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霞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藥劑科參與抗菌藥用藥管理促進臨床用藥合理性的作用。方法 本文研究對象選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住院治療的83例患者,隨機抽樣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抗菌藥物,觀察組給予藥劑科參與抗菌藥總使用情況,分析其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抗菌藥總使用率、聯合用藥率、住院時間以及醫療費用方面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藥劑科參與抗菌藥用藥管理中可降低不良反應情況。
【關鍵詞】臨床用藥合理性;抗菌藥用藥管理;藥劑科
【中圖分類號】R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1
臨床用藥中抗菌藥物的占比較大,在治療疾病上屬于常用藥物。近幾年,醫藥方面迅速發展,抗菌藥物種類逐漸增多,正確選擇藥物存在較大的難度。抗菌藥物的濫用情況逐漸加重,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在臨床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給予一定的保護措施。本文對我院收治的83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進行研究分析,規范其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選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住院治療的83例患者,隨機抽樣分組,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5~68歲,平均(43.5±2.6)歲,觀察組:男17例,女26例,年齡24~70歲,平均(44.5±2.1)歲,納入標準:經檢查患者癥狀有惡心嘔吐、反胃、噯氣以及上腹部疼痛等,本次治療前1個月未使用受體拮抗劑、抗菌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無器質性病變、無青霉素過敏史等,經倫理委員會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異常、意識模糊等患者。兩組患者基礎資料上無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抗菌藥物,但未進行相關管理;觀察組給予藥劑科參與抗菌藥總使用情況的管理,包括(1)規范使用抗菌藥物情況:醫務人員在使用抗菌藥物時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健康宣教,組織藥劑科工作人員(發藥人員、庫房人員)學習抗菌藥物相關知識,若出現一類藥物使用劑量較大,需要對科室抗菌藥的使用情況進行計算機程序分析,提高控制有效性。(2)正確與感染科、檢驗科之間的合作:為進一步避免抗菌藥物的濫用,需要給予實驗室檢查,規范培養細菌與藥敏試驗,根據最終檢查結果選擇最佳抗菌藥物。(3)跟蹤使用藥物情況:藥劑科跟蹤了解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的臨床情況,有藥物吸收、用藥時間、給藥方式等,觀察其治療目標與用藥效果的符合性,考慮其感染部位,進行綜合性的評估以便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住院時間、聯合用藥率以及醫療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軟件SPSS 19.0分析數據,進行%與(x±s)表示,給予x2及t檢驗,若是組間有差異性,則P<0.05,即組間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抗菌藥總使用率分別為79.1%、100.0%,聯合用藥率分別為34.9%、60.0%,住院時間分別為(7.2±3.1)d、(16.8±5.2)d,醫療費用分別為(392.6±21.5)元、(791.5±44.3)元,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我國相關部門及醫院在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方面政策較為寬松,一直以來,抗菌藥物的使用在醫院處于濫用狀態,造成耐藥菌的大量繁殖[1],加重患者的病情,降低機體耐藥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臨床上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進而提高治療效果,降低醫院感染率。藥劑科與臨床用藥的合理性管理是臨床用藥的有效措施,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質量。近年來,抗菌藥物種類逐漸增加,用藥期間常會出現不良反應,影響其臨床療效。在臨床用藥中藥劑科工作人員與醫生需要做好溝通,不斷學習以提升自身的藥物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對藥物使用不良反應進行科學性分析[2],及時發現藥物治療中存在的隱患,降低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在抗菌藥物使用中要規范用藥、節約資源,減少感染的發生率。本文中對我院83例住院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抗菌藥總使用率、聯合用藥率、住院時間以及醫療費用方面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在臨床用藥中需要規范使用抗菌藥物,降低耐藥性,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藥劑科參與抗菌藥用藥管理中可降低不良反應情況,提升藥物療效,安全有效,因此規范使用抗菌藥物是目前臨床上最重要的任務,這需要全體醫務人員的共同協作。
參考文獻
[1] 王宗香.藥劑科參與抗菌藥用藥管理促進臨床用藥合理性的作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2):6343-6344.
[2] 潘海英,潘金龍.藥劑科參與抗菌藥用藥管理對促進臨床用藥合理性的作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7):977-978.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