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自2017年以來,濮陽市華龍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三農”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農旅融合發展4個方面著手,實行“四輪驅動”,加快實現華龍區農村產業發展提速升級。
一、驅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作為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區)和全國第三批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區),華龍區堅持以深化農村股份制改革為抓手,積極探索,有序推進,打造出農村股改的“華龍模式”。目前,全區59個行政村全部完成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界定股東25 029戶、106 336人,清產核資總資產(村、組)達到20.15億元,納入全區統一監管農村集體資金達2.23億元、集體資產3.14億元、集體資源0.41萬hm2,實現了“三資”監管網絡平臺監控。華龍區通過探索創新壯大集體經濟新途徑,積極推進農村產業發展,鼓勵引導集體資金較多的波頭集等9個城中村、城郊村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引導集體資源多、資產少的東北莊、寨里等18個郊區村,采取“資源+資本”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著力發展鄉村旅游。
二、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年來,華龍區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不斷加強產業結構優化,進一步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不斷夯實現代農業基礎。華龍區制定出臺了《濮陽市華龍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科學編制出《濮陽市華龍區都市生態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堅持“農業+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穩步推進濮東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區、豫龍智慧農莊、寧安農業園區等農業園區建設,致力構建三大都市生態農業園區發展格局,積極引領都市生態農業健康蓬勃發展。目前,全區現代農業已突破0.11萬hm2,年產蔬菜22.6萬t,凈收入1.71億元,建設規模大、標準高、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現代農業園區12個。隨著全區逐步實現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高效農業、觀光農業和生態農業的轉變,大農業發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三、帶動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培育
近年來,華龍區按照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發展戰略,通過發揮城郊優勢,圍繞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產業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更多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引領帶動效應。嚴格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各項優惠政策,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重點培育,增強其輻射帶動能力。目前,全區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68家,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
四、拉動農旅融合發展
華龍區依托區位優勢和中國雜技之鄉的文化旅游優勢,以濮東、豫龍、寧安、東苑等農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促使都市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聯動發展。自2017年以來,華龍區先后舉辦兩屆油菜花節、兩屆向日葵節。2018年4月16日,華龍區成功舉辦了中國濮陽(華龍)首屆牡丹文化節。2018年9月21日,華龍區舉辦了首屆農民豐收節濮陽分會場。通過一系列農業節會的舉辦,華龍區進一步放大了生態旅游的品牌效應,豐富了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的內涵和載體,實現了以節慶帶旅游、以開放促發展,進一步豐富了華龍區原有的雜技及地區旅游文化資源,在促進都市生態農業和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上,走出了生態奠基、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發展新路,最終實現“以旅促農、農旅一體、融合發展”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