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心跡相應:清初“貳臣”書家的書學觀念與實踐

2019-02-12 11:24:24趙明
大學書法 2019年2期
關鍵詞:書法

⊙ 趙明

中國歷來對書法的批評并不僅以書法自身作為衡量優劣的唯一標準,在書法作品中強調功夫與神采之外,往往更看重書家的“人品”的內在素質和“書品”的外在表現的一致性,這是長期以來儒家倫理道德標準對書法批評的影響。清初“貳臣”書家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個特殊的群體,如王鐸、錢謙益、孫承澤、周亮工、馮銓等,[1]由于他們自身改節再仕,且仕于異族政權,背棄了中國傳統儒家綱常所強調的“君臣之義”與“華夷之辨”,時因“大節有虧”而多遭損抑。“我們知道古代許多杰出的書法家由于人品和道德在歷史上有了議論而使他們的書藝大大受到當時或后世人的輕視和鞭貶。”[2]但值得思考的是,這種批評是外部評價給我們的觀念意識,并不能反映這個群體自身的書法觀念與實踐。

一、以“品高”“忠義”為根柢的書學觀念

“貳臣”書家入清之后,依然在“尊德性”方面嘗試積極彌補,希望得到遺民的認同、理解與支持。除了詩歌唱和的文化活動外,與遺民間更重要的交集是對落難遺民的維護、資助行為。書法與士人的整個文化生活融貫,在反映他們內心世界方面表現出更高的敏感度和直接性。“貳臣”書家群體在其題跋與著述中體現的書學思想,都存在“品高”與“忠義”的觀念。這種觀念在他們入清之前已經有所體現,但自己在“尊德性”方面有虧,入清之后,除了愧疚,其內省思想在書學觀念中也表現得更加強烈。

孫承澤藝術觀中常將“書品”“人品”“畫品”三者統一,而評價的基準就是“忠義”與“品高”。他高度贊賞南宋不仕于元的遺民龔圣予、趙子固、鄭所南、錢選等人的書畫,并多方搜求他們的遺跡,高價購入。錢選生活于宋、元代交替時期,入元后他不接受蒙元的招納,隱居書川,以書畫終老,孫承澤認為他的畫作具“品高”。范仲淹、尹洙同仕于北宋,時值范仲淹因指責丞相而貶饒州,尹洙上疏自言與仲淹義兼師友,當同獲罪而被貶。因而孫承澤對兩人人品十分看重。其評價歐陽修、朱熹的書法時也有相似的看法:

文忠《集古錄》千卷皆手題之,古今巨觀也。公精于書學,所題一筆一畫豪無懈意,即此亦見公一班。(《歐陽文忠集古錄跋尾墨跡》)[3]

則當日小人殊足憐,不足惡也。故士君子立身行已,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閱先生遺墨,謾記,于此時庚子四月初九日。(《朱元晦城南二十詠墨跡》)[4]

在對《米元章大字天馬賦墨跡》評鑒中考慮到題跋語不佳是一項遺憾,這件墨跡巧由蔡京、賈似道、嚴嵩等權臣收藏,感嘆名作的機運不佳,未得到好的歸所。相對的則是他記郭熙《樹色平遠圖》時說:“卷尾趙松雪、虞伯生、馮海粟、柯丹丘輩皆勝國名士,恨語不甚稱耳。”[5]在一幅康熙丁未年(1667)的書作《行書養生格言》中,透漏出其精神中充滿儒家哲學,且認為“圣賢養德養生原是一事”。

王鐸曾在孫承澤處觀賞他收藏的書畫作品,并為其中一些作品作跋。通過跋語,可以看到他們曾就書法之中是以“法重”還是“在人”的問題進行探討,王鐸認為歐陽修與蘇軾的品格不俗,肯定書以人重,推崇書以品高。[6]王鐸文集中的《跋朱晦翁字卷》,是順治丙戌年(1646)為曹溶題跋所藏的朱熹書卷。跋文內容并不涉及作品本身,但篇中卻頗有記錄王鐸作為入清“貳臣”之后對“忠義”觀念的看法:

