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6)
肺癌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在所有肺癌患者中,以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最為常見,其在總肺癌患者中占比月達到80% ~ 85% ,其中大約 75%的 NSCLC在確診時已是晚期。而鱗狀細胞癌 又占據了NSCLC 患者總數的30% 以上,其主要治療手段包 括傳統的手術、化療、放療等。目前 NSCLC的分子靶向治療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甲磺酸阿帕替尼是一種口服 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阿帕替尼與 VEGF-2 結合后,阻斷了VEGF 與 VEGFR-2 的結合,進而導致VEGFR-2產生了自動磷酸化[2],使其能夠發揮對后期相關腫瘤信號轉導的抑制作用,進而降低腫瘤血管生成率,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進展。
在Ⅲ期臨床試驗中,應用阿帕替尼治療肺癌患者的過程中出現了不良反應,即手足綜合征,有調查數據顯示,該不良反應發生率在27.84%左右。手足綜合征是患者應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療后十分多見的不良反應之一,其臨床癥狀顯著,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均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此類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必須添加優質護理干預,以保證患者的健康以及病情控制效果。
本科室有1例右肺鱗癌晚期患者,經阿帕替尼口服給藥方案治療后第 7 天發生了手足綜合征不良反應 ,現將護理工作體會匯總如下,以期為其他該類型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患者 ,付某某,男性,5 4歲,診斷為“右肺鱗癌(cT4N1Mx)” ,GP方案化療一周期 ,患者病情進展 ,遂于2017 年 11 月 20日 ,經患者知情同意 后開始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0.25g每日一次治療。11 月 27日開始增加劑量為0.5g每日一次口服治療,翌日開始患者出現足部異常感,未予以重視,后患者趾端腫脹和疼痛,12月14日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減量至0.25mg每日一次 12月19日情況惡化,患者雙足趾端破潰伴出血,劇烈的疼痛感致使患者不能正常行走,遂入院就診,結合病史考慮為阿帕替尼所致手足綜合癥可能。
患者入院后首先針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病史等,并開展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甲磺酸阿帕替尼等靶向藥物相關知識,包括構成、用藥方式等,同時重點告知患者該類藥物應用后常見風險和不良反應,讓患者做好全面的心理準備,并告知其手足綜合征是該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一般不會危及生命,引導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教會其不良反應的預防措施、自我觀察及護理。
根據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CI分級標準將HFS分為三3級 ,1級表現為輕微的皮膚改變或皮炎伴感覺異常但不影響日常活動 ;2級表現為皮膚改變同1級,并伴疼痛,輕度影響日常活動,皮膚表面完整 ;3級表現為潰瘍性皮炎或皮膚改變伴劇烈疼痛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具有明顯的組織破壞,如脫屑、水皰、出血、水腫等 。本病例 患者表現為雙足趾端破潰伴出血,劇烈的疼痛感致使患者不能正常行走, 屬于 3級HFS。處理方法為抗感染止血、減量用藥,補充B族維生素,局部外用維E霜保持皮膚清潔濕潤。
教會患者掌握相關護理知識,患者日常生活護理對其預后具有積極意義,因此護理人員在日常生活中應協助患者做好手部和足部等末梢血管豐富部位的保暖工作.日常做好皮膚清潔。若患者局部皮膚已經出現水泡并且已經破裂,首先需要清潔創口,并進行消毒和抗感染處理,如果疼痛嚴重可采取鎮痛措施。若創口進展至重度需即刻停藥,帶毒性減退后繼續用藥處理。在飲食方面,患者禁食辛辣、濃茶等刺激性食物和飲品,多食用一些蛋白質、維生素和熱量較高的食物,也應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及飲食的少量多餐原則,每日多飲水,多休息。患者日常生活中應做到戒煙戒酒,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對小分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 (VE GFR)酪氨酸激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夠對VEGF結合后產生的信號傳導進行有效阻斷,進而發揮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生長作用,有效延緩和控制患者的腫瘤進展。但是該藥物的應用也具有較高的不良反應風險,其中血壓異常升高、肝臟或心臟毒性等等均為該藥物常見不良反應。有研究結果顯示,手足綜合征屬于該藥物劑量依賴性反應之一,即該藥物劑量的增加可導致患者手足綜合征發生風險的升高[3]。引起手足綜合征的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但是手足綜合征是甲磺酸阿帕替尼不良反應無疑,由于其臨床癥狀顯著,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均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隨著這種新型抗腫瘤藥物投入到臨床的應用,需要我們在臨床及護理工作中多予以注意。精心護理,緩解癥狀,保證治療的連續性,提高療效,促進康復。
今后 ,醫護人員在疾病治療相關指南標準下實施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并為患者制定和提供個體化護理方案,對患者的病情控制及不良反應癥狀的緩解具有意義,同時該種做法還可最大程度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