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清
(平果縣人民醫院,廣西 百色 531400)
蜂蜇傷后主要表現為蜂毒傷害,而蜂毒中的大量毒性蛋白在蜇傷患者進入人體后,可導致患者出現昏迷、休克和急性腎功能衰竭;其中急性腎功能衰竭是蜂蜇傷最為嚴重的表現,如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極易造成腎功能衰竭死亡[1-2]。而血液透析作為臨床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將其應用于蜂蜇傷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治療中,其能夠促使患者內環境穩定、改善腎功能,并起到清除蜂毒和細胞炎癥因子等效果,以減輕對臟器的損傷[3-4]。但鑒于該病病情嚴重、變化較快以及血液透析相關并發癥較多,為此,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對于保證臨床療效,預防相關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而本文就綜合護理在血液透析治療蜂蜇傷致急性腎功衰的應用及其價值進行探究。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蜂蜇傷致急性腎功衰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療;患者均存在蜂蜇傷史,入院時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少尿、無尿以及腎功能異常等表現;少尿或無尿時間為(4.02±1.35)d,經臨床實驗室檢查,患者血清肌酐(Scr)為(978.56±238.56)μmol/L,血尿素氮(BUN)為(31.25±6.85)mmol/L;經雙腎B超檢查提示,雙腎增大、并呈彌漫性改變,回流增強、血流量減少。按照隨機分組,將納入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5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27例,年齡為40—58歲,平均(51.46±4.71)歲;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23例,年齡為41—60歲,平均(52.15±4.65)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血液透析治療方法:在患者入院后,首先對其傷口進行處理、給予其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靜脈滴注以抗感染、糾正酸堿平衡等對癥支持治療;而后立即對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療,為患者建立動靜脈通道,采用16號一次性穿刺針進行穿刺,在穿刺成功后給予患者碳酸鹽透析,1次/d,前三天每天透析時間為2h,三天后逐漸延長透析時間直至4h,每2天透析1次,直至患者進入多尿期。
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即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注意觀察患者神志、意識以及心率、血壓等體征變化情況,嚴格執行醫囑合理使用升壓藥;同時做好患者液體出血量的記錄等。研究組則給予患者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預防感染護理以及皮膚等綜合護理。
觀察患者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腎功能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消失,腎功能明顯改善)和死亡情況,總有效率為治愈率與好轉率之和;同時對兩組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按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進行評估,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6]。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并采用t對數據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則以(%)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表示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血液透析治療與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治愈39例、好轉9例、死亡2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0%(治愈37例、好轉10例、死亡3例),組間對比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x2=0.21,P=0.65)。
經護理滿意度調查,研究組滿意度為92.00%(非常滿意26例、比較滿意20例、不滿意4例),對照組滿意度為76.00%(非常滿意20例、比較滿意18例、不滿意12例),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x2=4.76,P=0.03);并發癥觀察,研究組治療期間出現1例低血壓、1例局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4.00%,對照組患者則出現2例低血壓、3例局部感染、1例皮膚皮損、1例高血壓和1例低鉀血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6.00%,組間對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x2=4.00,P=0.045)。
目前,血液透析已成為臨床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基本共識,尤其是對于蜂蜇傷而導致的急性腎功衰患者,通過血液透析治療,不僅能夠促進患者內環境穩定,同時對于清除蜂毒、減輕細胞炎癥因子,促進腎功能恢復具有顯著效果[7]。故而在本次研究中,在經血液透析治療后,兩組患者均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對比兩組護理后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情況,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綜合以上結果表明,在血液透析治療的同時,輔以綜合護理,對于進一步促進患者腎功能指標改善、減少患者并發癥具有顯著效果,患者認可度更高。下面筆者就血液透析蜂蜇傷致急性腎功衰的綜合護理措施進行總結。
鑒于患者病情發生較為突然,同時病情嚴重,而患者對于疾病相關知識、血液透析治療方法與必要性等相關知識的缺乏以及面對醫院陌生的環境,容易出現恐懼、不安、焦慮等情緒[8]。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掌握病人實際情況,結合其病情、年齡、認知程度等,給予患者心理疏導,通過深入病房,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交流,以溫和的語氣、和善的態度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談,耐心為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其認知水平;并向患者說明急性腎功衰是可逆的,只要治療及時、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大部分可以治愈,以此增強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療與護理依從性。
科學地飲食對于疾病轉歸具有積極意義,鑒于患者的飲食主要由家屬負責,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加強對患者家屬的飲食指導。向家屬說明科學飲食對減輕腎臟負擔、維持腎臟功能的意義;告知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合理膳食結構,指導其在食物的選擇上,盡量選擇富含維生素、高蛋白、低脂的食物,指導患者多吃新鮮蔬果、牛奶、雞蛋和瘦肉,盡量避免植物蛋白,如黃豆;多攝入全麥面包、促使面條等富含B纖維素食物,以避免患者出現便秘;叮囑患者多尿期多喝水,適當攝入茄子、香蕉等含鈉、含鉀食物,避免出現低鈉、低鉀血癥;對于存在高血壓患者,則嚴格限制鈉鹽與脂肪的攝入。在膳食結構的基礎上,家屬可以根據患者日常飲食習慣與個人口味,為患者準備飲食。
由于在血液透析時主要采用深靜脈單針雙腔留置管,而患者在反復股靜脈插管時,極易出現局部感染,使得穿刺部位出現紅、腫、痛、熱等癥狀[9-10]。故而要求護理人員在穿刺、插管等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在患者行血液透析前,對留置管道口及其周圍皮膚采用火力碘進行消毒;在透析結束后,叮囑患者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敷料的干燥,并每2d換1次藥,如出現污染時則需及時更換。同時,為避免出現交叉感染,需要加強對病房空氣質量的管理,盡量減少不必要人員在病房的流動,限制探視人數,并嚴格做好病房的空氣消毒工作;在應用各個導管、穿刺針等用品時,嚴格檢查有無外包裝破損等情況。
由于透析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瘙癢,故而需要叮囑患者盡量避免搔抓,可指導其通過輕輕拍打并為其適當涂抹潤滑油等方式,以緩解其瘙癢癥狀,必要時根據醫囑給予患者用抗組胺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