夫紫陽當淳熙時,其學本于李侗,侗本楊時,時本程頤。金人見南使恒問朱先生,學者宗之岳岳泰岱也。……數百余年,猶足爽心也。秋岳愛藏之,其齋之心與予同,如紫陽所謂“人有其寶”。觀此書鳳翼不屈雞鶩,真足以閑已制回,寧違世孤強而不敢滋長慆心也。[7]

從篇中敘述來看,王鐸在入清之后的三年中,心緒仍脫不了亡國陰影籠罩。而觀賞前代賢者的墨跡,不但可以慰藉黍離之想,且“猶足爽心”。王鐸曾為宋權所藏顏真卿《爭座位帖》三次作跋,并題:“書家龍象”[8]“如龍戲海,出沒變化,莫知所至,觀止矣。“二王”、顏清臣皆升堂入室,后無繼者。”[9]在王鐸心目中顏真卿的地位是與“二王”等量齊觀的,足見其對顏真卿的尊崇,書法實踐上也表現出取法“顏柳”的特質。

顏真卿因其大義凜然的品格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忠義的象征意義,而他的書法則被認為完美表現了他的人品。如明代后期董其昌評價顏真卿時說:“顏魯公碑書如其人,所謂骨氣剛勁,如端人正士,凜不可犯也。”[10]“中國文化中的儒家傳統對書法藝術批評與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書如其人’的觀念使顏真卿書法受到普遍推崇,而顏真卿書法的藝術性也被罩上儒家忠義色彩。”[11]值此天崩地坼、國破家亡之秋,遺民很自然地景仰起顏魯公的忠君報國,當然“貳臣”也不例外。

“貳臣”書家對“忠義”“品高”思想的推崇,并不是入清之后才有體現,其在仕明朝已經有體現,而到了清之后這種觀念不減反增。錢謙益在見到宣政間書史之筆所書《中書科書卷》時,感嘆其遒謹可觀,與時人書法形成鮮明對比。[12]崇禎四年(1631)錢謙益因仕途失意而賦閑寓家時,有感于朝政時事而發,不禁敬仰顏真卿的“精忠大義”。錢謙益對顏真卿的書法十分喜愛,在入清之后這一感情更加濃烈。順治十六年(1659),其跋《毛黼季所藏麻姑仙壇記》:“余所見麻姑仙壇記,惟汪仲淹、婁子柔二本最佳,今并此而三矣。亂后見此,如對故人,為之嘆息。”[13]這種觀念在《米元章記顏魯公事》《尹子求臨魏晉名人帖》兩跋中也體現得十分明顯,兩者聯系起來認為“忠義”者,自然會“品高”。《大觀太清樓“二王”法帖歌(為山陰張爾唯作)》:“吾家圓印銘忠孝,長依書史緘篋箱。”[14]詩句中補到:“米元章《書史》云:錢氏所收《浩博帖》,上有‘希圣’之印,及‘忠孝之家’圓錢印,并‘錢氏書堂’印。”可以看到其“忠義“之外,人們對其“品高”也頗為推崇。在一幅錢謙益臨摹岳武穆公《靈飛經》書作的扇面中,落款為“謹臨”并鈐印“臣謙益”,心中充滿敬慕之情意。

吳偉業曾見顏真卿書“虎丘劍池’四字,寫詩贊云:“魯公戈法勝吳鉤,決石錐沙莫與儔。火照斷碑山鬼出,劍潭月落影悠悠。”[15]“戈法”又謂之背趯法,即漢字中“戈”畫的寫法。顏真卿書“戈”畫很有功底,《宣和書譜》稱其“戈如發弩”。詩中亦夸其筆法鋒利,超過了“吳鉤”劍,即便能咬破頑石的怒猊、畫沙的利錐也無法與它相提并論。并以夜間的寂靜來烘托,表明顏真卿的書法雖然已是斷碑,但還是受到人們的贊賞。觀吳偉業的書法受“二王”、趙孟頫一脈影響較多,與顏真卿書法風格相去甚遠。此詩盛贊顏書,尤贊其“戈法”在王羲之之上,其目的就是推崇其忠直剛烈的節操。

