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今


“我報名援疆的想法很簡單,覺得新疆需要我,我的人生也需要有在新疆工作這樣一段經歷,就這樣我來到了九師一六二團。”談起援疆的初衷,馬占國輕描淡寫。
2017年2月,作為遼寧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馬占國告別83歲的老母親,告別剛剛1歲半的小女兒,告別妻子和親人,來到了遙遠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一六二團任該團黨委常委、副團長,開始了情駐邊陲、赤心奉獻、無怨無悔的援疆生涯。
真情助學,播撒愛的種子
在馬占國的辦公室里,精心收藏著三袋子孩子們送給他的成績單和感謝信。孩子們精心繪制的信札,上面用稚嫩的筆觸寫道:“我是一棵小小的幼苗,您為我澆水,為我照明,將我引入光明之中……”“馬伯伯,感謝您對我們的資助,我們要用更好的成績回報您……”馬占國說,這是最珍貴的禮物,他要永遠珍藏!
馬占國出生在遼寧凌源市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童年的農村生活,讓他深知基層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生活的不易。
來到多民族聚居的新疆工作,馬占國時刻牢記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時時處處講民族團結,自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關心和團結各民族干部群眾。他被當地開展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所吸引,積極要求與少數民族群眾結對認親,先后與三家少數民族家庭結親。
2017年4月,馬占國在一六二團北辰中學調研時了解到,學校里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家庭生活比較困難。“在學校里看到這些孩子時,我想起了自己上學時受人資助的往事,就決心盡自己所能,幫助這些家庭困難的孩子們。”馬占國隨即與學校領導溝通,提出愿意資助10名家庭困難的少數民族孩子。
很快,馬占國拿到了10個孩子的名單,他們當中有哈薩克族、回族和柯爾克孜族,其中包括5個家住地方牧場的孩子。
馬占國利用下班和周末時間,挨個對這些孩子進行家訪,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和家庭情況。有的孩子家住地方牧場,距離一六二團團部十多公里,馬占國堅持一戶不落地家訪。
這些孩子的家庭,有的大人患病,因病致貧;有的孩子父母離異,長期寄宿在親戚家;還有的家中人口多,收入單一……馬占國把每一個孩子的家庭情況都詳細記錄下來,了然于心。
經過深入思考,“扶貧+扶智+扶志”的幫扶思路在馬占國腦海里逐漸成型。
“貧困家庭的孩子一般比較自卑和內向,這樣的心理和性格,對孩子的成長以及今后發展是不利的。我的想法是久久為功、綿綿發力,不僅要給孩子們物質上的幫助,還要給予他們心智和志向上的引導鼓勵,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馬占國說。
為了讓孩子們樹立信心、融入集體并健康成長,馬占國擠出時間,給予孩子們親情陪護、課業輔導,精心組織每一次幫扶和集體學習實踐活動,努力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關愛和快樂。
2017年六一兒童節當天,馬占國為10個孩子送去新書包、筆、本和跳繩等學習文體用品,同孩子們溝通交流,做游戲;八一建軍節,帶領孩子們到全國道德模范魏德友家和塔城某邊防連走訪慰問,讓孩子們接受兵團精神和國防知識教育;秋季新學期開學之際,與前來探親的妻子一同和10個孩子及老師座談,給每個孩子贈送了一套精裝版的中國文學“四大名著”;十一國慶節,他帶著來團場探親的大女兒,同孩子們一起上課、做游戲、唱歌,結下了深厚友誼……
接下來,每年的3月學雷鋒活動、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新學期開學、新年、春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馬占國都帶著禮物,去學校看望孩子們,和他們談心、一起讀書,并帶他們開展各種活動:到勞動模范家,傾聽勞模自述往日的勞動風采;到養老院收拾衛生,為老人們慰問演出;到玻璃溫室大棚參觀,感受科技創新成果,激發他們的科技意識,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到塔城紅樓博物館參觀,讓孩子們學習塔城的歷史文化,在他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不斷開闊視野……
每次集體實踐活動后,馬占國都會讓孩子們每人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感想和收獲。
在兩年多時間里,馬占國共為10個受資助的孩子和他們的家人捐助錢物合計近3萬元。遠在遼寧撫順的妻子李愛華還動員親戚和同事,多次為孩子和他們的家人捐衣捐物,僅郵費就花了上千元。
馬占國還十分關心孩子們在校的日常表現和學習情況,經常同老師和家長們溝通聯系。一六二團北辰中學六年級一班哈薩克族學生朱都孜艾·卡爾曼說:“馬爸爸常常教育我們要記住兩句話,第一句是‘通過自身的努力來體現優秀,第二句是‘歪門邪道只能取悅于一時,修身養德才能讓自己受益終生。我把這兩句話寫在了筆記本里,牢記在心。我會好好學習,將來像他那樣,出國留學,幫助別人,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馬占國的助學善舉,得到了九師職工群眾的廣泛贊譽。2018年7月,他高票當選九師第六屆道德模范,是首個被授予此項榮譽的援疆干部。
真情援疆,熱情工作真作為
每個援疆干部,肩上承擔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在一六二團,馬占國分管招商引資、發展改革、對口援疆、政策研究和統計等工作。
為貫徹師團黨委的部署要求,馬占國將招商引資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工作中,他始終堅持科學招商、精準招商,注重程序和基礎性工作,為九師招商引資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通過深入調研,馬占國發現塔城地區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前景廣闊。“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是構筑穩定、經濟、清潔、安全能源供應體系,突破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制約的重要途徑,如果把這項產業發展起來,對九師乃至塔城地區經濟發展大有裨益。”馬占國說。
然而,項目的推進并非易事。馬占國清楚,該項目可以獲得國家政策支持,但支持的前提要件是項目必須在兵團“十三五”專項規劃里有所體現。于是,他千方百計多方協調溝通,終于在兵團“十三五”專項規劃正式印刷前,加進了九師生物質發電項目指標的內容。
在馬占國的努力下,一六二團又獲得了國家能源局給兵團專項規劃的批復、塔城供電公司同意發電項目并網的函件。手握這兩個關鍵“路條”,一六二團開始與國內多家有實力、有投資意向企業進行溝通洽談,目前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之中。
穩扎穩打、注重質量、寧缺毋濫,是馬占國招商引資的理念;關鍵時刻敢較真,是馬占國的性格。馬占國來新疆前任撫順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同時分管行政日常工作),有著多年工業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經驗的他,自有一整套系統實用的工作方法。
九師地處偏遠邊境,招商引資本就不易。可是,到一六二團工作以來,馬占國卻先后拒絕了兩家企業落地,這是為何?
