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穎,邱 偉
(1.上海嘉定區南翔醫院,上海 201802;2.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醫院,上海 201299)
靜脈輸液是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給藥途徑,但針刺皮膚會對病患造成不適感,尤其是兒童在輸液時往往會因為恐懼而哭鬧、不配合,不利于靜脈輸液的順利進行[1-2]。舒適護理是一種人性化的護理模式,本研究以200例靜脈輸液患兒為主要對象,對小兒靜脈輸液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具體如下。
本研究中共選取200例在我院接受靜脈輸液的患兒,納入時間為2018年7月~2019年1月。隨機分組,各100例。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兒的例數分別為53例、47例;年齡從1歲到8歲不等,平均為(4.03±1.21)歲。觀察組中:男性與女性患兒的例數分別為54例、46例;年齡從1歲到9歲不等,平均為(4.11±1.28)歲。經統計分析發現,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常規護理:由家屬輔助固定患兒的肢體,對其進行靜脈輸液治療。
舒適護理:醫院內建立專門的兒童輸液區,在墻壁上涂畫卡通圖案,讓患兒消除對醫院的恐懼感和陌生感,營造良好的氛圍。同時,護理人員要積極的與患兒家屬溝通,向其介紹輸液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獲得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在輸液過程中,對兒童使用贊美、表揚的詞匯,或者通過肢體動作安撫患兒的情緒,提升其配合度,同時注意安撫家長的焦躁情緒。在輸液前,向家屬講解如何固定患兒的肢體,以避免患兒掙扎而無法輸液,確保輸液的順利進行。在穿刺時,要穩、準、快,盡可能一次性穿刺成功;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加強巡視,及時觀察每一位患兒輸液中的變化,若出現不良反應癥狀則及時處理,并上報主治醫師。在整個護理過程中,以患兒的舒適度為中心和出發點,制定護理方案,盡最大可能讓患兒和家屬感受到親切和舒適。
對2組患兒的主動配合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進行評估、統計和對比分析。
對2組患兒家長的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計算并比較總滿意度。
研究過程中兩組對比中涉及的各項資料和對比數據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和處理,數據對比中涉及的計量指標和計數指標分別表示為均數±標準差與n/%,檢驗方法分別為t和卡方,以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
在患兒主動配合率的對比上,觀察組中有97例患兒主動配合,主動配合率為97.0%;而對照組中有85例患兒主動配合,主動配合率為85.0%。兩組統計對比,x2=8.791,P=0.003<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比兩組患兒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觀察組中一次性穿刺成功100例,成功率為100%;對照組中一次性穿刺成功93例,穿刺成功率為93.0%。兩組統計對比,x2=7.254,P=0.007<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比較2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對照組中:非常滿意76例,基本滿意22例,不滿意2例,患兒家長滿意度為98.0%。觀察組中:非常滿意65例,基本滿意25例,不滿意10例,患兒家長滿意度為90.0%。經統計學分析處理,x2=5.674,P=0.017<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兒童在靜脈輸液的過程中會出現抵觸、恐懼情緒,不能主動配合護理人員完成靜脈輸液。舒適護理是臨床護理中較為常用的一種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將患者作為各項工作開展的中心,旨在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生理和心理干預和系統、科學、針對性的護理服務[3-4]。在小兒靜脈輸液過程中,舒適護理更加注重患兒的需求,關注整體和細節,充分發揮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致力于為患兒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同時,通過舒適舒適護理,可以安撫患兒家長的情緒,提高靜脈輸液的成功率。
本結果提示實施舒適護理可以提高患兒的主動配合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時可以提高患兒家長的滿意度,與常規護理相比,優勢非常突出,這與以往報道中的部分研究結果存在相似性[5-6],這也體現出了本研究結果的可信性與科學性,說明對靜脈輸液患兒實施舒適護理是有據可依的,可以在臨床護理中應用。
綜上所述,對靜脈輸液的患兒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兒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主動配合率,同時可以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