二、崇“鍾王”“顏柳”為旨趣的書法實踐

書法藝術上審美理念的調整和藝術新變的契機,也源于儒風士行已由激揚漸漸變為守持。因鍾繇書法古樸、典雅,具有一種廟堂氣象,歷代以鍾之楷書為正則,一直奉為端嚴垂范的儒家書風正宗。從魏晉學術背景的視角,常將王羲之書法納入到道家書風中,但在書法接受史中,王羲之的文化身份被不斷地賦予新的內涵。多數情況下,從王羲之書法自身來講,兼具風骨與妍美,符合“過猶不及”的“中和”之美要求,在儒家“中和之美”的建構中而被納入到儒家道統。“顏柳”在中國書法史中的意象不言而喻,其忠義形象是儒家典范的代表。[16]方回在《送鄧善之提凋寫金經》中吟詠:“唐柳公權以筆諫,忠鯁隨事堪箴規。”[17]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歷來被視為具有“嚴正之氣”。他們對顏、柳書法的崇拜,已經跨越書法領域的審美范疇,而進入道德修養層次。在書法實踐方面,他們呈現崇“鍾王”“顏柳”儒家風格典范為旨趣的書法實踐,這也與“品高”“忠義”的書學觀念相對應。

錢謙益出身于古代的書香之家,書法取法致力于魏晉意趣,其小楷師法鍾繇,深得其古樸、典雅的神采,點畫鉤挑都不露鋒芒,行書屬于溫文典雅一路。這與他的文人氣質是分不開的。錢謙益現存的一幅扇面小楷(圖1),筆致疏朗靈動,體勢拙而略扁,滿紙魏晉氣息,十分接近鍾繇書風。王鐸早期小楷也是曾取法“鍾王”。順治八年(1651),宋葆淳跋《孟津小楷杜詩石刻》云:“一洗有明文董習氣,直入晉人之室。”除了大量臨池作品外,王鐸小楷高古純樸,以鍾繇為法,在《擬山園帖》卷第四《擬魏鍾繇諸帖》、卷第八《臨鍾太傅戎路帖》等都有體現。馮銓現存留墨跡較少,“工于書道,特意好之”,[18]但現在仍可見者即有臨摹“鍾王”小楷《黃庭經冊》。其《臨樂毅論》手卷(圖2)用筆精致,結體秀雅,有晉人意趣。在跋《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時認為“大令此書,如龍蛇屈伸,不可方物耶”,對王獻之小楷贊美之辭,溢于言表。

王鐸學書之始便宗法“二王”,三十四歲的臨作《為景圭先生臨圣教序冊》,其用筆精到,但略為厚重,骨肉停勻、氣韻生動,可見其學習“二王”,在書體熟練掌握的功力以及對《圣教序》的領悟與感受上,可謂學古精臨的典范。錢謙益成熟的書法風格雖然以蘇東坡為面貌,現存亦有其臨摹《懷仁集王字圣教序》(圖3),臨寫一絲不茍,功夫畢現。曾在友處觀《大觀太清樓二王法帖》,感嘆“二王”法帖不易得到,對于“二王”閣帖因京闕戰亂而滄桑,摩挲之際不禁為之神傷,可謂對于王羲之書法亦心摹手追。[19]

《淳化閣帖》自宋代以來就為后世書家所膜拜,明末清初很多書家都得益于《閣帖》。孫承澤其書雍容秀雅,即屬晚明帖學一路,但又無《閣帖》靡弱纖弱之態。王鐸學習“二王”書法的范本,除了《圣教序》《蘭亭序》等名帖外,更主要的還是通過《閣帖》,其一生也留下了大量臨摹作品。王鐸在跋《閣帖》時認為:“鉤法完善,可見古人波磔溫澤,縱橫結構,涵渾之,微物之,尤非可易致矣。”[20]故而“《淳化》《圣教》《褚蘭亭》,予寢處焉!”姜紹書在其著作《無聲詩史》中稱其“行草書宗山陰父子,正書出鍾元常,雖以鍾王為模范,亦能自出胸臆”。[21]王鐸宗法“二王”,力求入帖,學書即從法帖著手,以得古人神韻。此在《臨淳化閣帖·擬漢張芝體》中,透露對“二王”的情有獨鐘及學習的忠誠,其論道:“‘二王’,諸家所宗,不師古,詈古。”[22]其好友錢謙益曾用“如燈取影,不失毫發”[23]來贊賞王鐸對于《閣帖》的精熟把握。

