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紅 蘇德龍 史洪波 姜成忠 裴福成
(1.黑龍江首食測試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哈爾濱 150078;2.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66;3.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4.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5.哈藥集團中藥二廠,黑龍江哈爾濱 150078)
制藥類專業在進行人才培育時有著一定特殊性,再加上當前社會對人才實際需求,高職院校在開展人才培育時,最為關鍵的是需要培育出具有一定水平與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亦是學校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利用學校與企業互相合作的模式進行人才培育,要重點展現出人員實踐能力,讓學校可以更好給當地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與方式,依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對教學資源進行全面整合運用,創建學校與企業互相合作、優勢互補、一同發展的良好合作體制,讓雙方實現“共贏”。本文對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旨在培養出具有較強適應能力、高素質的技術運用型人才,讓校企開展有效合作,從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帶來重要參考依據。
當前國內創建制藥類專業的高職院校,大多都與當地有關企業創建了各個類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從2013 年起,制藥類專業進行全面人才培育創新,開展“2+1”發展模式,在具體操作中累積了大量實踐經驗,但是也出現了諸多問題:(1)醫藥企業本身具有的特點與生產任務安排的不定性,給予的崗位具有很強的不定性,崗位需求和學生實踐時間無法獲得有效統一,出現一些實習崗位的空閑,導致很多學生出現退出思想,導致實踐不能繼續開展,直接削弱學生實習效果;(2)醫藥企業一般都會給出特定的實習崗位,并且還會專門就學生開展長期崗前培訓,因此在進行崗位輪轉時較為困難,無法在各個崗位中獲得實習與鍛煉,學生技能練習十分簡單;(3)學生參與實踐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在3-6 個月的短暫培訓以后,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獲得相應的工作技能,但是因為換崗較為困難以及大量的就業機會,部分學生會提前要求結束崗位實習,如此就會削弱企業給學生帶來崗位實習的積極性或者是提供部分不夠重要的崗位,這對校企合作造成很大影響;(4)因為大多數醫藥企業給予實習崗位都是基礎崗位,主要是以一線生產操作為主,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所差異,就會造成一些學生自行開展企業實踐,給學生管理以及實習效果監督帶來很大困難。就上述種種因素,需要對該種人才培育方式給予全面創新,開展校企一體化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培養大量技能應用型人才。
學生實踐需要全面展現出教育作用,要能夠讓知識與實踐獲得有效統一,將學校教學理念進行全面落實,讓教學實踐能夠始終落實在人才培育中,因此方式多樣化也是非常關鍵。因此,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制藥專業創建了“認知—見習—實習”的培養模式,主要內容如下圖。

(1)學前認知板塊。學校需要依據醫藥企業具體現狀進行學生的安排,所有學生都需要開展兩周輪崗,讓學生可以對崗位工作有全面了解。內容主要涵蓋企業運營方式、管理辦法、藥物生產程序、藥物開發以及項目管理等,并且開展企業文化的學習,進行實踐感受。
(2)崗位見習板塊。學校需要依據醫藥企業崗位實際需要,在教學基地開展崗位實踐,在教師引導下開展崗位操作練習,對崗位操作流程與要求進行全面了解,實現崗位技能的增長,要能夠與工作崗位進行有效銜接。
(3)畢業實習模塊。主要涵蓋崗位與專題實習這兩大部分,畢業實習生將通過“準員工”的角色開展定崗操作,對企業環境有所了解,體驗文化生活,給后續就業帶來重要基礎。
實行“雙導師”的校企合作教學團隊建設。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師有著更為嚴格要求,師資團隊互相間學習也需要更加趨向于常態。將學校中較為優秀的中青年教師當做此次教學過程中的導師,要具有較為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操作經驗,對學生開展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學校教師需要定期開展一線鍛煉,要能夠親自到工廠中參與學習,掌握相應的生產技術,并且將其展現在教學當中。“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雖然在專業課中單獨設定專門的實驗課程,不過其教學內容與具體生產還有所差異,無法與實際生產互相匹配。因此,課程教學中校企雙方都需要依據實際生產情況進行實驗項目的設定,要能夠讓其與實際生產水平互相匹配,保障學生在實踐中能夠獲得有效鍛煉。
醫藥企業依據業務發展與實際需求開展企業指導教師人才團隊的培養,創建專門的教學培養計劃,將技術人員、主管、經理當做主要培訓對象,從而能夠滿足各個學習時期的實踐要求。企業指導教師也需要具有相應的工作經驗,對各個部分的情況有所了解與掌握,加強人員技術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生產情況,讓學生可以在尋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能力培養。企業指導教師需要在學生論文選題、相關表格撰寫等給予專業指導。企業指導教師隊伍構成成員能夠聘任與學校對應的兼職學銜,加強企業指導教師的責任意識。實踐教學基地需要依據學生具體現狀,開展相應的考評,對企業指導教師進行適當的激勵與獎賞。
校企積極共建具備一定示范作用的實訓基地,有助于高職院校及時捕捉最新的行業需求與動態,不斷調整人才培訓計劃,優化教學方案,培養高質量人才,是培育較高能力制藥類專業人才的保障。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資源,彌補高職院校大型儀器設備短缺的弊端,同時為學生提供高水平的實踐平臺,有利于培訓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將在校教育與企業工作之間架起橋梁。高職院校也可以將企業領先的生產工藝引入學校,從而給學生實訓帶來機會,讓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學生通過崗位實習,更快適應崗位環境,從而滿足當前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一些大型企業也可以創建訂單培養模式,將相關實訓室直接建在高職院校,解決高職院校實訓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積極共建實訓基地,可以讓校、企和學生三方達到滿意和“共贏”。
“藥品生產技術專業”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是學校與企業共同開展的人才培育新模式,怎樣通過合作辦學的示范功能構成優良風氣,提高人才培育與就業質量,讓學生在企業中獲得迅速成長,還要在實際操作中進行經驗的總結,繼續開展教學革新,實現教學水平的增長。由此能夠得出,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促使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對人才培育方案進行改善,必定會給高等教育提供更多動力,不斷提升人才培育水平。
校企共同育人可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運用,讓學校的相關教學設施獲得及時補充,促使其創建高水平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專業技術與操作經驗都獲得顯著提升,促使學校與企業之間密切合作。校企一體化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嘗試,需要依據人力資源發展實際現狀,讓領先科技運用在人才培育當中,在引入高水平人才時實現社會信譽的增長;高校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對人才培育計劃給予改善,實現人才培育水平的全面提高;通過學校與企業互相合作,可以讓學生專業技能獲得提升,讓其職業發展規劃得以完成,最后實現企業、學校以及學生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