馬占國說:“那兩家企業表面上看光鮮亮麗,其實根本不具備發展潛力和經營能力。‘請佛容易送佛難,與其招來一個個呆滯企業,還不如不招,以避免團場資源的浪費。”
原來,當初面對那兩家信誓旦旦要在九師投資上億元干事興業的“大企業”,馬占國向一六二團黨委提出建議,不能任憑他們自說自唱,要派人到兩家企業實地了解后再作決策。馬占國的建議得到了團黨委的支持,并派他親自帶隊,深入兩家企業的“大本營”實地走訪調研。經過一番明察暗訪,馬占國倒吸一口冷氣。“其中一家企業,門口的企業名稱牌子都是用紙殼子糊的,辦公室里只有一個破桌子,門還鎖著,沒見到員工,別說來投資上億元,他們可能連幾十萬元都拿不出來,完全是空殼公司、忽悠公司。”馬占國說。
有人曾勸馬占國:“你在團場能干幾年?做事何必那么較真,無論如何也得給自己掙點‘政績和‘數績。”
而馬占國義正詞嚴地回答:“我寧可招不來一家企業,也堅決不讓來忽悠、來‘圈地‘圈錢的呆滯企業坑害九師。”
在項目選擇上,馬占國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嚴把準入關,把綠色招商、健康發展作為項目選擇的首要標準,推動團場招商工作順利有序進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馬占國的努力下,一批援疆項目和捐助項目陸續實施。撫順市東洲區捐助的價值40萬元夏冬兩用道路清掃和除雪車在一六二團投入使用;遼寧省投入援疆資金800萬元建成的一六二團蛋雞養殖基地進一步達產增效;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持續推進中……
一六二團黨委書記、政委周求新這樣評價馬占國:“見多識廣辦法多,擔當負責敢較真,無私奉獻有愛心,工作熱情真作為。”
紙短情長,一人援疆全家奉獻
“親愛的女兒,當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爸爸已在萬里之外的新疆,從今天起,我要在新疆兵團第九師一六二團工作三年。爸爸深深地知道,我不在你身邊,會對你的成長留下一些遺憾,比如說今年你要求爸爸和你一起參加學校運動會,我就只能爽約了……你要好好學習,天天鍛煉……”這是馬占國進疆后寫給大女兒馬櫻桐的第一封信。
離家遙遠,無法侍老教幼、照顧家庭,是每位援疆干部人才所要面對的現實際遇。
馬占國的母親,今年已經85歲高齡;兩個女兒,一個12歲,一個只有4歲。在新疆,馬占國每天都會給家人打電話,詢問母親的身體和生活情況。他喜歡跟孩子們多聊一會兒,這是一家人每天最為開心快樂的“團圓”時光。
在書信和電話里,馬占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在新疆很好,你們放心吧”。
可是,援疆干部人才們的艱辛和不易,只有他們自己能夠體會。
馬占國常會給女兒和受資助的孩子們講兵團老兵們鑄劍為犁、艱苦創業、拓荒建城、愛國戍邊的故事,在他看來,老一輩兵團人的精神,值得人們永遠銘記和傳承。
援疆以來,馬占國一直以高標準對待工作,以低標準對待生活。有時候工作忙,白水煮掛面拌大醬就是一頓飯。
馬占國離家援疆,照顧一家老小的重擔就落在了妻子李愛華一個人的身上。馬占國心里明白,自己援疆的日子里,妻子和家人付出了太多太多。今年4月起,妻子李愛華受其影響也參加半年的柔性援疆工作,夫妻倆一同奉獻新疆。
舍小家,顧大家,援疆干部人才們選擇了援疆路,就和家人一起,選擇了奉獻,選擇了付出。
馬占國說:“苦不苦,想想兵團老前輩;累不累,看看兵團眾兒郎。我只是眾多援疆干部人才中的普通一分子,我慶幸自己生活在新時代,慶幸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光榮的兵團人。希望通過我們的付出和努力,能夠讓兵團職工群眾的生活更美好,讓祖國的邊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