吳偉業曾在項黃中家觀《萬歲通天法帖》,并作詩夸贊鍾繇、王氏一族書法:“近代丹青推董巨,名家毫素重鍾王。鍾王妙跡流傳舊,貞觀在御窮搜購。”[24]認為碑石因風摧雨剝而文字脫落,棗木刻本波磔面目全非,箋麻紙拓本點畫失真。吳偉業入清之后也多交擅長書畫和富于收藏的名家,如同為“貳臣”的孫承澤、周亮工、龔鼎孳、戴明說等。其書法取法為“二王”、趙孟頫一脈的帖學面貌,平和流暢,屬典型的文人書法。上海圖書館、臺灣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等地均藏有吳偉業的書信手札(圖4)。雖系往來書信,但行筆穩健,從始至終絕無怠筆,其中虛實相映,提按分明,具有自然流動之美感。由于行文關系,每行一至十字不等,無意中形成了疏密變化之佳趣,展現了深厚的帖學功底。后人評其:“姿態靜逸,極有韻致。”[25]同為“江左三大家”的錢謙益信札(圖5),用筆遒勁流暢,結字布局亦工穩妥帖,書卷氣息濃重。此外,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八)》中著錄有馮銓所臨《快雪堂法帖》,為綾本手卷。

孫承澤曾自述學書經歷說:“余少年學米帖,不得其運筆結構之妙,徒得離奇,遂入傾欹一路,后乃痛改之,近年玩其墨跡,始悟晉法。”[26]晉人之中他最看重的就是王羲之。因而孫承澤的書論重風韻散淡的晉人帖學,《庚子銷夏記》一卷至三卷記晉唐及明之書畫真跡,孫氏論帖則以晉人為歸,故他論后代墨跡也處處以晉人之書為標準。其跋《陳丹衷臨趙承旨山水》,書法用筆圓潤,筋骨內含,于平淡中求奇秀。梁清標的書法風格與孫承澤很近,兩人同精于鑒藏,體現出其文化底蘊和詩人境界。梁清標自稱“自謀猷經國而外,別無他所嗜好”。其書法取法帖學,頗有書卷之氣,書寫瀟灑自如,筆法嫻熟且富有雄強之氣,表現出不俗的神采。

周亮工詩書方面的名聲常被其書畫收藏與贊助活動所掩。從其書法風格可以看出其書師法顏真卿,現存即有臨摹顏真卿《爭座位帖》書作,臨作以忠實臨摹原帖為主,較少個人書寫意味,這在以“我法”的時代風格是不多見的。《爭座位帖》為顏真卿最為杰出的行書帖,有使人感受到其忠義之氣的字外之意,故而被周亮工贊為“足冠繼古今”。周亮工在《題王若谷藏麻姑壇帖》中同樣表現出對顏真卿的推崇:“弇州謂顏書骨露筋藏,以予所見若麻姑帖,則筋骨具藏。今之學顏者得其郛耳,安知其筋骨之所在。”[27]它特別強調顏真卿書法中的篆籀氣息,這一觀點曾在《廣金石韻府》序言中有闡述。周亮工書法以顏真卿、黃庭堅為底,后取法金石碑版,于明末清初可謂獨具特色。書于康熙二年(1663)的行書《七律》(圖6),書法風格獨特,雖為行書而實近于楷,并且可以看到很多顏真卿楷書的用筆與結體。首字的起筆,用點渾厚,十分接近顏真卿楷書中點的用筆。起筆較重,運筆又速度較快,形成起筆凝重、用筆干練的特色,結字的橫折部分,表現出很強的顏真卿書法特點。

