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燕,李小艷*
(荊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荊州 434020)
腹股溝嵌頓疝是外科比較常見的急癥之一,而且在小兒人群中比較多發,臨床上對于這種疾病的首選辦法是手法復位,但是這種治療也存在失敗的可能,因此對于復位失敗的患者手術治療是主要手段[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腹腔鏡行小兒腹股溝嵌頓疝手術的臨床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對2015年8月-2017年10月40例在我院進行腹腔鏡行小兒腹股溝嵌頓疝手術的患者進行研究,將其根據隨機原則進行分組,對照組(n=20)中包括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齡在4個月-4歲之間,平均年齡(2.1±1.8)歲;實驗組(n=20)中包括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齡范圍在8個月-4歲之間,平均年齡(2.9±1.9)歲。比較分析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赃M行比較。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其中包括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基礎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實驗組則采用圍術期護理。(1)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兒家屬根據天氣的變化合理的增減衣物,避免發生感冒。而且大多數家屬對疾病的知識了解程度欠佳,容易出現焦慮、緊張、不安的情緒,因此要求護理人員應該以溫和的態度對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治療的辦法,得到家屬的信任,使其可以主動的配合治療。(2)術前應該協助其完善相關的常規檢查,并且建立靜脈通路,術前半小時-1小時應該對患者的胃腸進行減壓,使其胃內分泌物減少,將溫水對手術區的皮膚進行擦拭。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3)手術結束后,指導家屬在麻醉清醒后要保持患兒處于去枕仰臥位6小時,6小時后可以根據患兒的意愿尋找舒適的體位。注意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對患者胃腸減壓的引流液顏色以及性質、量等進行觀察記錄。對切口處嚴密的觀察,避免污染。手術結束后24小時可以將胃腸減壓拔除,逐漸的開始進水,食用流質食物等。(4)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兒家屬在1周內應該盡量的保證患兒處于平臥位,避免劇烈活動,多飲水,多吃維生素含量比較豐富的食物,確保大便通暢。
對兩組患者的疼痛度、并發癥、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情況進行觀察。采用視覺模擬評分對患者的疼痛度進行評價。對其并發癥以及住院時間進行記錄,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分析相關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x2對計數資料實施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不同的護理后,實驗組患兒的疼痛程度等級輕度8例(40%),中度11例(55%),重度1例(5%),對照組分別為輕度3例(15%),中度13例(65%),重度4例(2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4.49±2.34)天,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78±1.93)天,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發生3例陰囊腫脹積液的現象,1例睪丸腫脹的現象,實驗組患者有2例發生了陰囊腫脹積液的癥狀,沒有睪丸腫脹的情況發生。實驗組患者中滿意19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5%,對照組中滿意15例,不滿意5例,滿意度7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
現階段臨床上治療小兒腹股溝嵌頓疝的主要辦法就是手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對實施腹腔鏡小兒腹股溝嵌頓疝的患兒在圍術期實施合理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治療效果比較顯著。而且腹腔鏡手術能夠對患兒的對側是否存在隱匿性疝進行觀察,同時對其進行修補治療,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圍術期護理主要是對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等進行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建立氣腹,對氣腹的壓力合理的掌握,并且對腹內的氣壓變化進行觀察,監測患兒的呼吸變化,并且不斷的加強護理,對其進行營養支持、家屬的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2]。經過護理措施的實施,實驗組患者的疼痛度明顯的比對照組輕,并發癥的發生比對照組少,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實施腹腔鏡小兒腹股溝嵌頓疝手術的患者采用圍術期護理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疼痛度,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使得護理滿意度大大的提高,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