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強調: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高舉團結的旗幟,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大團結,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成一往無前的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越緊,力量越大。新中國70年創造的輝煌成就,正是團結奮斗的結果。工作中,團結協作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如何立足崗位講團結?如何增強團結意識?本期沙龍,大家來共同探討。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懂團結是真聰明,會團結是真本領。對黨員干部而言,團結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德行修養和品格操守。在新時期,我們黨員干部在工作中要學會團結人,善于尋找共同的目標、習慣自我批評,善于在講原則基礎上寬以待人。身為紀檢監察干部,我十分清楚,真正的團結必須以堅持原則為基礎,從政治和全局看問題,把握好黨性與人情味、原則性與靈活性之間的“度”。
——張璐(遼寧省大連市)
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國慶閱兵,整齊劃一的方陣、排山倒海的氣勢給人無窮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萬眾一心。我是航空戰線上普通的一員,從事著普通的工作。大國重器就是在千萬個普通人手中誕生,這源于團隊成員緊密團結,互相學習,從而匯聚成一股力量,成就事業。我相信,只要萬眾一心,這股力量必將推動中華民族一往無前。
——曹煥永(遼寧省沈陽市)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團結,能激發小團隊形成大力量。黨員干部要養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做到崗位有差異、工作無你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服從不盲從、補臺不拆臺,“合唱”不“獨唱”、到位不越位,從團結中得到力量,找到方法,獲得快樂,這樣才能形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局面,進而更好地服務于發展大局。
——許雷(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
講團結是靠“干”出來的,光說不練那是假把式。講團結應從領導干部做起,一級帶一級,在言行上舉起“我作表率”的旗幟,不僅要講,在急難險重時更應主動沖鋒在前,用行動去證明去感召,把周圍點滴力量凝聚成團結偉力,因為只有團結起來力量才無窮。
——孫馮道(遼寧省東港市)
一只狼打不過一頭獅子,可一群狼可以與之匹敵。一個人的力量和奉獻是有限的,只有集眾智聚合力,方能事成業興。能干事,是一種能力;而善共事,更是一種本事。因此,要進一步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多搭臺少私心,既掃好門前雪,又管好瓦上霜,以齊頭并進的胸懷帶動好身邊人;發揚海納百川精神,多容人少懟人,以包容萬象的氣度凝聚好身邊人,以眾志成城演繹擔當之魅力。
——邸佳美(遼寧省錦州市)
一般來說,相同質量的同一種物質,固態時的分子間隙小于氣態時的分子間隙。同樣,我們每個人都是組成中華民族的“分子”,我們團結得越緊密,我們的民族就越有凝聚力,越有戰斗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需要我們每個“分子”圍繞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并不斷地在其“引力”的作用下,縮小我們每個人的“間隙”,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進取,才能在不斷變幻的世界風云中巋然屹立。
——孫立強(遼寧省沈陽市)
我認為增強團隊意識要有“四個到位”。一是思想認識到位,“眾人劃槳才能開大船”,個體力量匯入集體才能實現能量最大化。二是溝通能力到位,善于溝通,樂于分享,培養集體生活的幸福感。三是心胸格局到位,多看他人長處,多補自己短板,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四是大局觀念到位,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要不計個人得失,甘于為集體作奉獻。
——王家胤(遼寧省鐵嶺市)
團結就是力量,既是凝聚力,也是戰斗力。共同目標是團結精神之核心,彼此信任是團結精神之基石,密切配合是團結精神之關鍵。只有如此,各項事業取得成功才有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王義文(遼寧省凌源市)
團結意味著意識的統一,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無不體現出對價值觀和認同度的高度提煉。毛主席說過,“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里蘊含的邏輯好比是同心圓,以黨內團結促進全國人民大團結,進而推動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馬英軍(遼寧省大連市)
一個團隊里,增強凝聚力就要堅持“四有”:一要有信念,有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崇高目標,就會自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二要有胸懷,每個人個性不同,要學會悅納他人,要容得下與自己有不同意見的人。三要有境界,要有在別人遇到挫折時扶一把、遇到難處時幫一把的品德。四要有感情,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過的坎。當成員之間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應該送去一份真誠的幫助。
——馬文嘉(遼寧省朝陽市)
講團結不能只當作口號。工作中,要強者幫助弱者,讓弱者逐漸地成長起來,也能夠獨當一面,因為決定團隊成敗的關鍵在于“短板”。講團結,就是要從思想上引導、精神上鼓舞,讓個人能夠從心里認可團隊,心甘情愿為團隊、為集體服務和奉獻,只有人心齊,才能泰山移。
——譚振國(寧夏銀川市)
要把團結協作精神發揚得更好,一是要建立和諧的信賴關系,多交流、多協調。二是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強團結協作意識,產生協同效應。三是要營造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工作學習氛圍。沒有流動的水就沒有活力,競爭是保持團隊銳氣的必要條件,它能促使我們在學習上更刻苦、工作上更努力,從而加快完善自我的步伐。
——卞長生(天津市)
一個組織,團結能經得住考驗;一個國家和民族,團結必能變得強大,長治久安。如何做到團結?首先要有大局觀,以黨、國家、集體利益為重;二是去除小我、私心,不計較個人得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大家都這樣做了,定會搞好團結。
——陳柏清(遼寧省調兵山市)
團結就會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出生產力。我們要在工作中團結一切力量服務于社區工作,而社區黨支部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這方面負有重要的責任。所以,黨支部應該經常性地開展群眾工作,通過各種社區文化活動,培育和發展社區精神,增強橫向的溝通,在傳遞正能量的同時,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從而增強大家的團結意識。
——肖姿霖(遼寧省鐵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