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思 劉艷驕
(1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北京,100040; 2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100053)
北京市東部和南部屬于華北大平原,北部和西部是山區,氣候春季干旱,夏季高溫多雨[1],與植物的生長季節相適應,符合植物繁生的條件,故北京地區有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根據《北京植物志》記載,北京地區大約有植物169科869屬2 056種124變種及變形,道地藥材主要有北柴胡、黃芪、半夏、北蒼術、北沙參、丹參、防風、甘草、桔梗等。自宋徽宗年代,安國就開始了醫藥活動,作為祁州(安國)十三幫之一的京通衛幫主要經營著“北藥”,而京通衛正是北京、通縣、天津一帶藥商的統稱,可見北京地區有著豐富的道地藥材資源。北京地方中藥材中睡眠相關的中藥材以植物藥為主,可能與北京地區沒有豐富礦產資源有關。我們通過對北京地區藥用植物文獻的整理,總結出睡眠相關的中藥文獻,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本文的本草文獻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古代,主要來自《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另一部分來自于現代文獻,包括《北京植物志》《北京新草藥選編》[2]《北京藥用植物圖鑒》[3]《北京常見藥用植物》[4]等。
本類藥物多以安神定志為主要功效,與治療失眠癥密切相關,是中藥治療不寐病的常用藥物。
1.1 柏子仁 甘,平。歸心、腎、大腸經。《神農本草經》:“主驚悸,安五藏”。《本草綱目》:“養心氣,潤腎燥,安魂定魄,益智寧神”。《北京藥用植物圖鑒》:“養血安神,止汗,潤腸。用于虛煩失眠,心悸怔忡,陰虛盜汗,腸燥便秘”。
1.2 何首烏 干燥藤莖入藥名為首烏藤、夜交藤。首烏藤:甘,平。歸心、肝經。《本草正義》:“治夜少安寐”。《北京藥用植物圖鑒》:“養血安神,祛風通絡。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
1.3 合歡 甘、平。歸心、腎經。《神農本草經》:“合歡,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合歡花:《北京藥用植物圖鑒》:“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憂郁失眠”;合歡皮:《北京藥用植物圖鑒》:“解郁安神,活血消腫。用于心神不安,憂郁失眠,肺癰瘡腫,跌撲傷痛”。
1.4 酸棗 甘、酸,平。歸肝、膽、心經。《本草綱目》:“熟用療膽虛不得眠、煩渴虛汗之證”。《北京藥用植物圖鑒》:“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用于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
1.5 遠志 苦、辛、溫。歸心、腎、肺經。《滇南本草》:“養心血,鎮驚,寧心……”。《北京藥用植物圖鑒》:“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安神益智,交通心腎……用于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
1.6 燈芯草 甘、淡,微寒。歸心、肺、小腸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清心火,利小便。用于心煩失眠……”。
1.7 靈芝 甘、平。歸心、腎、肺經。《北京新草藥選編》:“主治失眠,神經衰弱”。
1.8 珍珠貝殼 咸、寒。歸心、肝兩經。《本草匯言》:“鎮心,定志,定魂”。《北京新草藥選編》:“主治煩熱口渴,心神不安”。
本類藥物味多酸澀,性溫或平,主入肺、脾、腎、大腸經。具有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收斂止血等作用,主要用于久病體虛、元氣不固所引起的各種病癥,因其藥性酸收,部分藥物具有治療失眠的作用。
2.1 五味子 酸、甘、溫。歸肺、腎、心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于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心悸失眠”。
2.2 蓮子 蓮子肉:甘、澀、平。歸脾、腎、心經。《本草綱目》:“主補中,養神,益氣力”。《北京藥用植物圖鑒》:“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蓮子心:苦、寒。歸心、腎經。《本草綱目》:“清心去熱”。《北京藥用植物圖鑒》:“清心安神,交通心腎。用于心腎不交,失眠遺精”。
2.3 芡實 甘、澀,平。歸脾、腎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用于夢遺滑精”。
本類藥物有補充人體氣血陰陽之不足、消除機體虛弱證候、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的功效,治療一切因虛引起的病癥。
3.1 桑葚 甘、酸,寒。歸心、肝、腎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用于眩暈耳鳴,心悸失眠”。
3.2 甘草 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用于心悸氣短”,《北京常見藥用植物》:“用于治療心悸”。
3.3 棗 甘,溫。歸脾、胃經。《名醫別錄》:“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僻蕁”。《北京藥用植物圖鑒》:“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婦人臟躁”。
3.4 刺五加 辛、微苦、溫。歸脾、腎、心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用于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北京常見藥用植物》:“根皮可代‘五加皮’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用于失眠多夢”。
3.5 杠柳 辛、苦,溫。歸肝、腎、心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干燥根皮入藥名為‘香加皮’。用于心悸氣短……”。
3.6 熟地黃 甘,微溫。歸肝、腎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于……心悸怔忡……”。《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地黃,用于舌絳煩渴……”。
