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山東省腫瘤醫院呼吸內科,山東 濟南 250117)
隨著現代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同時人們生活壓力加劇,使其建立不良的生活習慣,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引起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空氣環境越來越惡劣,這就增加了肺癌的發病率[1-3]。最近幾年肺癌發病率逐漸升高,好發于體質、免疫力較弱的老年人群。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手段為化療,化療的目的主要是抑制癌細胞增長、擴散和轉移,同時還會對正常的細胞造成傷害,患者通常會產生惡心、嘔吐等等不良反應,這就需要臨床上加強會患者圍化療期的護理,從而減輕患者的不良反應。本文就主要針對在肺癌患者圍化療期中應用護理干預對患者不良反應的影響,主要內容如下。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肺癌患者9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18例,年齡為45-76歲,平均年齡為(62.1±4.3)歲;觀察組45例患者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齡為47-74歲,平均年齡為(66.2±3.7)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中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患者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2)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和影像學診斷為肺癌。
排除標準:(1)排除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2)排除精神異常、藥物過敏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基礎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具體方法為:(1)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后,心理負擔加劇,再加上人們對肺癌相關知識及化療知識的不了解,在進行化療之前會產生緊張、焦慮、急躁等等不良情緒,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交流溝通,更加全面了解患者,通過交流了解患者對護理或者治療方面的認識和要求,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告知患者家屬,家屬的支持與關懷對患者的病情具有積極意義,患者家屬應當給予更多的安慰,共同幫助患者度過難關,此外還可以指導患者觀看一些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后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戰勝病魔的自信心,還可組織患者觀看順利康復患者化療期間的日常生活。(2)飲食護理。在化療期間,患者應當注意飲食多樣化,進食可利于疾病恢復的食物,盡量避免暴飲暴食和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采取少食多餐的進餐規律,多食維生素含量高、蛋白質較高的新鮮蔬菜水果、肉類,保證膳食多樣化,患者應當遵循醫生在飲食方面的建議,通過專業的營養師制定合理、科學的飲食計劃。(3)環境護理。護理人員應當帶領患者熟悉化療病房,減少患者由于對環境不熟悉而產生的緊張感;并且在化療之前護理人員應當仔細檢查和確認化療所用的護理工具和醫療器械是否消毒,同時化療病房環境應當明亮和通風,為患者創造舒適的病房環境,在夜間化療時,動作應當輕柔。(4)運動護理。根據患者的身體素質條件和病情,為患者制定適宜的運動方案,在運動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當立即停止運動并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出現過敏反應、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記錄兩組患者平均睡眠時間。
研究數據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s)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過敏反應發生例數為1例,比例為2.27%,7例惡性嘔吐,比例為15.91%,6例骨髓抑制,比例為13.64%,平均睡眠時間為(8.9±0.5)min;對照組患者有7例發生過敏反應,比例為15.91%,21例惡心嘔吐,比例為47.73%,14例骨髓抑制,比例為31.82%,平均睡眠時間為(6.5±0.5)min;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平均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幾年,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人們越來越重視肺癌的治療和護理,臨床上化療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化療主要是可以抑制癌細胞的擴散和生長,但是在化療過程中會出現消化道、全身反應及骨髓抑制等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化療效果和生活質量[4]。因此本文在化療過程中通過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和合理的飲食計劃來改善和緩解患者的腸道不良反應;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化療,從而積極配合化療;環境護理可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運動護理主要可以增強患者的身體素質和免疫力。
綜上所述,通過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環境護理和運動護理,可以改善和緩解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出現的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等等不良反應,提高了患者化療效果和生活質量,該方法值得被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