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紅 張鳳軍

【摘要】目的 分析對于高齡骨科手術患者開展院內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6月~2018年6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高齡骨折患者176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觀察2組。每組8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分析結果。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護理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和對照組相比,觀察受試者的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以及進食時間明顯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老年骨折患者來講,開展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提升其關節功能,改善術后生活質量。另外也能夠節省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其治療費用,加強其對于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康復護理;老年患者;骨科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2018年本院收治的老年骨折病患為研究對象。病患均接受髖關節置換術共計176例。每組88例。對照組女40例,男48例。年齡52.38~75.62歲,平均54.56±1.26歲,受試者平均住院時間8.78±1.26天。
觀察組中男42例,女46例。年齡56.74~78.56歲,平均68.32±1.25歲。受試者平均住院時間9.38±1.62d。
經比較證實,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干預。在此其中主要包含手術前相關檢查以及術后的常規護理。以此為基礎,觀察組受試者接受婦科常規護理干預,詳細包含:
(1)院內醫務人員對病患開展行之有效的康復知識宣教。在對患者開展手術之前,醫務人員應當將手術的具體情況告知給患者,同時也要對病患實施手術后進行康復訓練的必要性。另外也要教授患者一些科學化訓練動作。
(2)對病患開展有效的康復練習在病患手術后半個月對其開展積極化康復訓練,有效幫助病患髖關節短時間內恢復。
1.3 詳細的康復訓練方式為:
①指導患者進行直腿上抬訓練。當患者伸直膝關節伸直以后,可將腿部上抬30度。針對病患的臂肌以及股四頭肌開展充分性練習。
②對病患的關節開展適當性伸屈練習。病患應當緩慢放大角度,直至最大耐受程度。開展屈伸訓練在穩定一段時間以后,在緩慢伸直相關關節。如果患者病情允許下,醫務人員可以指導其在病床上實施蹬自行車練習。
③對患者開展平衡性訓練。可以首先令病患使用助行器,完成訓練進行一段時間的平衡練習之后,可以拄拐開展平衡性練習。當在術后一個月時,指導患者開展上下樓梯練習。
1.4 觀察指標。
(1)分析兩組受試者住院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以及術后進食時間情況。
(2)分析兩組受試者護理滿意度情況。詳細可被分為滿意、較滿意以及不滿意3項。
1.5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使用SPSS 21.0軟件包,對計量資料使用t計算,計數資料使用x2計算,當P<0.05.視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兩組受試者互動滿意度情況:對照組受試者互動滿意度為75.0%,觀察組受試者護理滿意度為93.2%。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3 討 論
最近幾年,我國骨折發生率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老年患者合并骨質疏松癥,因此為骨折的好發群體。骨科康復護理為當前相關臨床護理工作中重要環節之一。由于老年患者接受關節置換術,倘若其在接受康復管理過程中稍有不當,將會引起諸多并發癥,比如說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肺炎、尿路感染、關節僵硬、假體脫出等等。所以說,對患者開展行之有效的護理管理,有著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于老年骨折患者來講,應當有效強化全身鍛煉力度,積極發揮老年人自身所在的潛力。可以要求病患在床上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運動。同時也配合腹式呼吸。吸氣過程中,患者的腹部自然隆起。在呼氣時放松腹部,如此反復可以達到運動膈肌的效果。進而對胃腸起到按摩作用。有效預防便秘,患者通過進行膝蓋伸直等練習,有助于活動外側關節,進而促進疾病轉歸。
本組實驗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的真實性。
由此能夠看出,對于老年骨折患者來講,開展行之有效的康復護理管理,有助于提升其關節功能,改善術后生活質量。另外,也能夠節省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其治療費用,加強其對于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因此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廖淑梅,路星辰,熊 雁,et al.損害控制在90歲以上超高齡患者髖部骨折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7(13):118-120.
[2] 章粉連,朱亞敏.風險管理在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安全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7).151-152.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