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萌
(保定市兒童醫院保定市兒童呼吸消化疾病臨床研究重點實驗室,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兒科疾病中,小兒哮喘是臨床常見癥,感染、環境及遺傳等,均是導致此病癥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引發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反復性咳嗽等癥狀表現。由于患兒年齡較小,機體發育尚不完善,致使哮喘病的患病率逐漸遞增[1]。霧化吸入激素是現下臨床治療此病癥的主要手段,然而,患兒家長因缺乏對此治療方法的認知,擔心患兒病情得不到改善,很容易出現煩躁、緊張等心態。基于此,護理干預措施的及早開展尤為重要。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霧化吸入激素治療的哮喘癥84例患兒為研究對象,探究強化護理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于2015年4月-2017年6月選取我院接收的行霧化吸入激素治療的哮喘癥84例患兒為本次研究對象,此次研究已征得患兒家長同意,并已簽署同意書;排除伴先天性疾病者;伴嚴重精神障礙病癥者。隨機分設對照組(n=42)與研究組(n=42)兩組。在對照組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2-10歲(5.3±1.2)歲;病程4個月-1年(0.6±0.2)年。在研究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2-10歲(5.2±1.3)歲;病程4個月-1年(0.5±0.3)年。把患兒的臨床資料相比(P>0.05),組間數據有可比性。
予以對照組常規方法護理,待患兒入院后,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定期組織患兒家屬開展健康指導;為患兒營造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并結合患兒機體情況,對病房內溫濕度進行調整。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研究組強化吸入護理,護理內容如下:①對護理人員培訓力度實施加強。組建霧化吸入小組,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正確操作方法,行治療時,護理人員可告知患兒家屬配合治療方法,確保家長能在患兒出院后開展院外延續治療。②責任制工作的開展。對患兒床位進行排序并發放給護理人員,護理人員需對所管床位的患兒進行去全程負責,加強重視霧化吸入治療,并對其實施情況予以監督。③心理疏導。通過和患兒家屬溝通交流,把患兒的病癥情況,以及治療方案簡單告知于家長,從而能使患兒的擔心情緒得到改善。另外,和患兒交流時,護理人員可以做游戲的方式,拉近與患兒間的距離,對患兒提出的要求盡可能滿足,使其能有效提高護理配合度。④健康手冊構建,詳細記錄患兒的病情變化,便于調整用藥劑量啊。⑤出院指導。待患兒出院后,護理人員可不定期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兒病情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需立即回醫院治療。
實施SGRQ(圣喬治呼吸疾病問卷)對患兒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定,量表項目包括:疾病影響、活動受限和呼吸道癥狀,評分值與患兒的生存質量呈負相關。
研究組患兒的呼吸道癥狀、活動受限和疾病影響等評分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對比生存質量評分(±s)如下:
對照組(n=42),呼吸道癥狀:19±9,活動受限:17±3,疾病影響:21±11;研究組(n=42),呼吸道癥狀:13±8,活動受限:11±6,疾病影響:5±4;T值分別是:3.229、5.797、8.859;P值分別是:0.002、0.001、0.001。
小兒哮喘是兒科多發且常見癥,患病率較高。對伴有此病癥患兒,若臨床治療不及時,則嚴重影響其機體健康和正常生活。有報道顯示[3],霧化吸入激素是目前臨床治療小兒哮喘病癥的主要手段,積極采用有效措施是治療此病癥的關鍵環節,對提高患兒的依從性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行霧化吸入治療時,部分患兒家長因缺乏對疾病和治療方案的認知,擔心患兒病情無法得到有效改善,使得容易出現煩躁、緊張等心態;加之多數患兒在治療期間會出現哭鬧等情緒,導致治療效果受影響。針對此情況,為改善上述情況,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提高治療效果是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霧化吸入激素治療的哮喘癥84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設行常規護理及強化護理干預的對照組與研究組,從其結果中可知,研究組患兒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強化護理是指,在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各項護理流程進行加強干預,在上述研究中,護理人員可通過從心理疏導、建立健康手冊和加強護理人員培訓等方面啊,對患兒進行心理疏導,不僅能使患兒家長的不良心態有效改善,而且還能有效提高患兒的臨床護理配合度,加快患兒病情恢復,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總之,在小兒哮喘霧化吸入激素治療中,強化護理措施的應用,對患兒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