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彪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孟偉因嚴重違紀被查處,在接受組織調查期間,面對記者,孟偉直言:“我收的不是禮金,更多是在這個過程中被人求的心理滿足感。”這理由乍聽起來太牽強,受賄的理由千萬條,實誠一點好不好。說實話,這些年來咱老百姓都被那些落馬貪官們“放松了政治學習”“忽視了黨性修養”“政治上糊涂”“法紀意識淡漠”等等冠冕堂皇的托辭搞得無話可說了。孟偉這虛頭巴腦的說辭一出。自然讓人條件反射般將其歸于忽悠大師之列了。
不過在我看來,孟偉的“心理滿足感”之說與那些堂皇的借口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反映了一種真實的人性,后者則暗藏著避實就虛、避重就輕的心機。“心理滿足感”說白了就是虛榮心。虛榮心人皆有之,屬于普遍人性,只不過輕重不同而已。從孟偉的成長環境和經歷來看,因為出身底層,親眼目睹父輩低聲下氣、求人辦事的情景,那種卑微和屈辱深深刻在他心靈上,刺激他一定要出人頭地。為父母為自己找回尊嚴。老天爺對他不薄,讓他考上了大學,更幸運的是讓他分配到了部屬單位、而且一路上升,不到40歲就擔任了處長。一朝權在手,便把“尊嚴”找。他盡情享受著別人低聲下氣、巧言令色、真金白銀……給他帶來的高高在上、揚眉吐氣的尊榮。是的。盂偉實現了少年時的夢想,洗刷了父輩的屈辱,取得了巨大的“心理滿足感”。有道是:上帝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孟偉在索求“心理滿足感”的山崖邊一路狂奔。金錢與禮品來者不拒,虛榮與實惠兩手同抓,置規章、制度于高閣,視黨紀、國法于不存,最終成為脫韁野馬,跌落深淵。
若說孟偉為虛榮心所害,估計會收獲一串“呸”聲,但若說虛榮心是他錯路的起點,應當不算離譜。對于每個人來說,適度的虛榮心能轉化為奮斗上進的動力,但過度的虛榮心會造成價值觀的扭曲。嚴重的還會引發心理變態,導致災難性后果。盂偉應當屬于后者。虛榮心過度本質上是一種心理疾病。發生在普通人身上常常導致人際糾紛、矛盾,甚至引發重大悲劇;發生在領導干部身上,問題會更嚴重。輕則嫉賢妒能、造謠中傷,重則敗壞黨和政府形象、損害黨和國家事業。山西運城市林業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李建剛因為沒有當上縣委書記,競公然與中央及省委決策“頂牛”。消極懈怠職責,違反工作紀律,涉嫌貪污受賄,最終鋃鐺入獄。一個前途無量的70后就因為一次工作調整未能獲得心理預期和心理滿足就任性胡為。這心理病不輕啊!如此根本沒有黨員干部該有的初心、缺乏淡泊自守之人怎能擔當大任?自毀前程是其性格發展的必然邏輯。
事實上,如果我們有心去分析一下這么多年來落馬官員的墜落軌跡,虛榮心膨脹或心理失衡誘發的貪污受賄、權力尋租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占比可不小,因此有必要在選人用人上關注候選對象的心理素質,在用人程序上設置測試關卡,多渠道征求意見、多手段收集信息,加大綜合評估權重,盡可能將那些潛藏嚴重心理疾病的對象及早篩除,為優化干部隊伍創造有利條件。
李景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