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營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122-01
摘 要 隨著山東省“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新礦集團于2005年來到了新疆伊犁,對這片熱土進行了開發建設,先后投資建設了一礦、伊新煤業、新天煤化工、機械加工制造、建材加工、地產開發,物流貿易等大中型項目,在伊犁形成了以煤、煤化工為龍頭的產業基地,在建設的過程中,為了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盡到大企業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 文化引領 培訓培育 關懷發展
一、注重文化引領、精神上傳承、紀律上約束
(一)文化上引領
新疆是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多宗教地區,有著特色鮮明的文化生態環境和豐富、多元的少數民族文化,因為現代化企業的進駐,企業文化勢必與傳統民族文化發生碰撞和摩擦。伊犁能源公司通過開展“親情礦區、展現自我、自信工作,共建家園”系列活動,“五四”征文活動,“憧憬千萬噸智慧礦井立足專業早日成才”活動和感恩企業、珍惜崗位,我為礦區獻青春”演講比賽活動,營造出伊犁礦區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使他們能夠超越民族、血緣、語言、地域、風俗等差異,在整個伊犁礦區形成廣泛的價值認同。
(二)精神上傳承
伊犁能源公司對新入礦的少數民族員工先從“做人” (做一名企業合格的員工)做起,及時進行企業價值觀的教育,先后開展山東能源明德立新、包容超越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新礦集團優良傳統教育、伊犁能源企業文化精神教育,同時為他們指定一個老員工做師傅,言傳身教,使新礦集團敬業、勤奮、誠信、創新的礦工精神和團結拼搏、追求卓越、艱苦奮斗、務實開拓的企業文化在他們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三)紀律上約束
少數民族員工全部信奉伊斯蘭教,由此帶來的文化差異、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無法適應在企業里工作和生活。結合實際對新入礦的對少數民族員工及時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教育和礦山各類規章管理制度、員工行為規范的學習,從安全管理上、勞動紀律上和文化生活上進行灌輸相關的條文,使他們明白哪些是禁止做的,哪些是必須做的,哪些是協同做的,做為一名企業的員工必須做到執行命令,聽從指揮。對違犯勞動紀律的少數民族員工同漢族員工一樣進行同等的處罰,享有同樣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二、政治上培養、技術上培訓、人才上培育
(一)政治上培養
按照“政治上充分信任、組織上大力培養、工作上放手使用”的原則,大力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維族員工艾克巴爾江成為伊犁能源公司的工會代表,積極發揮著企業與少數民族員工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處理礦區附近村民因牧場緊靠煤場而受到輕微污染的糾紛中及時化解了民族矛盾。他們既是企業的管理者,又是企業的代言人,維護了企業在疆的合法權益,減少了因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帶來的交流障礙,在處理與地方民族事務、化解矛盾上發揮了特殊作用。
(二)技術上培訓
由于邊疆地區經濟較為落后,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針對少數民族員人員結構相對復雜,思想不夠統一,業務技能參差不齊的現象,先后開展了管理、科學工作方法、業務知識、管理知識法律知識等課程和企業文化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目前對新招員工一律到老區實現半年后,再入礦進行系統培訓;同時針對特殊工種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了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少數民族員工適應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成長上培育
伊犁能源公司為幫助少數民族員工成才,伊犁一礦制定了選拔、培養和使用人才的管理辦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在全礦青年中開展區隊開展金牌師徒活動、月度技能比武大賽、“五.四”征文活動、“憧憬千萬噸智慧礦井立足專業早日成才”活動、感恩企業、珍惜崗位。對于活動中表現特別優秀的少數民族員工,將提拔為管理人員,給予其行政職務,促使他們在專業素質和管理能力上進一步提高,成為獨當一面的基層管理者,在各類先進評比、職稱評聘等方面,堅持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少數民族員工。
(四)語言上學習
多數少數民族員工由于生活在偏遠鄉村,與家人使用最多的是本民族的語言,與外部交流較少,所以普通話的聽、說、寫的能力較差,特別是給在井下這樣一個高危行業中的執行正確的操作帶來了安全隱患。擁有維族和哈族員工較多的伊犁一礦2009年與當地瓊博拉鄉共同舉辦了《我愛漢語,我愛瓊博拉鄉漢語大賽》活動,推動了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的積極性。
三、信仰上尊重、風俗上遵循、生活上關懷
(一)信仰上尊重
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上尊重就是對其民族的尊重。伊犁一礦做到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飲食習慣,針對少數民族員工較多的現況,籌建初期就設立了清真食堂,專門招收清真的廚師,配備了豐富的清真食品,加強了對清真食堂的管理,為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的生活提供便利條件,使他們在礦區能夠吃上與家里一樣的飲食。
(二)風俗上遵循
在伊斯蘭傳統的節日期間,伊犁一礦根據黨的民族政策的要求,及時給予宗教信仰的維族、哈族員工進行放假,即使是遇到生產任務較為繁重的時期,也會讓他們按時休假,讓他們歡樂地度過屬于自己民族的重大節日。在伊斯蘭傳統節日古爾邦節,伊犁一礦的工會組織紛紛登門給過節的少數民族員工“拜年”,為他們送去花油、面粉、水果等慰問品。
(三)生活上關懷
春節期間走訪慰問在礦工作的2名困難少數民族員工家庭,送去慰問金2000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企業的關愛與溫暖。企業不定期召開少數民族員工座談會,聽取和采納少數民族員工對企業發展的建議和意見,充分體現少數民族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的主人翁地位,激發了少數民族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伊犁能源公司通過采取各類有效的舉措,使少數民族員工成為了民族團結的擁護者和企業外部形象的維護者;在企業建設和發展中成為了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成為了企業的管理者和技術能手。他們忠誠企業,愛崗敬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見證著當地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家庭的脫貧致富,與企業的漢族員工共同譜寫著“民漢一家親,都是山能人”的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為推進企業和諧健康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