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旭,李瑩瑩,于詩藝
(1.中日友好醫院保健一部,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五部,北京 100029)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且我國老齡化人口的數量正以較高速度增長[1]。隨著我國老年人基數的不斷增加,老年臥床患者的數量也在增加。但是目前的現狀是:由于子女不在身邊以及配偶年齡偏大,患者主要照顧者大多是雇傭陪護人員。當陪護人員更換時,患者心理精神問題發生率明顯上升。根據我院近五年的調查統計顯示:老年臥床患者更換陪護人員時,出現心理精神問題較平時上升50%,不僅給患者造成痛苦,也影響醫療護理工作順利進行。2018年2月,我科收治一名高齡臥床患者于更換陪護人員期間,出現了心理精神問題。經過精心護理,患者情況明顯改善。較平穩的度過了再次更換陪護人員的應激期。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78歲,以“腦梗塞”收入我科,于2018年6月8日-6月13日陪護人員更換期間,出現了心理精神問題(焦慮,恐懼,睡眠顛倒等問題以及自行拔出胃管等),經過詳細的原因分析,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病人的癥狀減輕,并在2018年 10月18日-10月23日再次更換陪護人員期間,未出現不良事件,病人平穩的度過了更換陪護人員的應激期。
(1)患者對新陪護人員的不熟悉,及照顧方式的不適應(2)家屬的關心和照顧不充分(3)患者本身的疾病和醫院因素(4)護士對患者更換陪護人員的應激事件關注不夠和相應心理護理不完善
采用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從抑郁情緒,入睡困難等24項進行評分,得分21分,按照Davis JM的劃界分,>20分診斷患者有輕至中度的抑郁等心理問題。患者主要的心理問題:抑郁,焦慮:,恐懼,依賴心理[2]。
(1)護士與患者共同探討心理問題的來源,鼓勵患者通過各種方式來發泄心理的情緒。(2)正面心理暗示療法是一種對身心健康有正面作用的心理治療方法[3]。通過醫護人員的威信,把某種觀念暗示給患者,改善其心理狀態,達到輔助治療疾病的目的。更換陪護人員前,護士先向患者和家屬宣教。在更換陪護人員后,在患者和患者家屬面前多對新陪護人員的工作進行指導和肯定,消除不信任感(3)護士加強對陪護人員的教育培訓,使其學會讓患者感受到關愛和溫暖,取得患者的信任。如:在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時,盡量下蹲身體,與患者平視,微笑交流。稱呼患者時,避免直呼其名。進行各項操作前,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尊重患者的各種生活習慣。
對新陪護人員進行各種方式的健康宣教。教會陪護人員及時發現患者出現心理問題的征兆。針對睡眠不佳,焦慮狀態。采用非藥物和藥物的方法改善患者睡眠質量,調整患者晝夜顛倒的睡眠狀態。護理交班時,詳細交班,加強巡視,尤其是更換陪護人員的當天晚上。該患者有拔管病史,跌倒墜床的高危人群。護士向患者,家屬,新陪護人員詳細宣教留置胃管對于吞咽困難的患者重要意義以及多次重置胃管對于患者身體的影響。宣教約束手套對于預防拔管和床檔對于病人防跌倒的重要性。
(1)做好新陪護人員的健康宣教和新舊陪護人員的詳細的交接,吸取第一次更換陪護人員時的經驗,由責任護士和老陪護人員對新陪護人員進行培訓,依老帶新,盡快熟悉患者的各種生活習慣和工作流程。(2)鼓勵患者家屬的積極參與。護士鼓勵其家屬,克服障礙通過各種方式(床旁,電話,微信視頻等)探視和關心病人,讓患者能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溫暖。(3)進行有效溝通。護士注重培養其他有效的溝通方式,如手勢,書寫等。患者在氣管切開無法經口進行交流期間,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
做好病人晨晚間護理,禁食水鼻飼期間的口腔護理,及時吸痰。留置胃管妥善固定,保持通暢,定時更換。氣管切開每日用雙氧水浸泡消毒內心,更換喉墊;每周更換氣切處寸帶,保持氣切處的清潔干燥。患者長期臥床每2小時翻身拍背皮膚護理。保持床單和皮膚的清潔,使用氣墊床以及皮膚受壓部位貼膜和等預防壓瘡。
老年人對陪護人員是否滿意是一種主觀感受,受多種因素的影響[4]。患者更換陪護人員出現心理問題的現象在臨床上非常普遍。護理此類患者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采取針對性心理護理;加強巡視,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協調多方配合,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基礎護理。使患者平穩度過更換陪護人員的心理應激期,從而增進了患者和家屬對醫院醫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