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李潔心 李維
中圖分類號:TM62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174-01
摘 要 核電建設目前正面臨的多項目多機組高速發展形勢,對安全文化的建設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現場發生的多數質量和安全事件都與安全文化和質量意識缺失密切相關。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組織和個人中的種種特性和態度的總和,一整套科學而嚴密的規章制度,加上全體員工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和良好的工作習慣,從而在整個核電站內所有單位都形成人人自覺關注核安全的氣氛。
關鍵詞 規章制度 安全觀念 核安全文化建設
一、核安全文化概述
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全咨詢組(INSAG)在1986年提交的《關于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故后的審評總結報告》中首次使用了“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一詞,正式將核安全文化概念引人核安全領域[1]。
1988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其《核電廠基本安全原則》中將安全文化的概念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原則予以確定,并滲透到核電廠以及核能相關領域中[2]。
在2014年4月召開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
核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艱巨的長期任務,任重而道遠。作為基層核電工作者,我們應牢固樹立安全無大小、安全事件“一票否決”的觀念,應強化自身的專業基礎、擴充知識面,嚴格按照方案程序辦事,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二、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的意義
核安全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會提高人們的安全主動性。通過強化安全觀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加深了人們對安全的認知度,樹立了正確的安全意識,使安全素質有所提高,安全行為越來越多。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對核安全文化加以重視,提高了安全主動性"。從被動接受安全知識的洗禮轉化為主動學習安全文化知識。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會對人們形成自覺性有促進作用。該建設工作隸屬于社會公德建設的一部分,長期的工作積累才形成了先進的文化理念。,培養了人們良好的習慣。
三、加強核安全文化的措施
堅持以“核安全”文化理念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全面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為打造本質安全型企業,為我國的安全生產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一)以落實核安全文化為抓手,實現價值理念落地生根
核電企業貫徹核安全文化,體現在制度建設上,就是要根據國家核安全法規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核質量保證體系,并嚴格按照程序要求從事設計、采購、施工、管理、生產等活動。核質保體系涉及質保大綱、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等文件體系,企業依據質保大綱的要求來規范涉及核安全的所有活動;在具體執行制度時,還要建立內部監督機制,保障制度的有效執行。
此外,凡從事高風險作業活動人員,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后由安全部門授權上崗。日常工作中通過新員工安全準入考核、入場教育、技能培訓、早班會、專項安全培訓等不間斷的提高員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向縱深發展
要強化企業高級領導的認識,建立起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格局,在現有標準化管理基礎上,深化標準化管理的廣度與深度。總結、推廣安全生產定置化管理經驗,拓展定置化管理的廣度與深度;加快安全動漫教育片的制作與推廣工作,使之成為開啟操作人員企業文化建設的金鑰匙;加大經驗反饋機制建立力度,提高經驗和知識共享度;
(三)建造文化氛圍,激發內在動力
對于文化建設中的環境,要做到合理布局,統籌兼顧。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擴大核心員工比例,構筑員工終身學習和終身受教育的良好機制,選樹先進典型,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風氣,激發員工的積極向上精神,實現員工價值升華與企業蓬勃發展的有機統一。營造健康向上、寬松和諧的文化氛圍,滿足員工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增進團隊建設和歸屬感建設。使安全文化與建設工作達到巧妙的統一和結合。 工作人員在良好的環境中,心情不僅能得到愉悅和放松,而且能夠提高對工作的熱情,激發內在的動力。
四、結語
核安全是核電發展的基石,也是堅持以人為本,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卓越核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和實現的。隨著中國開工建設核電機組的不斷增加,承擔的核安全責任也隨之增加全核電發展一損俱損,這也就需要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如履薄冰地關注核安全,全面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和可持續的卓越核安全文化培育,助力我國核電安全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展核活動中的安全文化,No.115.1998.
[2]CPIPEC70411050000-2013核安全文化建設管理.
[3]張金濤,祁婷.強化核安全文化建設,保障《核安全法》落實[J].環境保護,2018,46;637(12):31-35.
[4]吳玉林,陳志剛.中國核電核安全文化建設實踐及思考[J].環境保護,2018,46;637(12):36-38.
[5]姜福明.核電企業卓越核安全文化建設和培育[J].核安全,2011(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