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國政
漢字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每一個漢字都像一幅精美的圖畫,字字有故事,筆筆藏乾坤。譬如:“武”字。
“武”:其義,與文相對,與軍事、技擊相關;其形,小篆、全文、隸書等寫法都是由“止”和“戈”組成,只是發展到楷書才寫成“武”。故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給“武”注釋為:“武力的作用就是用來平定亂世,建立戰功,止息戰爭,故止戈會意為武(夫武,定功戢兵,止戈為武)?!薄爸垢隇槲洹比艉蛧?、社會、個人相聯系。更是蘊意無窮。
從國家安全的視角看,“止戈為武”就是發揮國家機器的對外職能,即用強大的國家軍隊捍衛國防,防止外敵入侵,保護國人安寧。
從社會安定的視角看?!爸垢隇槲洹本褪且l揮國家機器的對內職能,即運用警察、法庭、監獄等機關,來維護社會安定。用反腐利劍震懾貪官,用掃黑除惡的鐵拳痛擊黑惡勢力,讓不法分子受到法律的震懾。目的就是“止戈”,即防止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受到非法侵害。
“止戈為武”對維護社會安定的作用,還表現在中華武術的傳承上。大凡正直善良的武師,不僅把練武的目的定為“止戈”,還告誡徒弟,“武”字涵“正”字,老祖宗造字時就把“正義”作為“武”字之魂。不僅收徒標準是“人品端正”,授業也是為了“扶正壓邪”。用“止戈為武”來弘揚正義,維護社會安定。
從個人利益的視角看,“止戈為武”就是要求我們以法律為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此。我們首先要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法律既是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護身符”,又是防止自己犯法的“高壓線”。自己不去侵犯他人。也不允許他人侵犯自己。有趣的是,《象形字典》對“止戈為武”的解釋就有這層意思:“戈”是兵器,“止”是趾的象形字,代表腳,即手持戈者,前腳邁出半步,后腳卻沒跟進,而是蓄勢待發,隨時準備應付對手的進攻,敵稱“半步為武”。這不正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執行“正當防衛”的武士畫像么?
從個人修養的視角看。“止戈為武”就是用來戰勝自己,進行個人修養的“思想武器”,即將兩句名人名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一,“止”即知止??鬃拥膶W生曾子在《大學》中提出“知止者智,智者知止”,告誡人們在權勢、利益面前,能控制自己的私欲,懂得適可而止者為智。其二,“戈”代表武器、戰斗,引申為奮斗,人生就是奮斗的一生。蘇格蘭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有一句名言“生命不止,奮斗不息”,就是贊頌為人類利益奮斗終生的人。人生路上何時“知止”,何時“不止”,每時每刻都有我們繞不過去的“選擇題”。也是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