馮銓也存世一幅臨摹顏真卿書作,內容為顏真卿《蔡明遠帖》,作品無紀年,首行第二個字原本為“明”,臨本為“公”,款署“銓臨”,表現出對于顏真卿書法的用功。柳字具有中宮緊縮、筋骨多露的風格特征,而王鐸《瑯華館學古帖》既擁有柳公權結體緊勁、剛健的神韻,亦具顏真卿的雄強茂密、渾厚寬博,并將篆隸精神融入其中的特色。它不以嚴整的楷書為主,而帶有濃厚的率意與自我意識,其中心軸時而偏左,時而偏右,欹正相生,一改過去楷書章法工整、平衡的習慣。而小楷《米芾天馬賦跋》(圖7)與行草作品中的結體、用筆極為接近,中心軸變化不一,將它放大來看,仍顯得蒼勁渾厚,毫無軟弱單薄之感;細察用筆、結體,多源自顏、柳,著重提按與回鋒收束,傾向中鋒運筆,同時兼具柳體的中宮緊縮與顏體雄渾寬博的特質,后人認為王鐸書法“得清臣、海岳衣缽,往往縱橫為之,如太白長篇,英雄欺人,晚年始一準于古法”“全用清臣、海岳、北海諸家,不只入山陰之室也”[28]。柳公權的書法特色是瘦而不枯、緊而不密、健勁淡雅,王鐸也汲取柳公權在此方面的養分(圖8)。

徐邦達在王鐸的《楷書蕪湖踞吳越賦卷》后題跋:“王覺斯楷法師學顏平原,蓋人所盡知。”指出其學顏真卿為人所皆知。在他臨摹顏真卿大歷七年(772)的《八關齋會報德記卷》的卷末署:“此幀用顏平□□□□□□而雜以□□以己體錄之。雖未及魯公純正,殊覺別有一種風致,尚未裱也。”表現出對顏真卿取法的興趣。王鐸在《題范寬雪山蕭寺圖》《李成寒林圖》題跋中,結字凝重雄偉,古拙成趣,尤以林字,張力渾然天成,左右疏朗,真如其跋語古雅天成。另有《柏香帖》《八關齋會記》都有顏體的精神與特色,但趣味古雅、溫潤端凝是另一種風趣。足見顏真卿在王鐸心中是有分量的,也正是王鐸師出顏真卿的最佳寫照,而《擬山園帖》所收錄的《延壽寺碑》則忠于柳體。

在王鐸《致戴明說札》冊頁中,收輯其二十九封手札。通過此冊頁,可以看到王鐸與戴明說交流的頻繁,其間內容更多涉及書法。例如第三封信札王鐸夸贊戴明說的書法甚有體式,漸有老成,仍然需要繼續學習“二王”。吳修《昭代尺牘小傳》:“鐸書宗魏晉,名重當代。”王鐸曾對其弟王鑨表示:“倘吾兄弟他日得以詩文書法傳,是亦不愧前人,勉乎哉,勉乎哉。”[29]“前人”即是他常指的“吾家逸少”。戴明說書法風格可以說緊跟王鐸,兩人交游時也頻有相關酬贈書作傳世,相信王鐸的書法取法與實踐對戴明說來說影響是重大的。他對以《淳化閣帖》為代表的“二王”書風曾傾心臨習,順治丙戌(1646)夏日,雨霽時和,王鐸與九舅碧云披觀書史,戴明說曾以良紙求其書,王鐸為作《臨書帖長卷》,書《淳化閣帖》卷四中王筠《至節帖》、虞世南《賢兄帖》、柳公權《圣慈帖》《伏審帖》等應酬。此外,兩人多有書畫贈答唱和,這些書作無疑也影響了戴明說。

三、小結

“書如其人”的觀點符合儒家道德傳統觀念,認為道德缺失的書家,其書便不可取,史上如秦檜及蔡京等人書法,就因其人品遭人唾棄而不傳。可以說對于書品與人品關系的批評,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認同其之間的關系,在書法上影響了書家的取法。對清初士人,以往只注意到他們對出仕決定的表面現象,并以此加之傳統儒家標準評斷其人格及道德,但卻較少檢視其在朝代興替之際的遭遇及其學風的轉變。“貳臣”書家群體在入清之后,自知身仕二朝大節有虧,“德行之知”無望,而轉向“聞見之知”,表現為他們在清代學風上由“尊德性”到“道問學”的儒學潛移而做出自己努力的同時,書學觀念中一直以“品高”“忠義”為根柢,書法實踐也表現出以崇“鍾王”“顏柳”為旨趣。

由此可見,本文所探討的“貳臣”書家群體,無論是學習“鍾王”還是取法“顏柳”,都可以看出他們從書學思想到書法實踐都積極追求儒家的價值取向。他們依然踐行儒家品格精神并將其人格化,呈現出儒家所謂的“以文衛道”。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為群體性的觀念研究,對于每位書家的書學思想和書法實踐,多從群體性著眼,其個性或出眾之處本文則較少涉及。

