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娜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合肥,230001)
作為臨床特殊群體的小兒患者,其心智發育、身體發育均尚未成熟,而且人生閱歷淺薄,無論是語言表達方面或者情緒控制方面,均缺乏明顯、足夠能力。大部分患兒收治入院后,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如恐懼感、低落感、焦躁感等,而且十分拒絕與臨床護理人員溝通。因此,采取何種干預措施,可以有效緩解小兒患者的應激情緒,可以有助于提高患兒的治療配合度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家長參與護理對小兒內科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立醫院收治的小兒內科患者5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0例。觀察組中男156例,女94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6.85±1.40)歲。對照組中男159例,女91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6.70±1.55)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綜合護理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家長參與護理干預措施。家長參與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實施如下:與患兒家長開展護理前培訓指導,制作專門PPT形式培訓課件,與患兒家長耐心講解患兒發病原因、患兒發病機制、患兒可能出現的癥狀體征,應采取相應護理策略等;制定簡單明了圖表展示,并重視個體化情況,給予每一位家長發放,并要去其隨身攜帶;額外配備的巡察護士,以便于家長的疑難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答。給予患兒家長耐心指導,通過言語方式、眼神方式、肢體接觸方式等,與患兒密切交流;從而有助于緩解患兒存在的應激情緒,給予安全感;同時,可以及時準確的了解掌握患兒的具體疾病情況。除此之外,家長在與患兒進行溝通交流過程中,需及時了解其心理變化、生理變化,而且護理人員制定針對性、實時性臨床護理策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2組的治療依從性,睡眠質量,心理狀態以及家屬護理滿意。

2.1 比較2組的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服藥依從有247例,打針依從有242例,睡覺依從有250例,睡眠紀律依從有243例。對照組服藥依從有238例,打針依從有221例,睡覺依從有243例,睡眠紀律依從有221例。觀察組的服藥依從率、打針依從率、睡覺依從率、睡眠紀律依從率均高于對照組(χ2=5.57,12.87,7.10,14.49,P<0.05)。
2.2 比較2組的睡眠質量評分 觀察組護理前的睡眠質量評分為(13.90±5.40)分,觀察組護理后的睡眠質量評分為(6.70±1.45)分,觀察組護理后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護理前(t=7.40,P<0.05);對照組護理前的睡眠質量評分為(13.85±5.45)分,對照組護理后的睡眠質量評分為(11.20±3.95)分,對照組護理后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護理前(t=2.26,P>0.05);觀察組護理前的睡眠質量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4,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t=6.14,P<0.05)。
2.3 比較2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評分 觀察組護理前的SAS評分為(62.65±2.55)分,SDS評分為(63.40±2.35)分,觀察組護理后的SAS評分為(37.30±1.05)分,SDS評分為(38.20±1.15)分,觀察組護理后的SAS評分低于護理前(t=52.81,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SDS評分低于護理前(t=55.33,P<0.05)。
對照組護理前的SAS評分為(62.55±2.60)分,SDS評分為(63.35±2.40)分,對照組護理后的SAS評分為(46.35±1.20)分,SDS評分為(47.40±1.40)分,對照組護理后的SAS評分低于護理前(t=32.50,P<0.05);對照組護理后的SDS評分低于護理前(t=32.98,P<0.05)。觀察組護理前的SAS評分、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6,0.09,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t=32.60,229.17,P<0.05)。
2.4 比較2組的家屬護理滿意 觀察組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9.20%,包括十分滿意有158例,比較滿意有90例,不滿意有2例;對照組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3.20%,包括十分滿意有112例,比較滿意有121例,不滿意有17例;觀察組的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12.31,P<0.05)。
隨著臨床現代醫學不斷發展進步,以及社會整體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臨床護理理念已逐步由以往“疾病護理干預”轉變為科學性、全方位性“優質護理干預”[2]。相關臨床研究表明,通過家長或家屬參與護理干預,可以使患兒明顯放松情緒,可以使患兒壓力明顯緩解,對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功效。
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服藥依從率打針依從率、睡覺依從率、睡眠紀律依從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睡眠質量評分、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小兒內科患者實施家長參與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明顯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改善其睡眠質量,改善其心理狀態以及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