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春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之治”達到一個新境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考量,緊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題,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打出一套制度“組合拳”,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特別是用“13個堅持和完善”系統深刻地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顯著優勢和強大生命力,為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進方向。
制度是定國安邦的根本,成就偉業的保障。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著力推進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這一效能,充分體現在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有力保障上,體現在凝聚共識、穩定社會的整合效能上,體現在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促進效能上,體現在引領價值、建構文明的導向效能上,體現在崇尚賢能、推動創新的激勵效能上,體現在界定權限、規制行為的約束效能上,等等。
推進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要更加堅定制度自信。要從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等多維度,深刻認識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深刻領會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體目標,深入落實全會“13個堅持和完善”“制度圖譜”勾勒的重點任務,以道路自信為根本、以理論自信為引領、以制度自信為保障、以文化自信為基礎,堅定“四個自信”。
推進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要進一步推進制度創新。全會本身為全黨全社會推進制度創新打了樣、作了示范。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并作出決定,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全會第一次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第一次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并列,上升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第一次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第一次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第一次提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等等。我們要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前提下,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推進各方面體制機制創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出貢獻。
推進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要切實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強化制度意識,維護制度權威,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要切實加強制度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把中國制度故事作為中國故事的一個絢麗篇章,講出新時代的生動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