注釋:

[1]本文探討的清代“貳臣”書家為入編于《貳臣傳》,且在書法史上善書名或從事書畫藝術活動的書家。以王鐸、錢謙益、吳偉業、孫承澤、周亮工、馮銓、戴明說、梁清標這八位為“貳臣”書家群體代表。關于清代乾隆時期《貳臣傳》引發對“貳臣”群體評價之風的轉變研究,參見筆者《書史中“貳臣”書家觀念的探賾》一文。

[2]高尚仁.書法心理學[M].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90.

[3][4][5]孫承澤.庚子銷夏記[G]//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86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7,6,26.

[6]王鐸.米芾小字天馬賦[G]//擬山園選集(王鑨刻本)卷三十八.北京: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111冊:452.

[7]王鐸.跋朱晦翁字卷.[G]//擬山園選集(王鑨刻本)卷三十八.北京: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111冊:2.

[8]日本藤井有鄰會藏.書道藝術[J].東京:東京平凡社,1974(9).

[9]傅申.書史與書跡:傅申書法論文集(一)[M].臺北:臺北歷史博物館,1996:34.

[10]董其昌.容臺集·容臺別集·書品[G]//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2007.

[11]曹建.晚清帖學研究[M].天津:天津美術出版社,2005:175.

[12]錢謙益.牧齋初學集[G].四部叢刊景明崇禎本,第八十五卷.

[13]錢謙益.牧齋初學集[G].四部叢刊景明崇禎本,第二十五卷.

[14]錢謙益.牧齋有學集·長干塔光集[G].四部叢刊景清康熙本,第八卷.[23]第三十卷.

[15]吳偉業.顏書石刻[G].梅村家藏稿.宣統三年武進董氏誦芬室木刻本,第三卷.

[16]白謙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風的嬗變[M].北京:三聯出版社,2006.

[17]方回.桐江續集[G].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二十四卷.

[18]轉引自王連起.〈快雪堂法書〉帖考[J].故宮博物院院刊,1991(04):37.

[19]錢謙益.大觀太清樓二王法帖歌.牧齋有學集[G]//四部叢刊景清康熙本,第八卷.

[20]王鐸.擬山園選集[G].清順治十年王鏞王鑨刻本,第三十八卷.

[21]姜紹書.無聲詩史[G].清康熙觀妙齋刻本,第四卷.

[22]王鐸.臨淳化閣帖.擬漢張芝體.劉正成編.中國書法全集62王鐸二[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6:650.

[24]吳偉業.項黃中家觀萬歲通天法帖[G]//梅村家藏稿.四部叢刊景清宣統武進董氏本,第三卷前集三七言古詩.

[25]秦祖永.桐陰論畫[M].上海:掃葉山房,1918.

[26]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卷一[G]//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82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27]黃賓虹、鄧實編,嚴一萍補輯.賴古堂書畫跋[G]//美術叢書.初集第四輯.臺北:藝文出版社,1975:81.

[28]裴景福.〈明王覺斯臨蘭亭卷〉.壯陶閣書畫錄[M].臺北:臺北中華書局,1971:842.

[29]王鑨.大愚集(附錄).四庫未收書輯刊[M].第七輯第24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35.

猜你喜歡
書法
書法篇
大理文化(2022年8期)2022-09-27 13:38:02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娘子關(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書法
娘子關(2021年6期)2021-12-16 01:18:44
書法
娘子關(2021年5期)2021-10-20 03:16:06
書法欣賞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3:18
書法
娘子關(2021年3期)2021-06-16 10:56:32
書法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伊人网|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9966国产精品视频|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国产欧美另类|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天天综合网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尤物视频一区|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伊人成人在线|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日韩色图区|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成肉网|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不卡网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天堂|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久久夜夜视频|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高清不卡毛片| 亚洲视频四区|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青榴视频| 久草视频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电影| 97久久精品人人| 少妇精品在线|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片在线无码观看| 婷婷色在线视频|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亚洲免费播放|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91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毛片| 啊嗯不日本网站|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高清| 久久77777|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精品|