3.7 黨參 甘,平。歸脾、肺經。《本草從新》:“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北京藥用植物圖鑒》:“補中益氣,健脾益腎。用于……氣短心悸……”。《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健脾益腎……用于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3.8 天門冬 甘、苦,寒。歸肺、腎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養陰潤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咽干口渴……”。
3.9 百合 甘,寒。歸心、肺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久咳……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另有卷丹,入藥名“百合”。《北京藥用植物圖鑒》:“功效同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久咳……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卷丹“別名‘黃百合’可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3.10 麥冬 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養陰生津,潤分清心。用于內熱消渴,心煩失眠”。
本類藥物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可治療因熱邪入里所致的胃熱煩渴、心火煩躁等癥。
4.1 木通 苦,寒。心、小腸、膀胱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利尿通淋,清心除煩。用于淋證,水腫,心煩尿赤”。
4.2 白茅根 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于熱病煩渴”。
4.3 蘆葦 甘,寒。歸肺、胃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新鮮或干燥根莖入藥名“蘆根”。清熱生津,除煩……用于熱病煩渴……”。
4.4 知母 苦,寒。歸肺、胃、腎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內熱消渴”。
4.5 山葡萄 苦,涼。《北京常見藥用植物》:“果實入藥用于心煩口渴,膀胱濕熱”。
4.6 臭敗醬 涼,味辛、苦。入肝、胃、大腸經。《北京新草藥選編》:“主治神經衰弱”。
4.7 大豆 成熟種子發酵加工品入藥名為“淡豆豉”,苦,寒。歸肺、胃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解表,除煩,宣發郁熱。用于煩躁胸悶,虛煩不眠”。
5.1 山楂葉 酸,平。歸肝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活血化瘀,理氣通脈。用于氣滯血瘀,胸悶憋氣,心悸健忘,眩暈耳鳴。
5.2 半夏 辛,溫。歸脾、胃、肺經。《本草綱目》:“除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北京藥用植物圖鑒》:“用于痰飲眩悸……”。
5.3 羅布麻 甘、微苦,涼。歸肝、心、腎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平肝安神,清熱利水。用于肝陽眩暈,心悸失眠……神經衰弱”。《北京新草藥選編》:“養心安神,主治高血壓,神經衰弱,心悸失眠”。《北京常見藥用植物》:“葉入藥,平肝安神,清熱利水,用于肝陽眩暈,心悸失眠”。
5.4 莨菪 苦、辛,溫。歸心、胃、肝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干燥成熟種子入藥,名‘天仙子’。解痙止痛,安神定喘,用于胃痙攣疼痛,喘咳,癲狂”。《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天仙子“鎮痙鎮痛、平喘、安神。用于胃脘攣痛,癲狂”。
5.5 白屈菜 涼,苦;有小毒。歸肺;心;腎經。《北京常見藥用植物》:“鎮痛”。
5.6 丹參 苦,微。歸心、肝經。《北京藥用植物圖鑒》:“清心除煩。用于心煩不眠;心絞痛”。《北京常見藥用植物》:“也可治神經性衰弱,失眠等”。
5.7 豬毛菜 淡,涼。歸肝經。《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平肝潛陽,潤腸通便,主治高血壓、眩暈、失眠、腸燥便秘”。
5.8 糖芥 苦、辛,性寒。歸脾、胃、心經。《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強心利尿,健脾和胃,用于心悸、水腫”。
5.9 高山露珠草 甘、苦,微寒。《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全草入藥養心安神,消食,止咳”。
5.10 地稍瓜 甘,平。《北京常見藥用植物》:“主治神疲健忘,虛煩口渴,頭昏失眠”。
5.11 黃花列當 《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可用于神經官能癥……”。
5.12 纈草 苦,性溫。入心、肝經。《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安心神。主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癲狂、臟躁”。
5.13 線葉菊 苦,寒。《北京常見藥用植物》:“別名‘兔毛蒿’。清熱解毒,安神鎮驚,調經止血。用于心悸、失眠”。
5.14 獨角蓮 《北京新草藥選編》:“鎮痙,止痛”。
5.15 景天三七 甘,微酸,平。《北京新草藥選編》:“安神鎮痛。主治心悸,煩躁失眠”。
5.16 蕨菜 《北京新草藥選編》:“安神。主治高血壓,頭昏失眠”。
睡眠障礙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中藥對睡眠障礙的治療一直有其獨到之處。2002年,全球10個國家失眠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有45.4%中國人在1個月中曾經歷不同程度的失眠[5]。北京市作為國家一線城市,過快的生活節奏和過大的生活壓力都會不同程度的誘發失眠。對北京地區中藥本草文獻的輯述,有助于提高對睡眠相關中藥基本成分的認識,提高臨床治療睡眠障礙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