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心 李維 王敏
中圖分類號:F272.3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097-01
摘 要 “雙預防機制”即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通過準確把握安全生產的特點和規律,堅持風險預控、關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進一步強化隱患排查治理,推進事故預防工作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實現把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隱患消滅在事故前面。針對作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析、制定管控預防措施,積極推動各專業工程師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為現場施工作業活動平穩開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 風險管控 建筑施工 預防機制
現在已建立的安全管理相關制度基礎上,結合國內外近年來發生的安全事故經驗反饋及各單位提出的管理建議,梳理目前安全管理程序中及執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明確下階段所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控制措施,提升安全生產水平,主要工作如下:
一、健全風險管控機制,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通過近年來國內外安全事故經驗反饋來看,風險分析不全面,控制措施不到位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編制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與控制程序,《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施工方案,各專業工程師應通過識別現場各項施工作業活動中存在的主要風險隱患特點和可能導致的后果,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和作業安全分析(JSA法)法風險評估方法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制定相應管控措施。為保證風險管控機制落實到位,提高各專業人員安全技能及意識,施工作業存在的風險能有效預控,施工現場制定以下行動項:
1、組織開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和作業安全分析(JSA法)法專項培訓。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LEC法和JSA法風險評估方法專項培訓,旨在提高各專業工程師風險分析評估能力,確保在方案審核,先決條件檢查等過程中充分識別存在的安全風險,制定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2、開展月度安全環保分析。進行月度安全環保風險分析,發現薄弱環節,采取針對性措施,保障風險受控。同時組織各部門進行半年度安全風險評估,并編制安全環保風險分析報告。
3、建立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臺賬,加強對危大作業監督。每周收集各下周的危大作業清單,確定監督責任人,并留存形成臺賬。各專業工程師要嚴格按照要求對現場危大作業進行監督,同時對安全風險較大的關鍵節點進行提前預警,。加強對現場高風險作業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安全操作規程、技術交底及風險告知、應急管理等監督,做好對承包商高風險作業的管理情況進行隨機監督檢查。
4、建立多人、交叉及高風險作業管理機制,實行風險分級管控。建立多人、交叉及高風險作業管理機制,制定多人作業場所、交叉作業場所及高風險作業場所管控措施,按照網格化管理規定指定責任人(見表1),明確安全管理職責,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發生。開展安全環保風險辨識工作,建立風險臺賬,通過LEC法計算,按風險值實行“紅橙藍黃”分級管控,參考網格化管理規定明確風險管控責任人(見表2),落實管控措施。各區域網格化人責任要切實履職,分析責任區域內存在的安全風險,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當危險值突破原有級別時,及時上報上一級網格化責任人,上一級網格化責任人及時組織相關方對危險源進行分析,采取管控措施,消除或降低風險值。
二、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力度 提高隱患排查治理成效
嚴格按照國家要求開展了隱患排查治理和反差率統計工作,共開展日常檢查、專項檢查、領導帶隊檢查改進不足,推廣亮點,堅持一崗雙責、領導帶班制度,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和反差率評比工作。
1、完善網格化管理規定,堅持一崗雙責原則,加強隱患排查治理。根據實情況,實時完善網格化管理規定,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明確、監管到位”原則,確保各專業監理工程師“一崗雙責”的有效落實。通過實施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完善三級安全監督管理體系,有效防范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2、堅持領導帶班巡查,靠前指揮,強化示范帶頭作用。堅持執行領導帶班巡查制度,副主任以上領導深入作業一線,靠前指揮,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促進全員隱患排查工作推進。
3、反差率評比。嚴格執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通過反差率評比工作促進各施工單位、各專業工程師主動發現、治理隱患。
4、按計劃按照各類專項檢查。嚴格按照安全檢查計劃開展腳手架、高處作業、臨時用電等各類專項檢查,有計劃、針對性的對施工現場各項施工作業活動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完善“雙預防”機制,形成有機體系
每季度召開“雙預防”機制工作討論會,對方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良好實踐進行分析,深入剖析偏差原因,不斷改進和完善“雙預防”機制,促進“雙預防”體系的有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