撫和疏導患者情緒,講解治療效果良好的病例,給予其信念和勇氣,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盡可能滿足患者各方面的合理需求,給予其激勵和鼓舞,以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和預后;③宣教指導:積極開展疾病宣教,將健康常識手冊發放給患者及其家屬,成立專門的詢問臺,以提高患者對肺癌知識和防治方案的掌握能力。借助交流會、座談會、網絡等開展和落實宣教指導工作;④疼痛干預:化療過程中患者會不可避免的出現疼痛癥狀,需對其疼痛狀況進行全方位評測,通過交流溝通、轉移注意力、播放輕音樂等非藥物治療方法止痛,劇烈疼痛者遵醫囑用藥鎮痛。
1.3 觀察指標
采用QLO-C30(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核心問卷)對2組生活質量加以評定,得分與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是正比關系[2]。
1.4 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數據均借助SPSS 22.0統計學軟件加以分析,以(x±s)描述生活質量評分,對比時應用t檢驗,P<0.05代表組間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實驗組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評分均較對照組高,2組間顯示出統計學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晚期肺癌應用抗癌藥物、放射治療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患者的身體機能,引起強烈的疼痛感,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鑒于此,需要積極采取和踐行科學合理的護理對策,以達到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和預后的目的。
優質護理模式作為新型護理方法,其主要將患者作為實施護理指導的中心,盡最大可能的為其提供專業、全面的幫助指導和護理服務。通過制定安全、高血、科學規范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有效排解不良情緒,指導其以坦然、正確的態度面對疾病和治療。從飲食、健康宣教、心理、疼痛等方面給予患者全面性的照顧和指導,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整體護理質量。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實驗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兩組有統計學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優質護理模式對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臨床療效作用顯著,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王華綿.優質護理應用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20):157-159.
[2] 王海霞.優質護理在中晚期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價值探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6):167-16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